第57章 小助理初登場
三連書店是書店,也是出版社。出版、發行、銷售一條龍通吃,在業內實力不俗。
上午9點,汪福成到酒店等著韓風。韓風和佟雅麗一出現在大廳,汪福成就上前道:“韓總,這次簽約儀式三連總經理樊安也會來。”說話間完全無視了后面一身西裝的女人。
今天是正式場合,佟雅麗也穿上了一套剛買的女士西裝。只不過她穿上有一種反差萌,明明很商務的服裝,給穿出了嬌俏可愛的感覺。
“怎么突然要參加?”韓風詫異,來之前汪福成匯報說只有一個副總和總編輯參與簽約儀式。
副總對應接待韓風,總編輯對應的是汪福成。二對二,安排的很好。
“樊總也是今天早上臨時決定的。”汪福成小聲解釋道。
“只怕是我們在BJ宣布的投資讓他重視我了吧。”韓風只能想到這個解釋。
在宣布投資2個億之前,汪福成來談事情,這邊十有八九是看在汪福成的面子上,事情談完了,也就派個副總參與一下簽約儀式,很給你面子了。
這會隨著2個億的投資這新聞發酵,他們摸清楚了情況,對優酷的看法就變了。把優酷從一個普通的互聯網公司升級為一個有實力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再只安排一個副總參與就顯得不合適了。
“有可能,不過三連書店里面情況也不是很好。”
“怎么說?”
“還不是頑固派和市場派互相看不順眼,我以前就屬于市場派。”汪福成跟著韓風的腳步,邊走邊說。
這么一說,韓風明白了。三連書店這種傳統老派出版社,講究一個文化情懷、人文風骨,要保持學術風格,說白了就是裝逼。但是這么頑固不化,肯定意味著經營情況好不了,是愿意看情情愛愛、玄幻武俠的人多呢還是看什么巴金老舍的人多呢?
一派人要堅持老傳統,一派人主張搞市場經濟,分歧就這么產生了。
韓風估計這總經理和副總,也不是一個陣線的人。
“老板,一會我該怎么辦?”在路上,小助理怯生生問道。她可是第一次當助理,對此是一竅不通。
“你們以前出去匯演,你們跟歌舞團領導怎么樣行動?就按那個來,不過有涉及到我的重要事情,務必第一時間來找我。”韓風嘴角含笑,這小助理還真好玩。
“哦,我明白了。”佟雅麗點頭,其實心里不是很明白,但是不能讓老板覺得自己很傻,只好點頭了。
9點多,三連書店或者說三連出版社門口,樊總帶著一干三連書店的管理層迎接韓風一行。
“歡迎韓總,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呀。”樊安帶著人走下臺階,握住韓風的手感慨著。
樊安已經快50了,再看看韓風的年紀,心里就平靜不下來。
汪福成在門口提點過,韓風知道這人就是總經理。也滿面堆笑,口中謙虛:“樊總,幸會幸會,我就是初出茅廬的小子而已,怎么好意思讓您親自在門口接我。”
韓風待人禮貌,不像本地一些公子哥盛氣凌人,樊總更欣賞他了。拍了拍韓風的肩膀,引著韓風上樓。
拍肩膀這個動作,要么是上級對下級,要么是長輩對晚輩。潘總拍韓風的肩膀,倒不是拿大,而是出于長輩對晚輩的喜歡。
“韓總,第一次到我們三連書店,要不要參觀參觀?”在樓梯上,潘總隨口問道。
“固所愿也,不敢請耳。”韓風笑道。
小丫頭在后面聽得一頭霧水,反正一幫人簇擁著自己老板和那老頭,就隨著人群緊緊跟在韓風身后。
“這是我們生活書店最早的店徽,后來被借用,成為三連書店的店徽,既代表三個書店的聯合,也象征我們奮力開拓知識新天地。”樊總親自充當講解員,給韓風講解各處題字、圖畫等等。
“我很佩服先輩,即使條件那么艱苦,也能堅守本心,實乃學者楷模。”韓風恭維道。
