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直到死都是未長大的孩子,不斷學習成長,試問一下也許使你長大的不是一分一秒的飛逝時間,而是那么一瞬間變得成熟,穩重不計較。
我始終相信,行動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如果在學生時代,父母老師教導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而大人們卻只是說說,在街上看到垃圾無動于衷。這種教育是虛偽的,導致孩子有了一種“偽善良”。16年的一個冬天,東北下了很大的雪,一個穿著打扮類似農民工的人在厚厚的雪上撿起了垃圾碰扔到了垃圾箱,到現在我都覺得很感人,也許就是彎腰簡單的一個動作,但有太多人做不到。
如果與一個人發生爭吵,不必得理不讓人,更不必像個瘋子一樣,加大語氣音調音量,甚至用自己的地位身份強制說服此他人,因為你無法改變一個對未發生的事存在未知的一個人的想法,錯也好對也罷餡餅陷阱無所謂因為可能別人只是想縱身一躍而已。
心理學上說,越是缺乏什么越會炫耀什么,什么人會在意輸贏,什么人會不斷的尋找存在感,什么人會試著通過爭吵贏得一種虛無縹緲的勝利。也許并不需要言語的爭論,而是切實去為自己想做的付出行動,哪怕是陷阱也要縱身一躍。
沒有人會再十年前相信今天的美好生活,指尖的互聯網,科技發達的5G,只有實踐結果才是最強的說服力。
回到主題,贏了爭吵卻有時候會傷害了別人。男孩和女孩第一次見面,在飯桌上女生提出了一個話題,男孩對這個話題稍有研究并權威學習過,于是當場直接反駁了女生的觀點。初次見面并沒有留下好感,別人問起時女孩說:“挺好的一個人,可惜還不是很會做人”。
翻開四大名著,在《三國演義》楊修之死中,曹操生性多疑“吾好夢中殺人”。楊修雖聰慧了解曹操心思動向卻讓曹操感到不安,所以只好被找個借口殺掉。楊修風格的人很多,在現代社會中只不過換了一個死法,月盈必虧,物極必反。
我記憶最深的一次最后悔的一次就是有人貼在我的耳朵說“做人不要那么尖銳嘛”,我笑著說“你算什么東西?”我們互相笑了笑。當時我認為自己很帥,風度翩翩,本性張揚。但那是好朋友的提醒,他可以理解甚至寬恕,如果是一個壞人一切都很難想象。堅持原則也要分情形。
當今時代,類似恭維的誘惑還有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及奢靡之風,這些都很容易讓我們沖昏頭腦,迷失方向。因此,要真正善于認識自己,最重要的就是靜下心來,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不孤芳自賞,不隨波逐流,客觀公正地反思自己。
要學會在激流勇進中理性地認識自己、強健自己、提升自己,成績面前不驕傲,挫折面前不低頭,名利面前不伸手,糖彈面前不動心,這和所謂的低調有很大區別。
“低調”往往代表著一個人老實做人、踏實做事,領導放心;與世無爭、溫良恭儉,同事認可;平和謙虛、不擺架子,群眾歡迎。其實,“高調”與“低調”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特征的外在體現,本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人光講個性不行,還要講講修養,講原則、講覺悟,既要自覺摒棄急于事功、強作妄為,行事做事不著四六的所謂“高調”,又要注意把握好“低調”的尺度,謹防“低調”變味變成“跑調”。如果潛意識里總是把“低調”當作消極避事、不思進取的借口,待人接物八面玲瓏、表里不一,行事做事避實就虛、敷衍塞責,那么,其行為與謙虛謹慎的“低調”本意相差千里,更與所謂的《中庸》背道而馳。
做人是一個深遠無解的大難題,有人冠冕堂皇一身正氣逃不過囚衣加身,有人捐款幾億洗不清雙手的鮮血,有人家財萬貫填不滿內心的欲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不必去打擾,更不要去與人爭吵。
別總因為一點小事慌了神,越生氣的時候越要沉住氣,越是困難越要堅持?!疤┥奖烙谇岸蛔儯缏古d于左而目不瞬“。一個人遭遇困難時,頭腦要冷靜;面臨抉擇時,態度要淡定。心靜方能氣定,氣定方能身定,方能做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