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啟程
蛟龍一邊帶領釋無向內部走去,一邊交流道:“一切已經準備就緒,所有飛行器已到預定區域,我們即將啟程。仿生體信息接收器現在應該接收到了關于這幾艏艃所有的詳細資料,這些數據存儲在仿生體的中央處理器中。你的感受會如同記憶一般回憶起這些數據。從中你可以全面的了解艃內部所有的艙室和結構,飛行和操控的所有知識,還有其他一起進行超深空探索設備的相關詳細資料。以及遠航號的定位、啟動、開啟蟲洞距離,傳送物體大小的所有操作。先遣探索器的飛行控制和數據查看分析等。這些操控現在大部分都有自動模式,但有時出現緊急情況可能需要手動操作,你可以提前了解一下。”
“好的。我們接下來去哪里?”釋無感受到已傳送來的信息,真的像自己的記憶一般。在簡單的回憶這些數據時,感覺信息是直接通過信息素傳過來然后再解析出來的。因為釋無明顯感覺與以前的語法和名稱介紹有很大的區別,更加的趨近于感受器官的記憶形式和記憶圖畫的展示。
“去往主控室。”釋無很快感受到了蛟龍的回復。
三個蛟龍帶著釋無向著主控室方向走去。在去往主控室的途中,釋無在行走時完全感受不到脫離行星的漂浮感,于是調出了各項周圍的數據,查看了現在艙室的重力值,重力值1.35。比地球還強的重力,釋無猜想著應該是和他們母星的重力一樣。但釋無的大腦完全沒有感覺到比較強的重力。查看后才發現是處于地球的默認值,所以沒有更重的感覺。
釋無邊走邊想著如果按照自己現在仿生體的情況,仿生體的重量肯定會比真實的人體重量要重,全身的仿生骨骼活動的力量完全不是人類真實肌肉產生的力量能比的,也無法感受到真實的重量。所有的大腦感受都是設備獲取的外界信息,通過模擬成大腦感知的腦電信息,就算真的感受到1.35的重力值也不可能是真實的感受。在想到這些時,發現一個選項。可以選擇與默認值不同時,則發出相應的提示顯示出來,釋無不假思索的確認了此項。
通往主控室的走廊整個設計色調和基地是一樣的,全部都是柔和的純白顏色,墻壁上看不到任何外漏的設備裝置和儀表控制器之類的東西,在里面行走仿佛在基地一樣。釋無好奇的問道:“這走廊看著和基地上的是一樣的,是相同的材料建造的嗎?”
這時維修員蛟龍交流道:“不是一樣的,這是一種高分子的聚合材料,具有記憶功能,可以根據需求變換出想要的形狀。材料內部還可以組織起線路,就像有機體的生長一樣。同時還可以慢慢的萎縮直至消失,非常的神奇。唯一不足的是這種材料只能塑造100納米以上的內部線路,相對更加精密的儀器還是要單獨的制造控制。這些在給你的資料里面有詳細的記錄,可以通過記憶查看關于艃的艙室資料,了解建造材料更詳細的信息。”
很快的在蛟龍帶領著來到了主控室里面,令釋無詫異的主控室是一個空蕩的圓形空間,沒有任何的操作平臺和設施。在這空蕩的空間四周只有一個座椅和三個類似榻一樣的東西。榻當中有些凹陷,但凹陷的幅度不是很大。看著這些東西釋無大腦回憶一樣查看到接收的相關資料,了解到這些也是可生長高分子聚合材料制造出來的。釋無環顧著不足20平米的主控室,想著如此空蕩沒有任何的其他設備,感覺更像是休息的位置。
看著座椅猜想可能是自己的座位了,釋無不解的問道:“這是主控室嗎,在這里面要怎么操控?”