“這是鄒韜奮先生的親筆題字,‘竭誠為讀者服務’,是我們三連書店的店訓,也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這一點和我們互聯網共通,要為用戶服務,只有提供好服務,才能生存下去。”韓風點頭附和著。
“是的,各行各業都一樣。不過現在讀者群體發生變化了,我們書店還在猶豫不決。”樊總不動聲色。
“現在讀者群的最大變化,其實是讀者人群的大大擴張,尤其是年輕人和低知人群的急速擴張,人群的擴張帶來各種各樣的讀者,眾口難調。”
“韓總,你說,這些讀者我們應不應該服務呢?”潘總笑著問道,似是求教。
“當然應該服務,孔子云有教無類,作為文化陣地的代表,怎么能因為在乎所謂的格調就不注意對一般人的教化呢。”韓風不加思考的說道。
“是呀,不過也要注意傳播作品的質量,下里巴人不代表粗制濫造,更不意味著宣傳不良思想。”
“那是,這也是我們優酷科技的觀點。”
“最近這段日子,我好好研究了你們的小說網站,可不像你說的這樣啊。”潘總嘴角上揚,瞇著眼看著韓風。
“嗨,網站上什么作者都有。我們一直要求,不得違反法律,不得有違公序良俗,思想上的多樣化表達,我們不引導不參與,讀者自然會選擇的,好的作品能脫穎而出,一定是大眾認可的。”韓風誠懇的說道。
“這就是民企和我們國企的區別了,我們身上的條條框框還是很多啊。”潘總小聲嘆道。
“理解理解,我們身上的責任不一樣。”
“小顧,你去看看會客室布置的怎么樣了。”潘總對一直跟隨的一中年人說道,那人遲疑一會,還是去了。看人走了,
看人走了,潘總突然正色道:“這次合作,對我們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一次機會。但是,也是一次考驗。”一改剛才如沐春風的模樣。
“哦,機會好理解,考驗怎么說?”韓風問道。
“有的人,年紀很小,思想比我還老舊。若是合作效果不佳,只怕會有些麻煩。”
“您擔心這個?那我可以口頭給您承諾,優酷科技一定在最大程度上予以宣傳上的配合。”韓風表情誠摯,直視著潘總的眼睛。
“我相信你,來吧。會客室應該布置好了,我們去把協議簽了。”潘總沉默了一兩分鐘,帶頭朝會客室走去。
兩人談話間,從一樓走到三樓,前后都看過一陣,一共花了20分鐘左右。
潘總的意思韓風懂了,合作雖然成了,但是內部有阻力,有一些人不希望走市場模式,不思進取,冥頑不靈,就想抱著老本死啃。而潘總是希望跟上時代,爭取有所作為的,其實就是要多掙錢,不能每年靠著財政補貼吃稀飯。合作好了,掙錢了,自然能堵住一些人的口,能獲取更大的支持,自己說不定能繼續升官,要是合作的效果不好沒掙錢,合作肯定維持不下去,他作為主要領導,雖不至于背鍋,但總有些麻煩的。所以,韓風務必要配合打好這一槍。
韓風的表態,潘總也收到了。他相信這么一個懂事理知進退的小輩,不至于光說不做。
真要那樣,做不起這么一攤子事業。
可以說,這次來,就這20分鐘有價值,甚至可以說只有最后五分鐘有價值。
到了會客廳,人多眼雜,那就是閑聊,喝水吃茶。
汪福成作為三連前副主編,在其中穿針引線,氣氛好不熱鬧。
“韓總,這是協議文本,請您過目。”休息了一會,一個小姐姐遞給韓風一份協議。
協議的具體文本汪福成早就發給韓風看過,修改之處也早就商量著改好了。這會兒主要是檢查,仔細翻過一遍,確認無誤。
“潘總,那我現在就簽了。”韓風向潘總示意了一下,接著對小助理招招手:“筆,還有合同章。”
小助理連忙從包包里找出來遞給韓風。
刷刷兩下,簽上大名,蓋上章。潘總那邊繼續同樣的操作,合作正式達成。
“合作愉快,韓總。”潘總放下印章,過來握手。
“合作愉快!”
