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秦人盡皆震驚!
“少司命,你和贏夏一起去東郡,他有求于你時,你必須全力助他。
如果他有什么過分要求,就算是要伺候他,你也只能答應。
為了陰陽家的以后,只能委屈你一下了。”
月神美眸看著美艷不可方物的少司命,聲音清冷,不食人間煙火。
少司命嬌軀一震,雙手交叉在一起,貝齒輕咬著紅潤的嘴唇,最后還是點了點頭,一言不發。
另一邊。
贏夏率領大軍圍攻陰陽家,逼得陰陽家俯首稱臣的消息傳遍了咸陽,大秦上下一片嘩然。
聽到這個消息,秦國許多名臣武將都唏噓不已,有幸災樂禍的,也有隔岸觀火的。
李斯心中雖然遺憾,卻也是選擇隔岸觀火。
他第一反應就是,贏夏太沖動了,太過強勢。
贏夏在大唐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還表現出了值得秦皇嬴政看重的潛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能無法無天。
雖然秦皇嬴政站在了贏夏這邊。
可這其實也是在。削弱嬴政對贏夏的關注力。
如果贏夏去了東郡,沒有將六國殘余和百家宗派的事情辦好,讓秦皇失望,恐怕贏夏以后也不會得到秦皇的器重。
秦國最年輕的大將李信,就是如此。
本來秦皇對他特別看重,而他也最有希望成為王翦的繼任者。
后來,因李信在楚國之戰中戰敗,導致嬴政失望,故而不再重于于他。
而且,贏夏如此強勢,無形中得罪了秦國無數的人。
現在,又堂而皇之地和陰陽家作對。
如若東郡之行失敗,那些人群起而攻之,贏夏可就慘了。
但相對于這些,李斯更感興趣的是另一件事。
贏夏這次去東郡,為何要將徐福和公輸仇單獨帶走?
這一次大唐之行,足以證明五皇子贏夏絕對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他到底準備用什么法子,對付六國和百家的人?
另外,又準備如何對付隋國、明國、宋國三國?
看得出來,贏夏這次很有信心。
咸陽,胡亥的宅院內。
“趙大人,這贏夏真是吃錯藥了,竟率領大軍將陰陽家團團圍住了!”
胡亥一臉的得意,哈哈大笑起來,對趙高道:
“真是喪心病狂!難道他不知道,我們秦國的皇上,有多看重陰陽家么?”
“趙大人,我父王對贏夏的做法,又何態度?”
胡亥用期待的目光望向趙高,想從他口中得知嬴政對贏夏的失望和憤怒。
趙高搖搖頭:“對于這位贏夏少爺的所作所為,皇上并未過問,并未多言。”
“這是怎么回事,父皇居然如此偏心!”胡亥年小的臉上寫滿了嫉妒和憤怒。
“胡亥皇子,稍安勿躁,以前我們都未擔心過扶蘇,現在,又何須擔心贏夏?”
“陛下之所以會站在贏夏少爺這邊,是因為他即將要去東郡,處理六國余孽和百家宗派的事情。”
“放心吧,秦國的難題,可不是那么好處理的。”
“他能解決陛下都束手無策的難題?這贏夏也是高傲,拒絕了陛下的好意,只選了公輸仇和徐福跟隨。”
趙高嘿嘿一笑:“公輸仇,是煉器大師,多少還有些用處。
但陰陽家的徐福,除了會煉丹,就沒別的本事了。
贏夏還能指著他,帶兵沖鋒不成?再說了,他不擅詭計,又武功平平。”
“贏夏靠著這兩個家伙,去鎮壓六國殘余的百家勢力,真是可笑。”
“胡亥皇子,你只要耐著性子,伺機而動,等到贏夏戰敗歸來,便可以了。”
……
唐國,長安城內。
李世民對秦國的發展很是關心,所以,他經常會固定的查看秦國的一些消息。
“父王,那小子,今日可有消息?”
李麗質匆匆來到紫寰宮,向父親李世民打聽關于贏夏的消息。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來一趟。
“今天秦國確實那邊傳來了贏夏的消息,我還沒時間看。”
李世民瞥了眼桌上信紙,李麗質卻是一把將信接了過來,打開看了起來。
李世民見女兒李麗質這么認真的閱讀書信,不由嘆氣說道:
“女兒家的心,果然都是向著外人的。我不讓你盡快去秦國,就是希望你能多陪陪我和王后。”
“爹,您說的哪里話,我就是想多打聽一些秦國的事而已。”
李麗撇了撇嘴,可還是忍不住繼續翻閱著秦國贏夏的消息,越往下看,眉頭越皺的厲害。
“是發生什么事了嗎,秦國那邊,傳來了關于夏兒的壞消息?”
“喜憂參半。”
李麗質道:“秦皇嬴政對贏夏很是看重,已經開始考驗他了。封他為東郡的郡守,并派他去秦國的東郡鎮制秦國六國的叛亂。”
“那就好,贏夏若是成功了,秦皇就會縫他為太子。”李世民說。
“我才不管贏夏能不能成為秦國的太子,但這次東郡之行,對他來說,風險太大了!
六國的貴族和百家的殘余勢力,每一個人都是武道高手,實力強大,就算是秦皇,也是束手無策。”
李麗皺眉道:“據探子的消息說,贏夏此次,只向秦王索要了二個人。
一人是煉器師,一人是煉丹師,二人都沒啥厲害之處。”
“而且,贏夏還得罪的人不少。這些人中,就包括陰陽家。”
“父王,這贏夏怎么回事??”
李麗質一臉憂色,俏臉焦急。
“讓我瞧瞧!”
李世民接過信,掃了一眼,忍不住笑了:“長樂呀,你今兒個,怎么沒了往日的聰明了呢?”
“贏夏天賦異稟,武功高強,但十多年來一直隱居秦國,如果不是因為王者榜,估計到現在都只是個寂寂無名之輩。”
“你以為像他這種人,會有那么容易變得自大和盲目?”
“這應該是贏夏的陰謀,贏夏需要這兩個無關緊要的人,一定是有他的打算。”
“他如今對自己的情況了若指掌,也很清楚自己在東郡會遭遇什么。
因此早就提前想好了要如何應對,只不過別人不曉得而已。”
李世民微微擺手:“我也是一國之君,秦皇的心思我都能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