剛問完,想到如何操控應該也有相關的資料,正準備回憶了解的時候,這時蛟龍將釋無帶到座椅前,交流道:“這是主控室,這個是你的座位,坐上后把你的食指放在座椅兩邊的扶手凹陷處。這時座椅會自動束縛住你。”
按照蛟龍的介紹坐上了座椅,釋無身體的觸覺感受椅子十分的柔軟舒適。坐下后將食指的指肚放到了扶手凹陷處,這時座椅前面像藤蔓一樣開始生長出一條束帶,將自己束縛在座椅上。
釋無想起當時講解這個仿生體的時候,講到仿生體的手指有超強的化學分子識別能力,想著難道這里會有用處?剛想著這時聽到蛟龍交流道:“打開手指的識別功能,能夠接受到我們的信息素,可以直接與我們交流。”
原來手指當初設計的化學識別功能,是感受蛟龍的信息素。釋無這才恍然大悟,就在把手指貼上去打開手指的識別開關時,立刻感受到有信息到達大腦。
此時釋無感受到在空洞的環境里,各種場景在大腦閃現通過。與此同時釋無看到蛟龍們各自走到相應的榻前,蛟龍們四肢蹲曲在榻上,兩只前肢擺放前面,頭上的觸角這時由榻前生長出來的類似藤蔓一般的物體,把蛟龍的觸角頭包裹后,他們榻上也長出兩條束帶將其束縛在榻上。
還未等釋無反應過來,忽然進入到一個奇幻的空間。感覺不到任何的束縛像是真實的,又感覺非常的扭曲懸浮在空間中,好似吃了含神經毒素的藥物一般晃晃暈暈的感覺,但又不完全是相同的奇異的感覺。釋無感受到這里空間巨大無比,周圍有奇異的光,完全不同于虛擬世界的感受,沒有任何事物的存在。正當釋無疑惑所處的環境時,這時三個蛟龍瞬間出現在這個空間。隨即將釋無帶離此空間來到了真正的操控室。
操作手蛟龍這時交流道:“歡迎進入到控制室。你剛剛進入的是未選擇空洞區域。現在體驗到的是我們信息素交流時體驗的場景。由于你大腦的區別,所展現的場景體驗和我們不完全一樣,可以理解是我們信息素展示出的投影。這里面的操作權限你也有,相關的數據比較多可以慢慢的了解,熟練后你也可以直接進來。我們三個都會艃的操控,互相的知識都有了解。不過現在三艏艃主要由我掌控,如果發生意外不能及時操控會自動轉到其他的蛟龍,以免無人操控的情況。”
維修員這時也接著向釋無交流道:“之所以你會擁有所有的權限,是因為你的智力在我們之上。在遠航途中會經歷各種未知的情況,需要及時想出解決的辦法避免風險或者將風險降低到最低,然而我們在這方面相對比較弱。我們比較強的是經驗和實踐記憶,能很好地與你形成互補,可以將我們的能力發揮到最大。你擁有全部的權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判斷,幫助我們選出最優的方案,一起面對未知的風險。”
釋無得知蛟龍將這么大的權限和重任交予自己后,謙遜的回道:“在遠航的途中會盡快的了解如何控制操作艃。你們的經驗比我豐富,操作還是你們更加合適。我了解的宇宙情況也不是很多,可能還沒有你們處理的好,在遇到未知的風險時會盡力想辦法幫助一起避免的。”
在交流間,只見空間變成巨大無邊的大廳,里面閃跳著各種參數。蛟龍簡單的看了一下,用前肢將其揮走隱去。突然釋無和蛟龍出現在艃外面,懸停在空蕩的太空景象里,腳下遠處漂浮的豆大星球就是釋無所在的行星。意外的懸空讓釋無心里一驚,不過很快就平復了。之前在虛擬現實中經歷過類似的場景,已經有些適應了,如果是第一次肯定又會被嚇一跳。
操作手蛟龍看著前方交流道:“這是艃所處的宇宙空間方位,將艃獲取的信息轉換到這個空間,可以看到此處宇宙的環境,還可以到達其他的艃里面檢查情況。現在我們是置于艃外,可以查看艙體各個部位。”
此刻釋無感受到艃信息素發來提示。蟲洞正在開啟中,即將進行傳送。蛟龍拉回畫面看著各項數值在不斷的變化著,釋無回憶著剛進來時關于艃的資料一一對照著看各項參數。同時身體明顯的感覺到,有向前飛行產生的加速度感覺。整個人開始向椅子中陷入,不過感受不是非常的強烈,陷入感非常的溫和。
對照資料看著上面的其中一個數字漸漸增加,知道了這是前進的速度,在快速的上漲著。數字旁邊顯示的另一個數字同時在迅速減小,對照后了解到是接近蟲洞入口的距離。這時操作手蛟龍把中間大屏幕的畫面切換后,看到探索艃外面的宇宙場景。一個非常小的暗紅色云狀物浮現在前方區域。探索艃逐漸靠近,云狀物也逐漸的越變越大。同時在右下角的值開始急速的上升,在對照了資料后明白這個是蟲洞的引力值,在到達了一個非常大的值后,隨即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