“媒體朋友等著呢,我們一起過去。”潘總邀請道。
這是正兒八經的簽約,一會還要在媒體面前表演一番。所謂簽約儀式,就是作秀給大家看,真正的協議早就簽好了,儀式上一般隨便找個什么東西替代一下。
三連書店安排的是一篇帶著封皮的講話稿,也不知哪找來的。
無所謂,媒體拍不到這個。
一樓的接待大廳,上海本地的媒體記者們來了不少。著名的三連書店和知名互聯網公司優酷的合作,噱頭不小。
韓風、汪福成、潘總還有一個總編輯四人上臺。潘總和韓風坐中間,汪福成各自坐自己老板旁邊。
對著鎂光燈,潘總和韓風裝模作樣龍飛鳳舞簽了個字,就意味著簽約完成了。緊接著是記者提問。
——“您好,我是東方財經的記者毛俞,請問韓總,是什么促成了這次合作呢?”
韓風:因為三連書店是全國非常有影響力的書籍出版和發行公司,我們優酷科技旗下的小說網站,也算的上是全國最大的在線小說網站。這次合作,優酷的線上資源和三連書店的線下資源聯動,合作順理成章。
——“韓總,我是上海衛視的記者,您為什么不選擇BJ的出版機構而選擇上海的三連書店呢?”
好家伙,這記者挖坑了。還好韓風可以實話實說:“很簡單,我們公司有一位三連書店的前副主編加盟,就在我身邊。因為他從中牽線搭橋,我們雙方溝通的很順利,自然就達成合作了。”
——“潘總,我是上海青年報的記者,請問您對這次合作前景怎么看?”
潘總是老江湖了,張嘴就來:“優酷旗下的優酷小說網站,有大量的草根文學或者說網絡文學資源,對中國的文學文化格局,會造成巨大的沖擊,我們也要順應潮流。我們雙方合作的態度都很誠懇,相信合作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潘總,您剛剛說網絡文學對中國文化格局會造成巨大沖擊,能具體說說嗎?是好是壞?”
潘總哈哈一笑:“這問題讓我們的主編回答更好。”
那記者馬上對準了主編,主編只好一本正經的回答:“網絡文學,實質上起源于數年前的網絡論壇,大家有網上沖浪的,想必也看過一些論壇上的小說。還有一些個人書站,例如我們上海的榕樹下,不少作者投稿。我想說,網絡文學其實本質上是草根文學,以前,一個普通人寫的東西沒人看,也沒地方發表。互聯網出現之后,一個人只要會打字,就能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寫作自己的作品。這些作品五花八門,甚至可以說稂莠不齊,但是泥沙之中,也有金子。如此廣大的創作群體,以及同樣廣大的網絡讀者群體,勢必影響傳統文學的格局,也許過不了不少年,網絡文學就是文學領域的重要陣地。”
一番話說完,韓風都不由得轉頭打量這個其貌不揚的主編,其認知水平很高啊,很有前瞻性。
正回答問題呢,韓風看見小助理那嬌小的身影一溜煙跑上主席臺,小碎步三步兩步走到韓風身邊。
韓風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小助理這會上來,肯定有大事發生。莫非是湯顯生那貨被抓了?還是公司發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否則不至于在記者問答的時候上臺啊。
“老板,你姐姐找你。”小助理俯身在韓風耳旁小聲道。
“說沒說什么事?”韓風回頭低聲問道?
“沒說!”
呼,韓風松了口氣,揮揮手讓小丫頭下去。
沒說肯定就是沒大事,這小丫頭冒冒失失的,真得好好調教不可。
“韓總,可有什么重要事情嗎?如果有事的話,咱們就到此為止了。”旁邊的潘總看到這邊情況,體貼的問道。
“沒什么,繼續吧。”
有了這么個插曲,問答也沒有持續多久,11點不到就散了。記者時間也緊張,回去要趕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