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門,方良就往河邊跑了過去。
這樣美好的日常生活,就應該有更強的實力守護!
家庭的溫馨讓方良絲毫不敢懈怠,在變強的路上他永遠不會停下,也只有自律的人才配享有自由。
因為自律,使人強大。
謹慎的環顧四周,發現四下無人才一個猛子扎入水中。
這次下到水里,方良沒有第一時間就去探索三百米下的江底,去勤懇工作積累自己的龍力。
去到了他先前挖出來捕魚的洞穴,打算先清點一下自己的收獲。
來到洞穴口,木柵欄已經變得破破爛爛,因為昨夜就是靠這個,方良才能一次性講收獲的東西搬回來。
別看只是一個普通的木柵欄,實際上勞苦功高。
洞穴內沒什么光線,加之金子都被他裝到了箱子里面,也就沒有金碧輝煌的情況出現。
方良打開木箱率先清點,比起昨夜的慌亂,方良現在才有時間去思考。
一下子就發現了蹊蹺的地方,這些箱子里面竟全都是金塊,別說銀子了,就連一個銅板也沒有。
這當然就很奇怪,以這個世界的貨幣購買力,金子這種昂貴的貨幣,就像是現在的人隨身帶著幾十萬人民幣出門消費一樣。
沒人會干這種事!
所以這事就顯得很奇怪,而更奇怪的是,方良發現這些金塊,大小、重量居然一模一樣。
就方良現在的眼睛以及對事物的感應,方良可以很肯定的說一句,自己比測量工具還要準確!
以古代環境那種落后的生產方式,在制作時很難做到這般精準,因為沒有精準的測量工具情況下,就連模具也是不精確的。
模具古代一樣有,比如說餅干上面的花紋,就是在面粉沒有烤干時,在模具上壓出來。
只不過那些模具都是木頭,是由木匠手工雕刻出來。
所以,這一切就顯得很奇怪。
忽然方良才又想起,自己一直以古代背景代入,而實際上這里是個高能世界。
以高能世界所能做到神奇,各種力大磚飛事物。
這些事又似乎能夠解釋的通。
微末小事,方良很快便將之拋之腦后,用手一個個稱過去,有刨除了箱子的重量。
約莫有著萬兩黃金,也就五百公斤左右。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都是一些阿堵物!
方良根本不在乎錢。
不能吃,不能喝,自己也用不到那么多,一時間方良都不該怎么處理。
挨家挨戶的散出去吧,李家肯定能夠追查到這筆贓款,到時候這筆天降橫財就不是幫了那些人,反而會害慘那些無錢無勢的窮苦人。
況且金子就這么點,整塊發吧不夠發,一碗水端不平就成了挑撥離間。
敲碎了發吧,又顯得很寒磣,不夠大氣。
所以也就暫時將之拋在腦后了,然后就去看那些小箱子,一般貴重的東西都是放在小箱子里。
掀開箱子看了看,里面裝著的都是些小瓷瓶,上面用紙張貼著各類名稱,這個丹那個丸。
光從名字上面,方良也搞不清楚這些東西的具體功用是什么。
又是一些現階段用不上的東西,方良覺得自己內心的情緒有些上來了。
怎么忙活了半天,都是這么些玩意!
氣死...那倒也不至于,總之一點煩心的小情緒是避免不了的了。
好在還有一些書籍,這些書籍可是廢了方良很大的功夫,用御水神通隔絕開了水,一路咬牙堅持才帶回來。
不管哪個世界,知識永遠都是力量。
前人殫精竭慮、冥思苦想記載下來的知識,寶貴之處就在于不用浪費時間再重走一遍,可以直接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建高樓很危險,會有傾塌的風險。
而打地基則是很辛苦,要選好方向、夯實基礎、做好框架的錨點,都是苦活累活。
建起一座思想上的高樓,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于之事。
所以,記載著知識的書籍很寶貴,想要變得比前人更強大,首先就要做到跟前人一樣強大。
連站在巨人的頭頂都做不到,說什么要比巨人更高,就是虛妄!
懷著激動的心,顫抖的手。
方良滿是珍重的拿出一本書籍,上面寫著《金瓶房中術》幾個字。
語言無法表達方良此刻的表情有多精彩,但凡是知識便沒有高低貴賤!