釋無開啟的全頻段電磁波看著前方的蟲洞,在蟲洞的周圍顯現出一圈光暈。探索艃加速靠近著蟲洞,很快的到達了蟲洞口,只見探索艃快速的沒入暗紅云狀物的蟲洞中,周圍強大的能量抖動變化著,視覺上看著探索艃似乎也在能量中一起扭曲變形。在蟲洞里面明顯看到能量的內部,像管道一樣在周圍快速的流動著。
在探索艃強大的保護下,釋無在里面完全沒有任何抖動顛簸的感覺,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探索艃穿越了蟲洞。身后一團暗紅色的云狀物即刻消失不見,此時探索艃已經到達一片未知的宇宙區域。在此片區域顯示旁邊還有兩艏艃在不遠處,釋無看著外型回憶起應該就是補給艃和基因培育艃了。
到達此片區域后,馬上接收到早已在前方的先遣探測器傳回的相關信息。探索艃自動分析著傳輸過來的信息,并檢索其中價值較高的的信息。釋無搜尋回憶了解著先遣探測器的一些資料,以便更快的了解所有的遠航探索設備,更方便接下的探索任務。
在接下來的探索中,通過資料和向蛟龍的詢問講解,釋無逐漸全面的清楚了蛟龍的探索工作內容和流程。
蛟龍每次傳送定為50億光年左右的距離。原因是根據計算確定在50億光年,將所有設備傳送所需足夠質量的恒星在宇宙中分布最多。先遣探測器每次傳送都在其他所有飛行器的最前面,大致平均分布在50億光年的一條直線上。這樣安排除了更完整的收集沿途的宇宙中各種數據外,更重要的是在宇宙中太多的未知因素。很多在現在的時空區域中能探測到的恒星或者其他的天體,很可能在到達后星體的壽命早已結束,此區域找不到相關的星體了。就像中子星的壽命只有十億年左右,在此時的時空區域看到的景象還存在這顆中子星,當傳送到50億光年外這顆中子星附近時,這顆中子星壽命早已結束演化成為其他的形態的星體。
同時宇宙空間不是靜止的,每時每刻都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現在探查到的景象和真正到達此片區域的景象將完全不同。所以必須要先在前方傳送先遣探測器,進行探索發現是否有危險。很有可能先遣探測器到達的地方剛好形成一個黑洞,極有可能會被強大的引力吸進去。或者剛好撞上恒星行星,以及其他未知的宇宙情況產生。先遣探測器在最前方探測周圍區域的天體相關數據后,在保證安全的情況才能接下來的探測工作。前方最遠的先遣探測器還要尋找合適的恒星,以便下一次傳送遠航號到恒星附近,制造蟲洞展開后續的傳送任務。
先遣探測器同時還負責掃描尋找是否有智慧生命的痕跡。行星上有智慧生物活動的痕跡,在此宇宙區域活動產生的各種非自然痕跡。例如現在被堊摧毀的太陽系痕跡,就能很明顯發現不是自然形成的,可以通過此宇宙區域各種殘留星體的軌跡逆向計算推演出,曾經存在的一顆恒星。而中心的恒星是突然消失的非自然情況,就可以判斷此處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或者經過。還有探測蟲洞開啟的入口和出口的異常能量體和物質,蟲洞制造形成會有類似霍金輻射的特殊輻射物質。這樣也可以監測到是否有智慧生物,一般會檢測是否高于正常的值,如果高于正常的值有可能會有智慧生命存在過,接下來會進行更深入的考察研究。
在先遣探測器確定這些異常的區域后,才會把三艏艃傳送到先遣探測器探索確認安全的,且值得深入探索的宇宙空間區域。為了確保足夠安全,一般情況下三艏艃會遠離各種天體的空曠區域。這些安全的區域,以肉眼看艃外面的景象,其景象如同沒有地球和月亮存在的夜晚,天空中只能看到遙遠的微弱星光、星云等。
先遣探索器攜帶的各種宇宙探測裝置所掃描探測的數據,傳回到探索艃上全是一串串枯燥的數字和符號,需要從中分析出宇宙中的異常。每次傳送必須保證各個探測器的安全穩定工作,因為首先要確保安全,釋無的超深空宇宙探索根本不會看到,宇宙中近距離觀察宏大天體帶來的震撼畫面感,只有被嚴嚴實實的裹在探索艃里面,盡可能遠離各大天體的安全區域,每天單調重復的查看分析著先遣探索器探索收集來的一串串枯燥的數據。
