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誓言
幽魂少女的目光轉向了第二塊石碑,柳成和韶凝雪聽的有些入神,隨著她的動作不自覺地轉過頭去。
“而后原初之種墜于大地,文明的枝干在混亂中生根發芽,大地的母親于沉眠中覺醒,晨曦破開迷霧,星與月的光輝照耀大地。”
第二塊石碑之上,一棵通天建木屹立在世界中央,混沌盡數散去,星與月點綴滿了整片天空......
“這是文明的起源,也是伊蘇母親的頌歌。”
渺渺幾句話傳入柳成和韶凝雪的耳中,讓倆人似乎真的目睹了那一切,世界由混沌中誕生,文明之種在星與月下生根發芽。
蒼茫巨大的古木之上結出了果實,一頭一頭長著翅膀的巨龍在空中飛舞,黑暗退散,群敵退避,大地之上燃火的山脈崛起,大川流淌,閃耀之海上,島嶼點綴,世界開始綻放出生機。
眾人看向第三塊石碑的圖案,而幽魂少女的聲音也在耳邊再度響起。
“母親大人孕育出了她最初的孩子,它們是最初最古老的神裔,是文明的傳播者,也是母親大人最鐘愛的護衛,她的子女為她驅散迷霧侵蝕,為大地播撒雨露福澤,世界生機盎然,新的子女又從星光中誕生......”
少女的聲音悠長,長歌回蕩在兩人耳畔,柳成下意識的看向第四塊石碑。
第四塊石碑上,蒼翠之色點綴崇山,而在更多的地方,一座又一座的城鎮拔地而起,平原之上燃起篝火,大海之上波瀾壯闊,而在世界的邊境,幽影浮現。
“然后是伊蘇母親的次子誕生,精靈們為世界界帶來蒼翠,然后是崇山之中的矮人,將火山妝點成他們喜愛的模樣。”
“再然后是母親的第四子,也就是我們——人族,走出了母親大人和兄長們的庇護,先賢們在荊棘中開辟出路徑,文明的火種被播撒向各個角落。”
“平原之上亦燃起篝火,伊蘇母親的第五子——高原之上的獸人,為母親大人放牧著廣袤原野。”
“伊蘇母親最小的兒女,厭倦了陸地之上的景色,魚人和娜迦們攜手走向了深海。”
“就這樣,母親的兒女們各執一方,世界一片欣欣向榮。”
幽魂少女說完有些沉默,她盯著第五塊石碑沉默了許久,微微嘆息一聲,這才繼續開口。
“世界充滿生機,但哪怕是親如一家,手足之間亦有矛盾。”
“原因不知由何而起,但母親的子女開始手足相殘,森林化為焦炭,城鎮湮沒于戰火,平原與深海亦化為戰場,血雨灑滿大地,母親大人在哭泣中幾近枯萎,這場爭斗才終于畫下休止符。”
柳成也抬頭看向第五塊石碑,依稀可以看見世界在戰火中沉淪,無邊的血雨從天際飄下,幽影再度彌漫在世界的邊境。
“然后呢?”韶凝雪聽的有些入神,幽魂少女悠長的聲音配合著那通天石碑上栩栩如生的壁畫,哪些曾經的過往,創世的史詩,仿佛真的如親眼所見一般,展露在她的眼前。
久遠的故事總是會帶上一絲神秘與感染力,少女的心中不禁泛起波浪,有一種莫名的情緒。
然后......
眾人望向最后一塊石碑。
“一切的鬧劇終究有其謝幕的一刻。”
“母親的子女們終于意識到了自身的過錯,就連最高傲的長子,翱翔于天空的霸主也低下了它們高貴的頭顱,但那些鐵與火造成的傷痛卻篆刻在每一個子女的心底,心上的傷痕再也無法彌補。”
“伊蘇母親的子女們,在長者的注視下,許下了永不背棄的誓言。”
“伊蘇母親認可了他們的誓言,將六把圣器分別賜予她的六位兒女,希望他們能銘守誓言,永不背棄。”
“海族于深海火山之底開鑿出六塊碑文,巨龍之王親自背負它們越過海峽,翻過山脈,立于灰白原野之上,崇山的主人用地心之火將之錘煉,至圣的賢者在其上布下法陣,讓它永不受時光侵蝕,森林的女兒在星光下銘刻誓言,漫天的星辰為之見證。”
“這便是伊蘇長詩。”
幽魂少女的聲音悠悠蕩蕩,為這個幾乎被時光封存的故事做出最后的謝幕,最后一塊石碑之上,通天的巨木四周,一桿旌旗,一支長弓,一柄戰錘,一本圣典,一把圣劍,一支戰戟在虛空中懸浮,如同誓言。
柳成與韶凝雪靜靜的看著碑文,有些入神。
哪怕柳成見識過足夠多的信息轟炸,面對著這宛如史詩一般恢弘的篇章還是忍不住心中的震撼。
韶凝雪更不必多說,長詩中所言的一切對于她來說太過陌生,卻也同樣觸動人心。
一段段歷史,在他們眼前浮現,仿佛就像在親身經歷著一般。
幽魂少女輕輕的轉過身去,看向那塊巨大的石碑,眼中有著一絲懷戀,她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腰際,那里靜靜的躺著一本書冊。
也是一個希望。
她有些明白自己徘徊了這么久,究竟是在等待著什么。
雖然記憶依舊模糊不清,但前路卻不再是一片迷茫。
四周起了微不可見的風。
那風仿佛從天際垂落,越過詭異密布的黑沉山脈,輕繞著翻騰不息的一川黑水,沿著他們一路來時的路徑,載著數也數不清的記憶,像是母親大人溫柔的低語,最終悠揚的拂過每一個人的頭頂,最后歸于沉寂。
但昔日的過往完全逝去,災禍過后,萬物不存。
只留一片傷痛。
和沉眠在這片土地之下,不知所歸,也不知道去往何方的記憶。
幽魂少女轉過身子,墨玉一般清澈的眼眸中似乎多了一些東西。
她微微躬身,雖然依舊穿著那一身普通的亞麻白長袍,氣質卻有著一種難言的高貴。
她看向柳成與韶凝雪,清澈的眸子中帶著一絲釋然,也有些平靜。
幽魂少女輕輕開口,聲音清脆悅耳。
“羅文哥哥,還有羅莎姐姐,我想,到這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