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率賓河的冰封河面已融化干凈。這里因為是海水先融,所以沒有像其它河流那樣發生凌汛。
建在谷地河岸上的率賓部寨子,顯得異常死寂。他們的不少青壯都在冬日里戰死了,包括他們的首領阿爾善。
那一戰,吳巴海僥幸逃生。他傳下令來,限殘留的率賓部,十日內舉族遷入土門江中游某指定地區。但是青壯要留下,做為寧古塔守軍的一部分,在某要沖之地駐屯。
這個命令他們自然是難以接受的。土門江中上游地區,是物產貧瘠的純粹山地。即沒什么獵物,更不適合耕作。那里是建州女真曾經的分布區域。
但他們又不敢公然抗命不遵,只好派人到“京城”遼陽去找熟人通融。
現在期限將至,前往遼陽疏通關系的族人還未回來。婦人們只好垂頭喪氣的打點行裝,準備走人。
青壯男丁們表面上裝著不在乎,嘻嘻哈哈的聊著天,喝著劣酒。卻掩飾不住他們的無精打采。
實際上,他們希望的結果并不是留下來,而是希望編入八旗后,能分派到遼沈地區去。
因為他們從早年被遷到遼沈的同族人口中,了解到他們過的不錯。幾乎每戶都弄到幾個尼堪阿哈。
雖然因為土地都是各旗主的,不能隨便狩獵打魚。但他們都分了耕地,那地可驅使尼堪阿哈種,自己不用出多大力。而且有戰事時,就有機會分到更多的戰利品和阿哈。
這讓他們羨慕和后悔不已。埋怨當年自己或自己爹媽為什么沒跟隨汗王去南邊,而是留在原地為愛新覺羅家族打牲。
現在,他們雖然已被編入八旗,卻是要在附近屯守。家人還被分派到幾百里之外的貧瘠之地去了。
在此屯守,很難隨大軍出征。便無法獲得什么戰利品和阿哈。除此還要忍受和家人離別之苦,這擱誰誰愿意?
一名年紀稍長者看出大家心里不痛快,開釋道:“都別憋屈窩火的了。我們在這屯著,也不一定沒仗打。東邊海中不是有那么一股尼堪嗎?”
另一人譏諷道:“咋?您這么快就好了傷疤忘了疼了?這伙尼堪是能隨便招惹的?上次我們五百來人,回來百把人。”
“那是上次出動的人少。若汗王出動大軍,肯定能將他們那踏平。”
“哎呦,您說話先過過腦子。汗王哪有大舉征伐他們的意思?真有,現在就應該在寧古塔集結兵馬了。”
“現在沒有,以后會有。”
“以后也不會有!汗王出動大軍都得是有利可圖的。即便贏了,就那么幾個尼堪,能收獲多大收益?也正是這緣由,汗王即使真出動大軍將那伙尼堪平了,我們也分不到個啥啊!”
眾人頓時又恢復到情緒失落狀態,重新無精打采起來。
“不…不好了,外面的河面上有船來了!不是者皮船,是大船!尼堪的。”
他話還未說完,眾人就聽到轟隆幾聲悶雷炸響。
率賓河上一溜泊著八條船,它們是福船中個頭最小的型號,號稱開浪船。
這人說它大,那是與者皮船相比。它長五到六仗,寬一到一仗六尺之間。只有一層艙室,吃水僅一米左右。每船能搭載三四十人。
楊重為了方便控制內河河道和航行,購置了十條開浪船,運到海參崴。其中八條投入到今天實戰。
另外兩條留給船廠工匠們參考研究,以便他們日后改進仿制。因為有些造船工匠是來自日韓,甚至琉球,對此船不一定熟悉。
為了能開動這些船,楊重早就為防衛軍設置了選修考核科目《駕駛小型船只》。選修考核科目并非可學可不學,而是幾種選修考核科目中至少要學一種。
很快,在十六門十二磅小炮兩輪轟射下,那圈本不堅固只用于防野獸的寨墻,正大段大段的倒塌在地。已登陸的大批防衛軍兵士,踩著融雪泥濘沖了過去。
海參崴當下共有一千五百多名防衛軍正式成員。包括最初留在這的兩百余名,封凍之前陸續到達的近四百名,和解凍后來九百名。
這次行動,楊重就動用其中五分之一,合計三百名防衛軍。而這率賓部,在經過鎮虜島折損后,現在僅有兩百余名青壯,還群龍無首。
這種兵力對比讓戰爭結果毫無懸念。
率賓的八旗韃虜們知道對方的火器之利,揚長避短的躲在原木木屋內。他們或用弓箭從門窗向外襲射防衛軍,或猛的沖出與就近的防衛軍肉搏。然而作用不大。
輕裝步兵們架起銃架,陸續向木屋門窗處亂射,壓制住對方。
打完銃的,有的取出早已備好的引火之物,點火燒屋。有的拔刀,扎著步子,隨時準備與沖出的敵人肉搏。他們不少是參加過鎮虜島之戰的老兵,對韃虜已無畏懼。
重裝步兵則是端著火繩槍周遭游走,隨時準備給露出頭的韃虜近距離一銃。
在連續不斷的銃聲,喊殺聲,慘叫聲和硝煙彌漫中,率賓的營地逐漸燃起了熊熊大火。
防衛軍沒有留任何活口,甚至連將敵人俘為苦役的想法都沒有。少數被俘的人,審問完后便留給他們一具全尸。
雖然他們大多數人對八旗恨之入骨,但這不是他們自作主張,而是楊重的決定。
楊重已經了解過南方窩集故地的情況。除了類似尼莽察這樣避于海中的特例,其余南方窩集部大多臣服于努爾哈赤。
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已成為八旗旗丁或包衣。極少數留于原地的,也是在為后金打牲納貢。
以八旗這種利益分配體制,早入者都是既得利者。很難讓既得利者和相關人等真心情愿的反正。
相反,他們只要活著,對鎮虜島,對永明城就是個巨大的隱患。這便是楊重大開殺戒的理由。
不僅對率賓部如此,從興凱湖到伯力烏蘇里江一線,所有有類似背景的部落,他都會如此對待。
當率賓營地燒成一片白地之時,這三百防衛軍已船行至十幾里外一處地點。這里地勢險要,完全扼守住了率賓河所經過的長白山河谷。
他們從船上卸下工具材料構建,開始伐木搭建堅固的營壘。不過,他們其中只有一大半人會長久屯駐此地.
這里距離寧古塔直線距離僅僅兩百零六里。隔著穆棱窩集嶺,老爺嶺,大架子山三座山梁。
寧古塔就在大架子山下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