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節,月亮又大又圓,事實上,每個月都有那么一天,月亮像今天這么大這么圓,也許比今天的還要大還要圓,但我不在乎,我覺得中秋節是個好日子,因為它提醒我們和家人團圓,所以我和家里人打了電話。
看到月亮我就想到《月亮與六便士》,老師推薦我們去讀一讀,英語老師,你知道的,英語老師總是時尚又文藝的,我沒去讀(我只知道“六便士”代表著生活,而“月亮”代表著理想),因為我不喜歡做別人推薦的事,我喜歡做我喜歡的事,就像我把鑰匙放在了電風扇上,又把電風扇放在了罐子上,旁邊還有一盒抽紙。
誰知道六便士和月亮代表著什么呢?也許是,也許不是,反正大伙都這么說,這就是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從出生開始最先學會的不是“什么是對的”與“什么是錯的”,我們先學會的是“怎么做會獲得夸獎”以及“怎么做會招致責罵”,所以我不知道月亮和六便士代表著什么,我去搜,第一條是“《月亮與六便士》諷刺了什么”,我不知道,也許他什么都沒諷刺呢,我沒讀,只有讀完了才知道。
我想喝冰水了,于是我就去販賣機。剛出門我就想起,哦今天是中秋節,然后我抬頭看了看月亮。啊,這就是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月亮,又大又圓的月亮很漂亮,我想沒有人會不喜歡——或許有,比如圓點恐懼癥,我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恐懼癥,太多奇奇怪怪的恐懼癥了,草間彌生就害怕圓點,但是她依然在畫圓點。
那是半夜十二點半——也可能是十二點二十,反正差不多——的月亮,看起來就像是一顆巨大的發光泡芙,真可愛。
然后我去買水,我想喝冰水,但我不想嘴里泛酸或是黏黏的,我買了瓶蘇打水,四塊錢。
我往宿舍走,又忍不住看了兩眼,我太喜歡這個月亮了,它是顆泡芙——晚上并不是沒有云,只是平時黑黑的看不見而已——那地球是什么?我們又是什么?這太有趣了,我是個觀測者,觀測的是一顆巨大的泡芙。
我在聽萬青,萬年青年旅店,似乎每一首都把城市文明當作壞東西,然后講訴與控訴著這些背后的林林總總。我也這樣覺得,因為今天我把路燈當作月亮了。我小時候就想脫離社會生活,然后我發現這根本不可能,因為我還惦記著城市文明帶給我的便利和快樂呢,我還想繼續看手機玩電腦,有太多太多做不到的事情了。
我想起一部關于登月的默劇,很老很老,我一時間想不起名字了,那里面的月亮做的猙獰又可怕,登月方法就像是把人當子彈打出去,很有趣,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我喜歡想象力,邏輯是好東西——好像古希臘時代它們叫“邏各斯”——但想象力更有趣。
月亮上有人,我覺得有,總得有人在月亮上,不然只有我們在地上,這太不公平了,而且我也想當月亮上的人,其實也不用,至少現在,我就是月亮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