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知道趙季晨的意思。
在雍州、涼州一線,如果能夠建設起馬場,就能夠從西域和西部鮮卑,包括羌胡那里掠奪戰馬。
現在自己的手下名將云集,真的要對這些外族行強盜之事,他們還真的不一定能夠抵擋得住。
作為一名后世人,對于搶掠外族從來不會有心理負擔。
這些可惡的游牧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的禍患。
每年鮮卑、烏恒這些游牧民族,都要寇邊中原打野食,死在他們手中的漢人,都不知道有多少!
劉備本來希望在漢末大亂時趁勢崛起,用最短的時間掃清漢末各地的軍閥,統一中國之后再開始打擊外族。
能夠完成這些事情,如果老天爺還能給自己時間,那就會考慮繼續往外擴張。
引進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劉備的思維其實也受到了很大的障礙,至少在關于對外的事情上,不能過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歷史上的漢昭武帝,是不可能在現在就想得那么遠,時代的局限性,讓古代再優秀的人才,都只會盯著大漢這一畝三分地!
劉備只能暗中提示,“季晨,羌胡現在漢化的程度已經比較高,我們不能單純地以外族來對待。”
黃浩,“沒錯。”
“羌胡、山越、五溪蠻這些所謂的外族,實際上還是我們漢人。”
“據一些偏僻的文獻記載,這些蠻人,應該都是我們漢人在部落時代,因為戰敗和逃避戰亂躲進深山老林里的人。”
戲志才很驚訝,“還有這種說法?”
黃浩,“志才,我們華夏的文明源遠流長,據考證,我們的人種發源于黃河一帶,后來隨著人類的發展,逐漸形成部落的聚居形式,也不斷地進行各種爭斗,才慢慢形成現在的國家。”
戲志才,“這個我知道,部落時代的炎黃爭帝,形成后世的姬姓和姜姓,又經歷了蚩尤爭霸、堯舜禹,最后才開始了第一個朝代夏朝。”
“在漢代以前,我們都是以華夏自稱,這些都有文獻記載。”
趙季晨和蔡洪波、黃浩隱蔽地交換了一個眼色,“志才,你說這些都有文獻記載?”
戲志才點點頭,“文字成型之后,我們華夏就一直很注重文化的傳承,一些發生過的大事,都會以各種形式記錄下來,又經過認真整理成冊,就是我們說的青史。”
“這些記載,在歷代的戰亂中,可能會有失散,特別是暴君嬴政的‘焚書坑儒’,讓很多歷史文獻消失在大火中。”
“不過,現在皇宮中的東觀和蘭臺這些收集官方典籍的地方,應該還能找到不少。”
劉備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中。
后世里,西方偽造人類的起源和文明史,不承認中國的五千年文明。
就是因為我們有幾千年的歷史記載失去了文獻,無法進行證明。
這些本來都不重要。
讓人惡心的是,西方有人偽造文明,是為了體現所謂的人種優越性。
如果能在這個時代找到這些歷史文獻,并把他保存下來,能讓后世人知道歷史的真相,知道人類的起源是發源于黃河兩岸,那才是真正有意義!
趙季晨和蔡洪波、黃浩他們,認為自己是在游戲中,不會把這件事真正放在心中。
這件事,只能劉備自己來做。
“志才,如果史冊上真的有這些事件的記載,那說明季晨和廣遠他們說的沒錯,在大漢境內的所謂外族,其實都是我們同種同源的族人,只不過原來的文字不發達,他們沒有得到我們華夏的文明傳承。”
“我們在對待他們的時候,應該注意方法方式。”
蔡洪波,“不止是我們大漢境內,在遼東、扶余和高麗這些地方的貴族,也是我們同族,在夏商周時代,被流放到苦寒地區的貴族。”
“我相信,還能從一些記載中,找到這些蛛絲馬跡。”
戲志才想了一下,“玄德,你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心中有什么想法?”
劉備點點頭,“季晨提到了馬場的建設,我倒是想到了一個問題。”
“因為漢室的衰微,我們在涼州的控制力,可以說是連年都在減弱,現在西域長史府,幾乎已經徹底荒廢了。”
“現在我身邊有二弟、三弟和漢升、儁乂、高覽這樣的猛將,他們每一個人都能獨當一面。”
“如果讓他們到涼州去,確實可能大有作為。”
“哪怕以后我們大漢不會生亂,我們也能改變涼州混亂的局面,為我大漢的穩定,貢獻自己的心力。”
戲志才的眼睛一亮,“玄德,你這個想法好!”
“涼州民風彪悍,如果我們能夠收攏民心,說不定還能在那里得到一支精銳的軍隊。”
趙季晨不由得感嘆----這些古人看問題更加直接,會圍繞事情的重心考慮。
他們這些來自現代的人才,看問題可能視野會更寬,在形態上就會顯得跳脫一些,往往會延伸出去。
不過,兩者一互補,戰略優勢就會更加明顯。
“玄德、志才,還是你們看得遠。”
“我有一個師兄,他所擅長的就是練兵之術,過段時間,他應該也會來洛陽,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我盡量說服他,讓他留下來負責軍隊的訓練。”
劉備高興地直點頭,繼續暗示,“那就好!那就好!”
“如果我們真的能訓練出一支精兵,就可以拿西部鮮卑來練手,也可以重新恢復西域長史府的存在。”
“到時候,我們如果有實力,還可以統合西域各國的力量,共同抵抗鮮卑的侵擾,大漢的西部可以無憂了。”
趙季晨他們也沒有讓劉備失望,馬上就開始腦補。
“玄德,打通了西域,就等于重開絲綢之路,我們可以用大漢的日用品到西域,甚至到大秦去換取黃金財務,大漢的經濟,就會進一步繁榮起來。”
劉備假裝沒有聽懂,“絲綢之路?”
戲志才想了想,“季晨的意思,應該是指在光武、漢武時期,我們利用絲綢和瓷器、食鹽等物品,和西域各國進行交易的事情吧?”
趙季晨他們才想起來,這個時代應該還沒有‘絲綢之路’的說法。
從唐朝開始,中原和西域的商貿交流越來越頻繁,大唐的絲綢和瓷器享譽世界,后人才有‘絲綢之路’的說法。
“對,我們指的就是原來大漢對外廣開商路,促進經濟的事情。”
“只要我們也能打通商路,相信也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6-11/60c2ff324680f.jpeg)
流浪的詩歌
感謝書友【20220623090726030】和【閱讀歲月】的打賞,感謝書友【電王桃子】、【愛看書的小寶】的推薦票,謝謝書友們! (抱歉,耽誤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