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司馬朔哭諫求和 崔如新力主罷兵
上回說道司馬朔屯兵裂谷口,正駐軍歇息,準備次日就進兵長安。誰知被雷蕭襲了營。這時,又聽見崔影在谷口上方帶兵吶喊,司馬朔又是害怕,又是惱怒,早沒有雄心壯志。幸好副將及時趕到,才將他救起。又聽副將大喊道:“快開炮,掩護將軍撤退!”一時間,就見二三十門火炮亮了出來,緊接著就傳來轟隆巨響,頓時地面顫抖,乃至生出了裂痕。崔影本來帶著弓弩手在谷口之上,正要打朝廷軍個埋伏,誰知巨響之后土松樹倒,有許多人馬都掉下喪了命。崔影憤恨道:“人算不如天算!本想一舉殲滅朝廷大軍,哪知他們有這么多新式炮,快撤!”他只得含恨帶兵回長安去了。
不說崔影如何籌劃,要整軍再戰,且說朝廷這邊是一片驚愕與歡喜。驚愕的是朝廷幾萬大軍還沒看到長安成就被偷襲,喜的是還好用炮打退了叛軍,站穩了腳跟。新皇這時只有十幾歲,還是個少年。這是他平生首次用兵,心中滋味也是五味陳雜。他在大殿上躊躇半天,才開口道:“我出征軍還未到長安,就被叛軍夜襲,雖說最終是打敗了崔影等逆賊,可也是出師不利。”唐命天聽后,趕緊跪下安慰道:“陛下,臣教子無方,御下無能,罪該萬死。今日小兒司馬朔雖然敗退,但仍領兵在外,無時無刻不在想破敵之法。還請陛下寬心,耐心等待,靜候佳音。”皇帝聽后,果然釋然了很多,笑道:“愛卿,看來朕是有些心急,錯怪你們父子了。朕確實聽說叛軍有多達十萬之眾,力量也確實不容小覷,我們還是從長計議為好。”唐命天道:“陛下圣明,我們江南和蜀地在手,賦稅也應充足,不若再提升標準,多收一些好做軍餉,這樣將士才能更用心,為天朝效力。”皇帝點頭應允。
這時,就見臺下跑來一將,披頭散發,氣喘吁吁,面帶愧色。突然,他跪下道:“陛下贖罪!臣無能,沒能打敗叛軍,還請您再給我機會......”皇帝和眾大臣望去,正是司馬朔,他蓬頭垢面,臉色發青。皇帝怔了半晌,醒過來才問道:“將軍不在長安城下帶兵進軍,怎么跑回來請罪了?”司馬朔略帶哭腔,又把剛才的話重復了一遍,皇帝頓感語塞,也有些惱怒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況且將軍也炮轟了叛軍,整軍再戰就是了,何必跑回來請罪,這樣豈不貽誤戰機?”司馬朔并沒正面回答,而是從懷中緩緩摸出一封血布,說是要呈給天子。他說道:“陛下,這是叛軍首領崔影在裂谷口射下來的請降書,請陛下過目。”
文武百官聽到“請降書”這幾個字很是興奮,他們不知怎的,似乎早就厭倦了刀兵,或者說是不習慣于廟堂外的各種爭斗。之前,還有司馬朔尚存雄心壯志,如今才領了征南將軍,遇了小挫就要放棄,也真是令人嘆息。唐命天這時就接過血書,將它恭敬地遞給了圣上。皇帝看后大笑道:“好!他們果然怕了!朕就準他們歸降,我朝也不差幾個賞錢和爵位。”只聽唐命天道:“陛下,萬萬不可!崔影等逆賊人面獸心,反復無常,不可信任。當初先帝對他們兄弟幾個又是封官又是賞賜,可謂是風光無限,誰知他們貪心不足,還打著什么義軍的旗號反叛,以致朝廷目前還偏安在這苦寒的涼州。陛下萬不可受他們的蠱惑,引狼入室啊。”