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臺消息:
南岷江水位刷新歷史極值,樂山大佛露出全部真身。
鄱陽湖水位持續快速下降,湖區旱情日益嚴重,往年水庫變草原。
三峽泄洪60億平方,助力長江中下游緩解今夏嚴重干旱!
......
神州大地正在經歷一場百年不遇的干旱,八月已到末伏,酷暑卻并沒有要走的跡象。
“雖說三伏不熱,五谷不結,熱成今年這樣,恐怕莊稼也吃不消啊!”
輕搖八仙扇,閉目躺在搖椅上,“劉家祖傳商店”的老板喃喃自語道。汗水從腦門額頭滲出,不一會就結成黃豆般大小,順著黝黑的皺紋滑落而下,將衣服緊緊黏在皮膚上。門口洋槐樹上知了聲此起彼伏,仿佛肆意宣泄著先前在泥土中的不甘,又好像在宣示著對這個季節的主權。
“劉大爺,拿兩根冰棒!”
“張家小子和王家小子啊,又要去哪里撒歡啊,自己拿吧,記賬還是給錢啊?”劉大爺側過頭來,樂呵呵的笑著,額頭皺紋又擠破了幾顆汗珠。
“找我老子,我老子有錢呢!”瘦高的小孩手腳倒是麻利,從冰柜里拿出兩根冰棒,迫不及待地放在額頭冰著,一臉享受。王家小子見狀,趕忙把另一根冰棒搶來,有樣學樣地放在額頭,裝出一副老成的模樣,“噫!舒服啊......”
“你老子一年能回來一次啊?趕緊回家找你媽媽去,讓把這個月的賬給清了啊!”
“略略略,你自己去找啊,我才不去呢,我媽就是個母老虎,打我屁股可疼了!”說著,兩小孩就嬉笑著跑遠了。
“這兩混小子......”
這張家和王家的小子,劉傳祖是從小看到大的,每天跟這兩個小鬼拌拌嘴,心中也是歡喜。
地處在巴南山區的腳下,千河村有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村里自古流傳著句古話:寧喝千河一碗粥,不討川渝千金裘。曾幾何時,神州大地到處上演著人吃人的故事,千河村地處偏僻,與世隔絕,能在村里得一個生老病死,已然是祖祖輩輩人最大的奢求。
不過,如今的神州大地早已換了個模樣,早年間偶有外出的膽大后生,回村后都把外面的世界夸的天花亂墜,村里人這才明白,世道變了!曾經的避世好去處,現如今卻成了村名們脫貧致富的藩籬,往年村里連水泥路也沒有,進出村子很是不便,遇到下雨天往往跟外界斷了關聯,因此,村里但凡能有些力氣,肯下苦的鄉民早早就去了縣城做工。
這幾年隨著“村村通”工程的轟轟烈烈展開,柏油路通進來了,村里產的臍橙也運出去了,家家戶戶通了電,有些早先外出務工的鄉民或者承包了土地,種植一些水果,或者幫人做些采摘活計,倒也能混一個溫飽。昔日的千水村煥發了新的活力!曾經落寞的村口,如今每天時有大卡進出,劉傳祖索性在路邊開了這家小商店,倒也圖個自在。
“劉大叔,拿兩盒嬌子,再來兩瓶紅牛,掃碼。”
一輛大卡停下,面色黝黑的漢子從一個踏步從車上跳下來,從貨架上自顧自的拿起東西,倒是十分熟練。
“小袁啊,我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啊,出門都不帶現金的啊,欺負我老頭子,我連手機都沒有,掃什么碼啊?”
“要與時俱進啊,掃碼多方便啊,嗖的一下錢就從我手機到你手機了,讓你家孩子教教你啊。”
“那兩小兔崽子,恐怕都忘記這山溝溝里還住著他老子哩!”劉傳祖說起一雙兒女,眼里卻掩飾不住自豪。
“得嘞,還好我未卜先知,知道你這老頑固遲早被時代給拋棄了,”轉身走向大卡,對著里面的女人說:“堂客,拿一張大團結給我。”
“哈哈哈,這劉老叔可真是油鹽不進啊。”女子把一張嶄新的紙幣遞給漢子,看的出來是特意留著的。
“諾,放桌子上了,找錢啊叔。”
“抽屜里,自己找。”
“叔,下次見你記得要用智能機啊!”伴隨著汽車引擎的聲音,車廂里也響起爽朗的笑聲。
目送卡車遠去,劉傳祖喃喃低語,“掃碼快啊,可不就沒時間說兩句話了么......”
夏日的太陽是勤勞的,待到日落已是八點左右了,但是盛夏的派對并沒有結束,知了剛吹完薩克斯,蟋蟀又撥弄起小提琴了。
漸漸已有濃煙四起,劉傳祖肚子也有些咕咕叫了,兩個兒女都在城里上班,老頭子剛想起身,將就做些吃食。
此時卻有一個婦女匆匆跑來,眼神中充滿了擔心,不等劉大爺說話,遠遠就問:“叔啊,你見我家那小子了嘛?”
劉傳祖也不敢輕慢,此時天也漸黑,依稀可以看到月牙了,兩小孩還沒有回家,確實有些不太正常了,當下趕緊回道:“張家媳婦,你先別著急,下午的時候他和王家那小子還來過我這里,這會說不定在王家屋子呢?”
“沒有啊!王家屋里我剛去了啊!王大嫂子這會也急的不行啊,我兩分頭來找,這不想著您老人家平時和小孩子也親熱,看他兩有沒有在這里啊!”
“老天爺啊!這怎么辦啊!”張家媳婦是個急性子,此刻著急,淚水已在眼眶打轉了。
“對了,叔,你還記得他兩往哪里走了!”
劉傳祖略作回想,卻是一驚,指著一條小路,“遭了!怕不是天熱,他兩去這山上涼快去了。”
而在此時,一名男子大聲喊道:“快看!有煙,著火了!”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依稀可見,不遠處的千云山上,有幾縷青煙沖天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