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老朱的課和多爾袞的消息
陳秋很安靜。
靜靜的看著老朱在發飆。
但老朱僅僅是發了一會兒飆就停了下來,坐到對面,斜著眼睛看向陳秋,想做最后的努力。
“真就不聽我的?”
陳秋搖頭:“根據數據計算,沒辦法聽你的,真要聽你的,那就得大家完蛋!
這個代價我承受不起!”
他說完這句話以后,以為迎來的會是老朱再次的怒火,沒想到讓他詫異的是,剛才還怒火滔天的老朱卻笑了。
老朱這一笑把他給整不會了。
“老頭,你這是什么反應?”
老朱哈哈大笑:“第一次,你這是第一次不聽我的勸告。
這是你從小到大第一次拿自己的主意。
很好,非常好!
從你的這次拒絕,可以看出有自己主見了。
老子帶兵打仗幾十年,從來就沒有徹底相信過手底下哪一個人,如果當時但凡我徹底相信某一個人,可能就不會有大明!
一個沒有主見的主君,基本上不會有什么大出息!
哪怕是我,你也應該有選擇性的懷疑,不要對任何人100%的相信!”
主君?
陳秋稍微有點明白他說的是啥意思了:“忽悠我去當主君,你也不怕崇禎罵你這個祖宗?”
老朱不以為然:“現在這種情況,你不獨掌大權,你覺得能翻天嗎?
你覺得以老朱家一貫多疑的性格,他能信任你,信任到拿到整個天下才想除掉你?
不會的,以我對朱家子孫的了解,他不會等到你幫他拿下整個天下后再除掉你。
如果你自己不以主君的心態行事,那么岳飛就是你的下場!
所以從現在開始,你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哪怕你無意天下,哪怕你無意那個位置,也要把自己的心態擺在一個主君的位置上。
用以自保。”
這么說,陳秋就明白了,老朱說的是啥意思了。
老朱的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因為就在不久前,崇禎就曾經顯露過這樣的心跡。
不得不說。
老朱家多疑涼薄的心性,從他的祖宗朱元璋開始,一直到現在差點變成亡國之君的崇禎,這個心性就一直沒有變過。
老朱說的是對的,如果自己沒有及時擺正心態,很有可能,到最后很容易像岳飛一樣落得個莫須有的罪名。
“現在考慮這個太早了點!”
陳秋擺擺手,說道:“現在要考慮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在接下來清軍的反撲當中,撐住。
而且在撐住之余,能夠以干脆利落的方式結束并且擊潰或者殲滅第一批從關內往關外反撲的清軍。
只有在第一場戰斗中能夠干脆利落的擊敗清軍,手底下的百姓還有士兵才會有信心。
這才是現在的我應該考慮的事情!”
說完,他看向老朱,問道:“有什么好建議?”
說到正題上,老朱也嚴肅了起來,站到地圖跟前。
“其實,這份地圖不全,有很多東西并沒有標注。
其實,從關內過錦州到沈陽城,只有三條路,像沈陽南部,這片地方,這片地方叫遼澤,全部都是水。
過不了兵馬!只有南部靠海邊,才有一條路過牛山,沈陽北部有一條路過錦州,另外一條就是從草原進來。
如果你是清軍,你會繞一條遠道,走遼南四衛海邊的那條道嗎?
我想你不會!
那你會舍近求遠去繞草原?
大概率也不會!
這么一來就只有一條路!
其實來來去去也就只有這么一條道!
這種情況下,硬碰硬,你肯定不是對方的對手!
此前兩戰,你皆是以埋伏破對方陣勢,那既然埋伏可行,那沒有理由你會放棄埋伏這一手段啊!
但前提是你的情報工作得做足,得知對方確切的行軍路線以及時間。
戰陣之法,幾百年來并沒有什么大的改變,除了有火器和沒有火器的分別以外。
無論何時,斥候,用后世的話說,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在這一點上,杜風雨完全可以勝任這個任務。”
在這個觀點上,陳秋不同意老朱的想法:
“錦衣衛暗樁畢竟只是錦衣衛暗樁而已,對于潛伏打探消息或許再加上訊問人的小手段,杜風雨這種錦衣衛暗樁可能是綽綽有余。
但如果說到軍陣之前的偵查,錦衣衛的那一套,可能不太合用。
上次是有備算無備,所以杜風雨手底下的哨探立了一功。
但這次不是,這一次清軍是有備而來,大軍相爭,首先交手的就是兩軍的哨探。
大軍作戰,很多都是憑著哨探之間的高低占先手。”
但其實老朱說的也沒錯,他現在手底下能用的人少,除了杜風雨的錦衣衛,就沒有別的哨探了。
說完這句,感覺杜風雨的錦衣衛勉強可用時。
就看到聽了這話的老朱,嘴角似是而非的那一彎笑意時,就知道自己可能有些考慮的并不周到。
是什么自己沒有想到的呢?
自己手底下,有1萬新兵,有4500勉強可以用的兵馬,但不可能有可哨探之人。
那么剩下來的,除了杜風雨的人以外,那就只能是黃蜚的2000水軍,以及曹友義的300親衛。
從老朱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來,自己并沒有往那上面想,是非常失誤的。
是了!
黃蜚的2000水軍,不可能沒有優秀的哨探,而曹友義的300親衛,應該也是戰陣上活下來是精銳,在哨探之事上,也會有些本事。
“杜風雨的人,除了15個早前是錦衣衛暗樁的人以外,其他的都是新招的,能用但不能大用!
所以不可以全靠杜風雨的人,此次面對的是有備而來的清軍反撲,必須謹慎謹慎再謹慎。
所以僅靠杜風雨的人,很容易有不周到處!
適當的加入一些曹友義和黃蜚的精銳哨探,這更為保險!”
這回老朱才徹底的露出滿意的表情:“可以,就像你教崇禎一樣,要學會思考!
正如你不可能永遠在他身邊,我也許也不可能永遠在你身邊!
所以,你應當去懷疑一切,也應當去考慮一切,自己的立身之本,更是不能輕舍!
這便是我今日要教與你的!”
就當老朱跟陳秋在這討論清兵出關反撲路線時,京城的金鑾殿上,多爾袞終于得到了消息。
陳秋估計的沒錯,那幾個朝東邊繞到草原繞了一大圈的報信人,并沒有從喜峰口而去,而是直接下的錦州。
然后從錦州直送800里加急,直達京城,送到多爾袞手里。
只是,不知道敵人是誰,不知道有多少敵人,僅僅知道盛京城可能已經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