皇帝聽后臉色大變,大怒道:“兵書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今日崔影等賊將勢窮來降,也算是改邪歸正。你再多言一句,朕就把你打入天牢,也讓你嘗嘗黑衣官的厲害!”唐命天聽了這恐怖的言語渾身一顫,連忙跪下道:“陛下息怒!小臣知罪了!一切全憑陛下做主!”其實,他心中正暗自悔恨:我真是瞎了眼,何苦與他同謀,讓這忘恩負義的東西登上大位。如今這滿朝文武,哪個不知我是害死先皇的元兇?無不想食我肉、寢我皮呢。還是小心為妙,抓緊兵權才是。”
退朝后,唐命天單獨領了司馬朔到一邊問道:“適才那血書真是反賊寫的?”司馬朔見四周無人,笑道:“父親怎還如此猶豫,這根本就是我偽造的。”唐命天大驚道:“你這小子,這可是欺君之罪,怎敢如此!”司馬朔道:“不這樣,孩兒又怎么能脫身?”唐命天好像沒有明白,繼續問道:“你是征南將軍,統帥幾萬人馬,怎就脫身不得了?”司馬答道:“您還真要死心塌地為這個小兒賣命?倘若我真是死在了裂谷口,您在朝中還有執掌天下的權力嗎?唐命天聽后心中贊同,但嘴上并不這樣說,只是笑道:“我又不是伊尹、霍光,哪有這么大的權勢?”父子二人笑了一陣,又商量起保全之法,準備再鼓動皇帝御駕親征,不必細說。
且說崔影、雷蕭帶義軍撤回長安,一番整頓后,逐漸恢復了元氣。這日議事,雷蕭道:“將軍,您舉兵討賊已三年有余,如今雖有小敗,但士氣仍在,何不向北用兵,一舉滅了朝廷,再蕩平四海。這不光是為了功名利祿,也是現在能自保的僅有途徑。”崔影經歷今日的變故,心中想法也有些改變,因此并沒有發怒,只是緩和地問道:“依將軍之見,我們能夠打贏朝廷?”雷蕭爽快道:“能不能打贏也要打,這是生死存亡之戰,不可退縮,否則我等皆無葬身之所!”崔影并不答話,他看了眼旁邊的多斯,雖是一員猛將,卻沒有多少韜略。再看看哪些義軍的首領,雖然也都充滿熱血,猶如當年的初生牛犢,但也并無大志,且唯統帥之命是從。想到這里,崔影不禁感嘆:“可惜穆將軍不在,否則定能替我解憂排難。”崔影隨后起了身,就在將軍的寶座旁來回踱步,突然說道:“我軍雖盛,但終究難以挑起得天下、救百姓的重任,不若趁此時機,我們就和朝廷罷兵言和,再尋他路。”手下將士聽后心里一驚,但似乎也早已料到,他們這三年來曾有過太多的期盼,卻有過不少的失落。雷蕭見殿上鴉雀無聲,便怒道:“將軍!不可投降朝廷!且不說別的,就是那唐命天在,我們就無安寧,早晚得死在他手上!”崔影并不惱怒,說道:“雷將軍,我等起兵本來就是為了清君側,如今爭斗了數年,既沒有占了更多城池,也沒有除掉奸佞,還不如與朝廷講和。既然疆場上不能殺賊,那我們也只好再回廟堂之上,才有翻盤的可能。我心已決,義軍即日推出長安,請朝廷軍入城,我等退回洛陽,再做打算。”
又是一片安靜,雷蕭怒道:“這是什么良策?我們折了許多兄弟,歷盡千難萬險才打下這長安,現在要主動退出去,把長安拱手獻給朝廷那幫奸人?好,既然將軍心意如此,我也不再勸了,我先帶軍回洛,也圖個清凈!”說完,就見雷蕭怒氣沖沖而去,未知崔影如何應對,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