每次完成傳送后,都會停留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對可觀測的930億光年的整個宇宙掃描探測。接下來會精細探索周邊的宇宙區域,如果發現有智慧生物或異常的情況,分析研究后會決定是否延長停留的時間。
在遠航號進行了三次的蟲洞穿越后,已經與蛟龍母星完全失去了所有的聯系。其中一個蛟龍指著畫面中的一個很小光斑放大后,與釋無交流道:“這就是銀河系,這個地方觀察沒有任何的遮擋是最清晰的。我們母星到太陽系和我們現在飛行的方向有一個夾角,按照計算這里距離太陽系應該是76億光年的距離,這時觀測到的數據傳來的畫面太陽系還沒有誕生。”
釋無看著一團暗淡光斑的銀河系,陷入了沉思。人類在地球上觀測到最遠的星系也只有300億光年的距離,從地球上看到的最遠古的星系,和宇宙誕生的年齡相差只有幾十億年的時間。而自己馬上就將達到人類目之所及最遠的地方。可惜太陽系的一切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從這里的宇宙區域看到現在的銀河系,卻連太陽系都還沒產生。可是現在真實的情況是銀河系產生了太陽系,有了地球,出現了豐富多彩的生命。然而現在又已經全部被摧毀消失不見了,只留下一些殘星隕片四散處飛去。在過幾億年將完全找不到其存在的任何的痕跡和證據,一切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很快枯燥單調的探索已經進行了三個月的時間。遠航號制造的蟲洞向前穿越了飛行了五次,此時和蛟龍母星已經相距267億光年的距離。之后的宇宙空間也是蛟龍從未探索和涉足的未知區域。釋無他們在這深邃的宇宙中,猶如是跳蚤在一步一步的朝宇宙超深空躍進著。
釋無和蛟龍已經在這么遠的距離上沒有任何的收獲。釋無在與蛟龍日常交流中總結的原因也非常的簡單。
現在的距離雖然遠,但所探索的位置在一條直線上,并且只是在一個一個的點上探索。探索的面比較小,每個地方探索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在這么短的時間找不到也是必然的情況。很遠的距離雖然能觀測到,但是探尋到的信息已經是非常久遠事件傳來的光了。就算有可能發現異樣,幾億年的變化也什么都沒有了,智慧生命可能早已離開了此處的區域。而且現在探索的一段距離的上大部分區域蛟龍之前也都有探索。如果現在能發現,那么之前的蛟龍高密度的探索已經找到了。如果能這么快的找到智慧生物,那么全宇宙的外星智慧生物將達到非常高的密度。那么蛟龍和地球上的人不可能存在這么久的時間,可能早就被發現并給滅亡了。
在這些分析后,蛟龍和釋無也沒抱著非常大的期望,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找到智慧生物的想法。
而且釋無此行的目的不只是尋找外星智慧生物,更多的是想找到宇宙的奧秘,人類發展和繁衍的規律,以及之前還未得到解答的問題,想一一得到解答。在這段時間至少知道有三種高等智慧的生物,堊,攻擊堊的智慧生物,暗星文明。他們都是來自于哪里。為什么在這片區域找不到,宇宙有多大,他們都去了哪里,是不是有更加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存在。或者更加智慧的生命發現了宇宙的什么奧秘,都離開了此處區域。只有找到這些答案才能知道宇宙的奧秘。
釋無也沒有具體尋找的方向和更加合適的探尋辦法,但是釋無相信像麥哲倫一樣環球航行,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回到原點,只要一直往前走,一直航行,會發現地球是圓的。釋無想到往宇宙深處總會發現驚天動地的奧秘,收集更多的宇宙的信息,就像達爾文一樣,在獲得了足夠的生物標本和考察的知識后,才總結出了生物演化的規律。盡管現在收集的數據不能發現任何的宇宙的規律,只要向前飛行,前往更遠的地方收集更多的數據,可能就會發現宇宙的一些奧秘了。
在漫長的星際航行中,釋無看著變幻的宇宙星空圖景,分析著收集的沒有任何異常的各種宇宙數據。心想也不知道蛟龍母星那邊怎么樣了,還有克隆基地上的十七個人以及克隆培育的人現在發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