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搞定內閣
朱由檢仿佛第一次認識這李國普,又問道:“這么說,李愛卿竟不是閹,不,魏黨,也不是東林黨了?”
李國普肅容給朱由檢一拜首道:“皇上,天啟初,先帝提拔我為日講官時,我就曾經辭任不干,但是因為當時魏黨已做大,不依附他們的人,都會被假借圣諭,以泄私憤,臣不得已才附逆。現在皇上鏟除了魏忠賢,天下為之一新。臣回想到天啟五年以來,曾和魏忠賢共處,忠奸相混,不勝愧疚。臣請陛下將臣罷免,還臣清白。”
朱由檢在腦子里過了過這李國普的話,一時之間,竟轉不過來彎來。
李國普認為自己曾經附魏閹,是政治污點,然后請崇禎帝罷免他,還他清白……
問題是你早干嘛去了?
難道說,魏忠賢就那么喜歡一個不服從自己的人,還讓這個不服從自己的人非要當內閣閣臣?就因為你李國普和魏忠賢是老鄉?
現在請求崇禎帝將他罷免,這樣就能還他一個清白了?污點就不存在了?這是一個怎樣的邏輯過程?
好一招以退為進,邀忠都能邀的這么清新脫俗,也是沒誰了。
按照君賢臣忠的戲碼,那他朱由檢是不是要贊一聲李愛卿,你忠清端亮,誠然砥柱,然后升任首輔呢?
黃立極等三人聽了李國普的話,頓時氣血上涌,漲紅了臉。
黃立極怒道:“李國普,照你這么說,你是忠?我們都是奸?陛下只是殺了魏忠賢,對所謂的魏黨,并沒有定性!”
李國普也不看三人,只是等朱由檢的反應。
朱由檢擺擺頭,沒想到這四個首輔,居然是三個半閹黨。
“李愛卿,既然你認為今是而昨非,那你認為胡煥猷該如何處置?”
李國普一臉正氣道:“臣以為,不但不該被處罰,反而應該嘉勉。監生胡煥猷,彈劾臣等,是為國家大義。”
朱由檢聽到這話,笑了笑道:“國家大義,好一個國家大義。監生胡煥猷彈劾你等,要么你等對,要么胡煥猷對;要么你等死,要么胡煥猷死。兩者不可能都對,也不可能都錯,李愛卿以為如何?”
這李國普看風向不對,已經決定反出閹黨了。
可反出閹黨,朱由檢又豈會讓他那么容易。
你李國普也承認曾經依附魏閹,朕就把你這閹黨給坐實了,你要反閹黨,就是反自己。
要么反閹黨,自己死;要么你還是閹黨,殺胡煥猷,徹底和所謂的清流一刀兩斷。
李國普聽到皇帝這么說,頓時臉色大變,這劇本不對啊,不應該是他一番表演,然后崇禎帝認為他是忠臣,然后再赦免胡煥猷,同時提拔他為內閣首輔,將其他三個內閣的輔臣拿下嗎?
“皇上,要明辨忠奸啊!”說完,李國普竟然哭泣起來了。
“李愛卿,既然你承認你曾經附閹,朕就留你不得了。”朱由檢嫌棄的看了他一眼,又大叫一聲,“錦衣衛,將李國普下獄,論罪附閹!”
當場就出來幾個大漢將軍,拿了李國普。
那李國普還在高呼著什么皇上,要明忠奸!
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此時背上已是冷汗不止了,剛才還一口一個李愛卿忠君愛國的,下一刻,竟直接下獄了。
“黃愛卿、施愛卿、張愛卿,朕欲親征,你們有什么意見?”
黃立極幾人此時才明白過來,原來李國普真正被下獄的原因,竟然是反對親征。
“皇帝親征,自無不可,且已有先例,太祖、成祖、武宗都曾親征。”黃立極皺了皺眉又道:“皇上欲親征,臣等自當竭力支持,還望陛下練得強軍,確保萬無一失。”
這英宗親征的事,竟是提都不敢提。
看來,朱由檢練軍的事,想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朱由檢的眼睛又掃向施鳳來和張瑞圖。
兩人齊聲道:“望陛下練得強軍,早日凱旋。”
朱由檢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那樣最好。記住,今后,誰反對朕親征,李國普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若是不用閹黨,要親征,恐怕不會得到內閣等官員的支持。
東林黨前后幾君子,那可是能用生命換清名的“諍臣”。
……
第二天,朱由檢照例找到張嫣查看朝廷有什么大事。
“皇嫂,今日有什么大事?”
張嫣有些畏懼的看了一眼朱由檢道:“皇上,昨日李國普被拿下,朝臣多有請辦閹黨逆案的。”
這拿下一個曾經的閹黨,竟讓群臣興奮了,竟誤判了這是要洗牌的節奏。
可此時朱由檢還不想給朝堂洗牌,時機不到。
“還有嗎?”
“工部主事徐爾一請求為故遼東經略熊廷弼平反。”
“還有嗎?”
“兵部署部事左侍郎呂純如推薦袁崇煥為遼東經略。”
張嫣直接提了三件事,這三件事,從朱由檢的應對,就直接能看出他這個皇帝的傾向。
呂純如?這應該是個“閹黨”,沒想到此時竟然推薦袁崇煥。
袁崇煥難道也是閹黨?這可是朱由檢前所未聞的。
熊廷弼因為失陷廣寧,和王化貞功罪一體論罪。現在熊廷弼已死,被傳首九邊,王化貞還被關著。
李國普的事,看來朱由檢這個皇帝表態不夠明顯,或者說,李國普自認“清流”,但“清流”不認他啊,以至于都誤解了。
頃刻間,朱由檢已經想好了這三件事的應對。
“著刑部捉拿胡煥猷,以一監生無證據而論罪國家大臣,該當何罪;著都察院、刑部、大理寺重審廣寧失陷一案,將廣寧失陷一案原原本本匯報給朕;宣袁崇煥明日平臺召見。”
這胡煥猷現在是不殺也要殺了,要不然,群臣還以為此時就要朝堂大洗牌了。
重審廣寧一案,則是重定人心,給崇禎朝打個樣,什么樣的人該死,什么樣的人不該死。原始時空的崇禎,一向被人詬病做事的人要死,不做事的人反而能活。
通過這個打樣,希望能逆轉過來吧。
最后召見袁崇煥,一來,這袁崇煥確實了得,竟然讓閹黨和東林黨能團結起來推薦他;二來,也是傳遞一種風向,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他朱由檢的真正倚仗。
此時,張嫣已經確認了,這崇禎帝對東林黨是十分排斥了。
作為大明皇后,家人已死,皇帝已知道她的出身,東林黨再也不能威脅到她了,也到時候,該和東林黨劃清界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