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苦難歌頌?
許七年看著宋六歲,“我威脅你,但是你沒有能力去反抗。”
聽到這句話后,宋六歲沉默了起來。
“我知道這樣做很無恥,可是我還是選擇這樣做。”許七年看著宋六歲,“畢竟這是最小的代價。”
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本身就是一件很劃算的事情。
“我還有一個問題。”宋六歲看著許七年問道。
“當初為什么要救下我們?”
“因為我們需要歌頌苦難。”
“歌頌苦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宋六歲看著許七年,“苦難本身就是苦難。”
“苦難能夠讓人變強。”許七年開口說道。
“你相信這句話嗎?”
“我自然不相信,但是我還是選擇歌頌苦難。”許七年看著宋六歲,“就像你的死亡一樣。”
宋六歲還沒有死,但是許七年的對話中,已經預料到他的死亡了。
“你為什么喜歡歌頌苦難?”周野看著許七年,“王強的后代已經再次被朝堂封賞了。”
“因為苦難能夠讓人變強。”許七年看著周野,“宋六歲本身也是苦難中走出來的例子。”
聽到許七年這句話,周野的眉頭皺起,“不要跟我講這些沒有用的道理。”
“你應該知道李典這個人吧?”許七年看著周野問道。
“李典是魏國的一名士兵,他以忠誠和勇武出名。”周野看著許七年,“他的事跡現在還記載在大安的史書中。”
李典的名字能夠流傳到現在,跟他當時的國君曹佩有著很大的關系。
即使魏國已經滅亡了數百年,李典的事跡還一直都在大安的史書中流傳著。
甚至有的地方將李典的故事當成科舉考試的題目。
根據大安的史書記載,李典是曹佩手下的一名士兵。
曹佩總是喜歡歌頌李典的忠誠和勇武。
尤其是李典在宋城失去了糧草后,卻面對蜀國數千名敵軍依然戰斗,直到被敵軍萬箭穿心后,身體都沒有倒下去。
史書記載中,每次曹佩提到這件事,都是哽咽。
后來曹佩將李典的故事那到了軍隊中,每次都會給新入伍的士兵將其這段故事。
并且把這段故事記載在大魏的史書中。
“李典只是一個武將,他只是有些勇猛,他的成就僅僅是源于那場沒有糧草的戰斗,同樣因為那場戰斗,他才留下了這個名聲。”周野看著許七年說道,“他的才能比起魏國的其他將領,有很大的不足。”
“你覺得當年的曹佩這樣做有些不妥?”
“歌頌苦難中的戰斗,本身就是白癡的行為,而且李典本身就不是一個天才。”
“魏國的天才很多,你知道為什么李典留了下來,即使是魏國滅亡后,李典的故事也被他們重新記載,你難道不知道嗎?”許七年看著周野說道。
“我確實不清楚,畢竟論起當年對魏國的貢獻,李典真的算不上,他只是有些勇猛而已,而且他穿著鎧甲,即使死了,因為鎧甲的支撐,也不會倒下的。”
“當年曹佩歌頌李典,你以為真的是尊重李典嗎?”
“難道不是嗎?”
“曹佩明里是讓大伙仿效與學習他的奉獻與犧牲,暗中實則是讓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李典身上。”說到這里,許七年看著周野,“只有這樣做,大家才會忽略了當年宋城有此慘敗、李典不得不舍身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糧草缺失。”
“而糧草缺失,是因為大魏當時的權貴都在聲色犬馬,貪圖享受。李典之所以要負重前行乃至付出犧牲,那是因為有人替他歲月靜好、美人在側啊。不是苦難造就人,而是有人造成了苦難讓其他人不得不如此。”
說到這里,許七年看著周野,一臉認真的說道,“只有將李典跟這場充滿苦難的戰爭綁在一起,讓李典成為英雄,才能讓當時的大魏百姓忘記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忘記造成他們苦難的那些權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