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13 越野于行,收獲于心
六點多,在鬧鐘的催促下起床了。
朦朦朧朧的天色,真不是想要離開被窩的誘惑。即使隱約可以感覺到,今天不冷,又是冬天里的“夏天”。
但是,“親子越野跑”使我們一家三口似乎觸電般,離開了被窩,把小妹獨自一人留在她的夢鄉(xiāng)。
一翻開場白后,時間指向了七點半,隨著指令,我們都融入了越野人群。雖然大家都知道才開始,不需要著急,可是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人在開始就有一絲放松。
我和兒子擺出很認真的心態(tài),相互鼓勵,提醒對方要注意安全。只是,兩百米的潮涌后,便進入了非常擁擠的“山路”,開始爬坡,幾乎只能容下一個人的路影,大家都自然的被它束縛,只能大致排隊繼續(xù)。
這時,我和兒子被沖開了,他在我前面的隊伍,我因為禮讓,就退到了后面一些。可我的余光卻沒有離開娃,沖著前面的娃喊:“路滑,注意安全,不要去擠!”
“來!”一個大叔對我兒子說,我看到了他把我兒子拉了一把,小家伙就隨著他一起,離我越來越遠了。幾分鐘之后,我就看不到他的影子。
一路上,聽到大家對路的評價,看到小情侶在休息。盡管我也快累趴了,我依然喘著大氣,拼命的向前。如果不是比賽,我真的會放棄。如果不是因為看不到兒子,我真的愿意就地離開,太累了。
可是想著這娃都如此拼搏,我繼續(xù)堅持,而且還很賣力,不曾停歇半秒。沿途的風景只用耳朵去欣賞。
“我不跑了,我真跑不動了。你說的禮物我不要了。……”一個十幾歲的男孩明顯已經(jīng)有些泄氣了,他爸爸怎么鼓勵都無濟于事。
“還在浪費力氣呀,趕緊跑,前面比你小多的娃都有呢!”我擠出一點力氣說他。
父子倆朝我一看了眼,突然對視一下,那男孩立馬就來勁了,和他爸爸一下子沖到了我前面。兩個人很和氣的跑了。
我心里有些興奮,希望我的娃,在他想要放棄的時候,也有人給他一點“心靈雞湯”,我相信會有的。
我慢慢的,艱難的超越一個,又一個。在快到終點幾百米的地方,終于看到了兒子,他在等我。
“兒子,快跑,馬上到終點了,快跑去領(lǐng)獎,媽媽會跑去追你地。”我使出全身的力氣朝他喊。
兒子一聽,迅速跑了起來,拼命的跑向終點。我在他近一百米的地方就給他一直鼓勁,看著他在那里和幾個孩子賽跑。
五公里的登山,在堅持與拼命中,獲得了親子越野跑第五名。
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是,我知道,這次是媽媽的表現(xiàn)還不夠理想,媽媽一直沒有跟上,更不用說在他的邊上鼓勵了。倒是八歲的兒子說:“媽媽,其實我們已經(jīng)很棒了!”
“是啊,我們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回家后,大家洗了熱水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休息。他去玩樂高拼圖了,我準備暖被窩。只是,又累又興奮的身體,怎么也不聽指令,無法入眠:
我,已經(jīng)不年輕了,體力在下降,沒有好好鍛煉,已經(jīng)有警示。若是以前,這點路程,根本不是問題。
他,在長大,總有一天,他會離開家人的呵護,自己去闖蕩。
相信他,會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我,能在遙遠的地方默默鼓勵,便可了。
一連串的“我與他”,總是在腦海里翻騰。
(后記:2019年12月29日,參加縣城越野登高親子組,五公里,山路崎嶇,階梯陡坡,八歲的娃獨自跑完全程,媽媽卻是在很遠的后面努力跟上。越野登高,靠實力,更要毅力。有意義的活動,有獨特的收獲。)
隨筆14 喜歡你,只一幕
他,六年級的一位男生,今年剛與我相遇。
他,班級里的薄弱生,估計家長也不是非常配合,成績固然不理想。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心里都有底。只是,我細細觀察,未見智商方面有突出的不足,體格發(fā)育也屬正常,還有比較理想的活躍度,沒有什么特別的外觀薄弱。可怎么就成了班級“亮點”,獨自一人于角落?
許是同病相憐?或是我屬另類?我選擇“順其自然”,從來不用特殊的眼光看他,也沒有特殊對待他。反之,我壯膽一試,鼓勵其他同學要與他正常相處,相信他的能力也是無限的,估計還有很大的“潛力”呢。
至少,在我的課堂上,我感覺他是很歡喜,同學們在我的潛移默化中,似乎也沒有那么不喜歡他了。
我覺得他可以更加自信,就在我能做主的時間里,安排了班級里的優(yōu)秀女生和他同桌,很多同學也會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可能他從來沒有近距離和優(yōu)秀的同學一起學習,現(xiàn)在他竟然能光明正大的和同桌互動,他不會時,同桌還能耐心幫助他,甚是開心。
當然,我沒有觀察他太多“喜訊”,只是感覺到了他是有進步,他是有些更陽光了。
而不經(jīng)意的一些“插柳”,卻收獲了歡喜的一幕:那天上午,我在他們的隔壁班上課,由于時間緊湊,下課鈴響完,我繼續(xù)給他們講解一道題目。我看到他在門口,陽光下,總是探頭來看看我,還朝我笑笑。我忙于講解,也沒有回應(yīng)給他任何表情。
當我結(jié)束這個班級,走出教室門,準備去他們的班級時,他忍不住對我說:“英語老師,你總算來我們班啦。我都等你很久了。”接著又是笑笑。
我覺得有些差異,等我去給他上課?但是我想他肯定是喜歡我的課吧,所以愛屋及烏,也就喜歡我了。
對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能尋找到自己愿意等待的老師來給他上課,是多么的不容易。我知道,只有我對他的不棄,我對他充滿包容,充滿“與眾不同”,才讓他有了一顆等待的“課堂之心”,對嗎?
他,不是我的特殊學生,我也沒有特殊學生。
他,與成績相搭便是“死穴”,但是,他也許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自主的心,只是時代讓他容易被“忽略”。
希望,
教育不是模具,沒有優(yōu)秀的成績不可怕,沒有感恩的心才恐怖。
教育不是成績的主宰者,不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奴役。
更希望,
理想的教育日益充分,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天地”。
給孩子一片藍天,給老師一幕“歡心”,足矣!
(真是的案例,如果沒有記下,我肯定不會記住,他與我相處的那么一年時間里,發(fā)生過什么,有過多少溫暖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