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不想插手雒陽的事情,他完全可以選擇不配合周異。
羽林軍在皇城以外本來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只有羽林右監的羽林騎,會負責宮外和皇帝的出行。
但是羽林軍有個隱藏的職責,很容易被人忽視。
名義上羽林軍和拱衛京城的軍隊,都屬于于光祿勛所屬。
實際上,羽林軍有權監管執金吾,以及其他拱衛京城的軍隊!
這才是羽林郎遍及河南尹和京兆尹,以及整個三輔地區的原因。
董卓曾經做過羽林郎,負責北地、安定等五六個郡縣區域,利用這種無形的巨大權力,為他后期勢力的膨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備很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可大可小。
這個權力同樣可用可不用。
這就像一個武藝高強的人,隱而不發的力量,才能讓別人敬畏!
后世里核大國手握強大的核武器,從來都是為了威懾,不是為了毀滅!
......
劉備和周異在愉快地聊天時,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門外探頭探腦。
周異笑著向劉備介紹,“這是我的小兒子周瑜,應該是剛結束課業。”
劉備也笑著夸獎,“小郎君一表人才,將來必定不凡。”
周異向周瑜招招手,“小瑜兒,你是來找為父嗎?”
周瑜走進來搖搖頭,“我是聽說最近名聲響亮的玄德先生來我們家,過來認識一下。”
周異臉上笑瞇瞇的,嘴里卻謙虛地說,“小兒頑劣,玄德莫見怪!”
劉備已經習慣了古代人的禮數,也笑瞇瞇地回答,“小郎君聰明伶俐,怎么能說是頑劣?”又轉頭看著周瑜風趣地說,“小郎君,你想認識的玄德先生,也就長了兩支胳膊兩條腿,普通的很呢。”
周瑜搖搖頭,“先生人長得高大挺拔,雙臂頎長,卻又耳輪如滿月,面相威嚴中帶著謙和,從相書上來說,這可是富貴之極的相貌。”
劉備驚訝地看著周瑜----這還是個七八歲的孩童?
周異在一旁笑瞇瞇地解釋,“小兒素來喜歡雜書奇談和軍法策略,對經學釋義卻不大上心,玄德無須理睬。”
周瑜不滿地白了一眼周異,“阿父,我最喜歡的還是音律樂理,經學自有大儒研究,我只需知道其中治國安民之意即可,干嘛要花心思去注釋經學?”
劉備點點頭,“小郎君所說有理,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才能讓知識往不同的方向開花結果。”
“這就像我們治理國家,必須有擅長方向不同的人才各司其職,才能讓國家機構運行良好,做到國泰民安。”
周瑜俊俏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還是玄德先生知我,阿父卻整天說經學才是課業的根本,其他都是旁枝末節。”
劉備柔聲說道,“令君說經學是知識的根本,并沒有說錯。”
“只不過,我認為其他的很多知識,應該是經學這棵大樹的主干上長出的茂盛分枝,讓整個知識體系的大樹,更加繁茂充滿了生機。”
周異嘆息,“玄德果然見識不凡,你這番比喻實在生動不過了。”
周瑜充滿期待地問,“那音律樂理是不是也是這顆大樹上的一個分支?”
劉備點點頭,“當然是。”
“音律本來就是我們人類抒發自己情感的方式。”
“人們在高興的時候,想表達自己的快樂;在憂傷的時候想發泄自己的郁悶。”
“一開始,我們只能通過吶喊和歡呼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時候,人們發現自己發出的聲音,因為不同的情緒會有不同的節奏感,慢慢地就形成了現在的音律,通過有音律天賦的人不斷地整理,又形成了樂理。”
“這應該就是音律樂理形成的過程。”
周瑜一下子來了興趣,“玄德先生,聽您所說,您不僅是在經學,在音律樂理上,也有很深的造詣。”
劉備搖搖頭,“造詣談不上,但君子六藝里面,本來就對禮樂有要求,我通過學習,也算粗通音律罷了。”
周瑜,“那小子想向先生請教一下音律。”
“郎君請說。”劉備也想知道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對音律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周瑜想了一下,“先生,我感覺現在流行的樂器,不管是竽、笙等管樂,還是琴、瑟等弦樂,聲音都偏向清脆,合奏的時候還是差了一些韻味。”
劉備的臉上露出欣賞的神色,“應該是會缺少一些音樂的厚重,琴、瑟、錚等彈奏樂器余音也會相對短促,無法很好地體現余音繞梁的意境。”
周瑜的眼睛一亮,“先生是說到點子上了,不知有沒有辦法改進?”
劉備點點頭,“我身邊有幾位士子想法天馬行空,他們認為加入戰鼓的打擊,可以在音律中融入厚重的元素,又發明一種拉弦樂器,拉出的旋律可以更加悠長,他們甚至開始著手改進西域傳進來的琵琶,認為改進樂器內部的空腔,可以得到不同的樂器音效。”
“小郎君如果感興趣,什么時候可以到我的府上,我那里有一支他們組建的歌姬樂隊,他們說要建成一個什么民族交響樂團。”
周瑜的頭點得像小雞啄米,“那我明天就過去見識一下這個交響樂團,不知先生對音律樂理上有什么見解?”
“咳咳!”周異忍不住輕咳了兩聲----你這不是在考校別人嗎?
劉備笑著對周異擺了擺手,“令君,小郎君這是求學心切。”才轉頭認真地對周瑜說,“小郎君,在音律上,我們雖然習慣分成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但千年來,我們的音律樂理也在不斷地發展。”
“我身邊的朋友就認為,我們目前的宮音只有相對的高音,沒有絕對的高音,應該通過音域的不同進行變化。”
“至于音樂的表現形式就應該更多樣化發展,比如說宮廷雅樂,一旦確定不會輕易改變,但民間的俗樂,我們就可以融入更多的形式,比如民間的百戲和曲牌。”
“我個人認為,音律的表現,有時候不需要嚴格按照調式編曲,應該注重旋律優美,詞意可以盡量簡單易懂。”
“俗話說,聽音聽意,一首曲子如果普通人都能通過詞句明白其中的意思,是不是能讓音律更加發揚光大?”
劉備這是把后世的通俗歌曲的創意搬到了古代。
雖然不知道在這個時代能不能行得通,卻引起了周瑜極大的興趣。
流浪的詩歌
感謝書友【踏雪疾鋒】的推薦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