想到這里,方良臉上滿是肅穆,珍而重之的將之藏到了懷里。
但有了這份經驗教訓,方良決定先將書籍分門歸類好,在進行仔細認真的研讀。
然后這堆書籍里翻找了起來,分別按照雜類、見聞類、以及專業類分好。
當然這只是一種根據名字的粗略分類,到底是不是,還得以后仔細閱讀過后,才知道。
做完這些,方良悶出了一頭熱汗,主要這個存放書籍的地方,是他昨夜倉促挖掘出來,有點過于狹小。
又跳入水里面,水冷一下散去熱量,方良才又重新回到這里。
在專業類別里面找了一本好像修煉類的書籍,上面寫著《傲寒訣》。
開篇就見寫到:
[道不可輕傳,法不傳六耳。此篇為某在極北之地,通天之處,苦思百余年而所得。有感于我輩修行之士不易,應廣寒居士邀請,將此物通傳天下。]
看這說辭,應該就跟宋太祖長拳一樣的大路貨,街邊隨處都有的賣,只不過他們這里太偏僻。
繁榮地區隨手可得的東西,都被李家這種時常外出的人,給封鎖掌握了。
也就顯得這樣的大路貨很珍貴。
這也是方良看到書上寫的“通傳天下”才想到,心里對李家更恨了幾分!
“混蛋,耽誤小爺十八年修行時間!”
咬牙切齒咒罵幾句,方良翻過了作者自吹自擂的前言。
就看到:
[欲練此功,需通六識覺醒五慧,方可自研修行。]
“不愧是大路貨,書寫的格式就是通俗直白,簡單易懂。”
方良暗自說道,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也就是說能基本識字就行,不用什么老師傅手把手教。
原本方良還擔心這內容太過晦澀,方良又不懂那些專業用語,就很難理解。
這一下子方良就放下心了,然而方良還是放心的太早了一些。
[橫結自生,需化骨成筋,我輩修士方才能踏上云霄九天,遨游四海。
筋骨自生,內力沿少陽奇經貫通正道八脈,如此便是一個周天。十八周天可為一輪,又九九八十一輪便可得一陽之力。
修行之路不易,需日日苦修不斷,取東升朝氣一縷紫陽,月圓之夜一抹精華,待丹田溢滿,便可水到渠成,破境升華!]
方良看得五官都糾結在了一起,一副地鐵老人手機臉。
他不是不懂科學,而是他不懂中醫啊!
什么八脈十二經,方良壓根就不懂,所以根本就理解不了!
雖然很高興中醫的醫學在另一個世界得到最徹底的認證,不像前世一樣,中醫的經脈學說一直被否認為不是描述的人體血管。
因為經脈里還有著“氣”這個概念,氣血,氣還在血之前。
血管里流淌的是血,而不是“氣”這種生物能量概念,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雖然后來的現代醫學也證實了,腦子同樣需要營養供應,很符合傳統醫學,中醫的精氣神理論。
精就是血液,神就是腦子,氣就成了很玄妙,被認定為唯心的東西。
前世的方良對醫學本就不感興趣,本來就只有一些淺薄的知識儲備。
這忽然來一下子,誰又能夠想到另一個世界里面,氣居然是真實存在,而人體真能夠主動吸收太陽的某種粒子,和太陽光線經過月亮某種化學反應,折射到星球內的某種粒子。
從而能夠做到人類生物體的丹田里面,與人體產生的化合反應,就像個人類生物體核聚變一樣。
而丹田,就是那個核聚變反應堆。
踏上修行就是完成了聚變自持,破境,就是不斷成長容納進去更多“核燃料”。
而“核燃料”,就是不斷在空氣里汲取。
就像氘、氚能夠在海水里提煉出來一樣。
方良不懂這個世界的規則,只能暫時用上一個世界的知識,讓自己去理解。
而理解過后,方良也被狠狠打擊到了,早知道他上輩子就往死里學經脈學說。
然而人生沒有那么多早知道,不然也不會有意外,或者像是方良這樣的奇妙際遇。
不過,就算學了中醫,方良也只會更懵逼。
因為奇經就是八脈十二經外的經脈總稱,奇經是沒有名字的,一句“少陽奇經”就能干懵他。
暗自郁悶,好好緩和了情緒一小會,方良才記起來,自己剛才分類的書籍里面同樣有著醫學典籍類。
方良也不管自己能不能看得懂了,總之讓自己有個基礎了解,能夠先理解那個概念再說。
隨便找了一本好像是基礎類的《瀕湖脈學》就看了起來。
[脈乃血派,氣血之先。血之隧道,氣息應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資始于骨,資生于丹田。陽中之陰,本乎營衛。營者陰血,衛者陽氣。營行脈中,衛行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