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形機甲正在考古挖掘現場,其中一名是古人類考古學知名教授導師,另一名是他的學生助手。
遺址現場的搶救性挖掘是非常有必要且意義重大的。
即便已經到了機甲紀年,盜墓這項古老人類遺留下來的偷盜行為仍然無法完全被禁止。
為了能夠找到價值連城的古人類文物,這些慣于鉆土的機甲盜墓賊們不惜觸犯法律,鋌而走險。
而一旦某一地區具有考古價值的墓穴被偷盜之后,往往一場大雨,被盜墓室就極有可能坍塌露出端倪。
所以,每當考古研究院接到搶救性挖掘的命令任務時,那都必須要爭分奪秒,在最短的時間搶救出極有價值的文物,這是每個考古學者畢生的工作。
為了完成嚴峻的搶救性挖掘任務,往往考古人員們要忍受高溫,嚴寒或者各類病蟲害,以及墓室內有毒物質對機甲本身造成的傷害。
考古學教授CN-8597便是為此,在考古工作中丟掉了自己的左臂。
而且因為他生產時的型號零件,在漫長的機甲工廠更新換代之后,原有匹配零件已然停產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年邁的CN-8597教授已然時日無多。最近一次維修保養時,修理師告訴他,因為機甲頭部精密組件磨損嚴重,現在又沒有配件替換。所以,可能在其下次出現故障時,徹底停止工作。
CN-8597教授知其命不久矣。所以對此次群葬大墓的挖掘分外上心,因為他清楚,此次應該便是自己最后一次出現場任務了。
他們本次搶救挖掘的大墓,距初步推斷,應該是人類紀年公元2000年,具體時間上下浮動二三十年左右。
這段時期的人類歷史,在當今的機甲考古界,還是一個較新的范疇,此前并未發現過如此早期的古人類遺址。
為此,CN-8597教授和他的學生助手,乃至整個參與大墓挖掘的工作人員,無不激動興奮。
在這個大墓的大部分區域,發現了整齊規劃的墓穴和大理石墓碑,墓碑上篆刻著古老的文字,專門研究古文字的教授發現,這些文字應該是一種人類古老的象形文字,古人類將其命名為漢字。
此種文字的歷史非常悠久,大部分出現在古亞洲東部地區。
這些整齊規劃的墓穴甚是狹小,周遭被一種化學合成物質所覆蓋,這種物質被古人類廣泛使用,更多的用途是用來建造房屋。在他們的古漢語中,將其稱為水泥。
小墓穴中央,通常會有陶瓷制品的容器。制式標準,推斷當時古人類應該已經熟練掌握了批量規模工業生產的方式。
這些小罐子非常小,根本沒有可能裝下尸體。
起初,大家討論的結果是,這可能是某種陪葬方式。不過,后來經化驗科的同事對其內部粉末狀物質檢驗之后,竟奇異的發現,這些物質應該是碳基生物在火焰中被焚燒后,留下的灰燼。
這種出人意料的發現不可謂不是考古學上又一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