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軍械質量、務實避虛
“啊、皇上、皇上,這......”
突然壓到肩上的重任,讓連官都不是的郭治一時間慌了神,不知道是該應下好還是該拒絕好。
應下的好處有多大,郭治心知肚明。
這可是陛下金口玉言、親自交代的差事,要是辦好咯,那好處能少了?到時候可能不只是金銀,甚至還可能有機會轉官!
天知道他們這種胥吏轉官有多難。
郭治十七歲經州童試考上秀才,之后蹉跎了數年、最終自覺中舉無望,便花了一百兩銀子,在衙門里買了個書吏的位置坐。
含辛茹苦近十年,花了無數的心思和不少的銀兩,也不過從這低等、鞍前馬后的攢吏,升到二等、可主管某事的司吏而已,連典吏都不是。
而且就算又花個十年時間到了典吏又如何?
吏的一途已經走到了頭,但終究還不是官,終究不被真正的士人階層看的起、所接納!
若是辦好這事就能轉官?
或許族譜都要給自己單開一頁、甚至是以自己為開頭另起一本了。
但這巨大的好處的背后,蘊含著的風險郭治也看的清清楚楚。
陛下減少每月產出,但卻對出廠鳥銃從嚴檢驗的目的,無非就是因為當下大明火器質量極差,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提高火器的質量。
但提高火器的質量,只是嚴格檢驗就可以的嗎?
若是如此簡單即可的話,早就有人做成了。
要想真正的、長期的提高火器的質量,工匠待遇、制造設備、材料充足三大前提缺一不可。
可這三條每一條都不簡單,尤其是這材料充足,更是難上加難。
材料若是實打實的給足了,上頭的官員還如何上下其手、從中取利?
所以自己要是接下了這差事,看似搏得了一個得陛下賞識、平步青云的機會,卻也把自己擺在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對立面。
就好像在走一條對岸無比光明、但腳下卻是萬丈深淵的獨木橋,一個不小心就會被人踢下去、然后摔個粉身碎骨。
著實是難以抉擇啊......
一旁的朱由檢沒有催促,就這么看著三十不到卻長著一張老成的臉、思索掙扎的郭治。
隨著時間的流逝,眼中也漸漸浮上了一抹失望。
什么最珍貴?人才!
一個能夠獨挑大梁的人才,實在是太難找了,原本朱由檢還以為能連放三銃、出身低微的郭治是個可以栽培的材料,現在看來,并不是。
那誰是呢?方大強?
就是不知道他這個工匠,是否懂管理呢?
“皇上,草民領旨,必不負皇上厚望!”
正當朱由檢掃視旁人、打算另覓賢才的時候,郭治抬起了一直微垂著的頭,語氣堅定的大聲說道,好像下了天一般大的決心一般。
“好!那朕就靜待你的佳音。”
“不過朕也不會讓你孤軍奮戰。本月起,軍械廠的大小月錢、材料供應等,李卿你務必供應齊全,不可有一絲折扣,郭治有什么需要的,你也當盡力滿足,若是滿足不了,可直接報予朕親斷,怎樣,李卿你可能做到?”
看到郭治硬氣了一回,朱由檢心中涌起一陣欣慰,同時轉頭對身后的山海關知州李慶和交代了起來。
朱由檢知道這個時代想做好一件實事的艱難程度,也在盡自己的所能,為郭治、為自己設立的這個試驗點能達成自己的要求提供助力。
朱由檢要的不只是每月一百支合格的鳥銃。
一個月一百支合格的鳥銃,對當下的大明局勢能有多大作用?換成一百支漢陽造還差不多。
朱由檢此舉的真正目的是在做試點、是要培養出一個樣版。
一個只要給足了月錢和材料、又適當輔之以激勵,就能夠生產出合格產品的樣版。
只要這個樣版成功了,那之后就可以依樣畫葫蘆了,建設更多合格的工匠班子出來了。
所以他甚至沒對鳥銃做任何修改,只是要嚴格要求鳥銃的質量,從而培養出這些工匠和管理人員重視質量、用心勞作的習慣。
只有培養出了這個習慣,之后的火器,例如燧發槍才能造好,不至于像現在的火器一般問題百出。
鳥銃已經不是朱由檢的目標,注定很快就要被淘汰,他已經計劃好了大明的下一代輕火器為何物——燧發槍!
“臣定當竭盡所能、保證軍械廠所需!”
一旁的李慶和急忙站出來答應道。
“好!如此,朕就為你解決了每月的月錢及材料供應的難題了。”
“此外,朕再送你一份禮,大伴,記下,發軍餉的時候,軍械廠所有吏員工匠,皆發一兩賞銀。”
“奴婢遵旨。”
“謝皇上、謝皇上,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次,不只是郭治,整個火銃所的所有工匠都跪在了地上,對著朱由檢叩拜不止、齊聲高呼。
保證月錢、材料供給充足、額外發賞銀......
一樁樁實事,讓一眾工匠們對于朱由檢、對于眼前的大明皇帝,全所未有的認同和感激!
“呵呵,平身吧,用心做事即可,今天二十四日,本月還有七天,若是本月你即可交出五十支符合朕的要求的鳥銃,朕允諾的官身,便在那日給你。”
“啊?皇上、皇上,草民......”
“你們也一樣!只要你們接下來用心做事、好好表現,不但每月都有月錢拿、有額外的賞賜,若是做出了功績,朕會如同給郭治官身一樣,同樣給你們官身!手上的技藝好,也能做官,這是朕給你們的承諾!”
朱由檢擺了擺手,打斷了驚喜至極的郭治的謝恩,看著院中的所有工匠,大聲的許下了對他們的承諾!
朱由檢就不信了,給足月錢、給足材料、給官身給賞賜,三管其下還搞不好軍械的質量!
“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的承諾,讓院中的所有工匠更加的激動了,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都起來吧,抓緊時間做事,朕過段時間再來看你們的工作成果。”
“諸位大人也是,就此散了、各忙各的去吧,希望諸位大人多多用心、務實避虛,只有如此,山海關才能守住、大明才能重新興盛!”
朱由檢環視了一圈,凌厲的目光從院中的工匠、身后的一眾大臣的臉上掃過,語重心長的說道。
“臣等遵旨,定當不負陛下所托......”
之后,朱由檢離開了軍械廠,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宅院。
各官也是各自回去,只有黃得功被朱由檢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