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指鹿為馬
聽到吳爺說出真相后,許錦年倒是沒有驚訝。
只是他沒有想到柳主簿會這樣干脆利落的出手。
“問你一個問題。”許錦年看著吳爺問道。
“什么問題?”
“煤礦倒塌后,到底死了多少人?”
“三百個人。”吳爺看著許錦年說道,“我們的人幫忙去搬運尸體了。”
“為什么不上報?”
“上報的話,會死更多人。”吳爺看著許錦年,“龐知府在徐州已經待了七年,徐州很多人地方都有他的人,如果他離開了徐州,他的那些人都會消失。”
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個勢力更迭的背后,都會有很多人消失或者崛起。
“這樣壓著下面的人不會鬧事?”
“他們沒有武器,怎么能夠鬧事?”吳爺看著許錦年,“其實你不應該來到這里。”
許錦年來到這里,就很難離開徐州。
大安王朝很大,有很多妖獸的存在。
青天司的人死在妖獸的口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來的話,徐州會死更多人。”許錦年看著吳爺說道。
“可是你活著離不開徐州。”吳爺看著許錦年,“就像我不能活著離開這里一樣。”
吳爺選擇這樣做,是因為他的家人龐臺都已經安置好了,用他的一條命換取他家人的衣食無憂,是一件很劃算的事情。
聽到吳爺這樣說,許錦年收回了自己的腳。
吳爺感受到自己的呼吸順暢后,他看著許錦年,“其實你還有機會離開?”
許錦年看了吳爺一眼,然后朝著牢房外面走去。
……
“青天司的那個人走了。”柳主簿柳散開口對著龐臺說道。
“那些侍衛是擺設嗎?”
“可以說是擺設,因為他們都沒有打過青天司的那位。”
柳主簿去過牢房,他看著躺在地上的侍衛后,就已經知道許錦年是怎樣離開的牢房。
“青天司的這位倒是有些意思。”聽到柳主簿的敘述,龐臺開口說道。
畢竟能夠用這樣簡單直接的方式走出牢房,在青天司那里也是少見的存在。
“大人,要不要我們派人去捉拿他?”
“我們的人打不過他。”龐臺看了柳主簿一眼,“那位大人什么時候出關?”
“還需要三十條人命就行。”
“繼續招聘煤礦工。”龐臺看著柳主簿說道,“至于青天司的那位,先不要管他。”
許錦年離開牢房后,朝著XZ市的集市走去。
集市上的人有些少,除了幾個零零散散的買菜的人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人。
“老伯,這個是什么東西?”許錦年有些好奇的看著這個圓形的食物,開口問道。
“這是肉火燒,是徐州的特產。”一位老伯開口說道。
“多少錢一個?”
“一文錢一個。”
“給我來上一個。”
“好嘞!”
熱乎乎的肉火燒已經到了許錦年的手上。
許錦年咬了一口,味道很不錯。
“老伯,跟你打聽個事。”許錦年咬了一口肉火燒,開口說道。
“什么事情?”
“為什么這里的人這么少?”
“你不是本地人吧?”老伯打量了許錦年一眼,開口問道。
“我是出來游玩的,正好路過徐州。”許錦年對著老伯解釋道。
“游玩?那你來錯地方了。”老伯看著許錦年說道,“自從我們的煤礦塌陷以后,這里的人越來越少了。”
“煤礦塌陷跟人少有什么關系?”
“青天司你知道嗎?”老伯看著許錦年問道。
“知道。”
“就是青天司的那些老爺們做的事情。”
“老伯,再來三個肉火燒。”許錦年看著老伯說道。
肉火燒放在許錦年手里,老伯才繼續講道,“青天司給徐州知府下了命令,要求徐州一年內將這座煤礦里面的煤炭開采干凈。”
“這是聽誰說的?”
“知府大人說的。”老伯看著許錦年說道,“知府大人還說,要是不能完成開采,青天司的人就會來到徐州,然后把徐州的百姓當成他們的試驗品。”
“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是假的?”許錦年看著老伯,“我從京城來的,我了解的青天司跟你們說的不一樣。”
老伯搖了搖頭,“不可能是假的,因為知府大人代表大安的朝堂,大安的朝堂不會說假話。”
看著老伯如此固執的樣子,許錦年倒是沒有再說什么。
他現在明白了在牢房里那個叫做吳爺的家伙跟他說的那句話的含義。
原來自己活著不能離開徐州,是因為徐州的人要是知道自己來自青天司,自己會被這些人殺死。
“龐臺倒是大膽,竟然直接誣陷青天司。”許錦年心里這樣想到。
“小伙子,你快走吧。”老伯看著許錦年說道。
“為什么要走?”
“煤礦塌陷的事情已經傳開,徐州各地的年輕人正在從煤礦那里往外逃離。”
“煤礦在什么地方?”
“順著這座山往前走,大約三天的路程,就到了。”老伯看著許錦年說道。
跟老伯又聊了幾句話后,大概得到大部分消息后,許錦年去了集市的賣馬的地方。
許錦年買了一匹馬,然后又買了一些干糧跟水,朝著煤礦的方向走去。
……
“兒子,你抓緊出城。”徐州城里面,一條巷子里面,一位中年婦女對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說道。
“母親,我要等哥哥回來。”
“你哥哥不會回來了。”
“哥哥去了什么地方?”
“去了煤礦。”
聽到煤礦這兩個字,少年的臉色有些蒼白。
他已經從街坊鄰居中聽說了煤礦的事情。
只要進入煤礦,就很難有人活著離開。
“我們不去行嗎?”
“青天司的人不會同意的。”
“為什么?”
“聽知府大人說,青天司的人需要煤礦來對抗天工閣。”
“為什么要對抗天工閣?”
“因為天工閣的火靈丹跟煤的作用是一樣的。”
“我明白了,母親,我現在就離開。”
說完這句話,少年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朝著巷子外面走去。
看著小兒子離去后,那位中年婦女總算松了一口氣。
起碼她還有一個兒子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