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亭中對策
魏國宮室的小亭之中,魏罃與公孫頎相對而坐,兩人的目光之中不約而同地生出了幾分肅然。
沉默在兩人之間維持了許久,直到魏罃緩緩說出了自己胸中的疑惑。
“先生,寡人是否可以效仿文侯,通過邦交整合三晉?”
聽完了魏罃?shù)脑挘谄鋵γ娴墓珜O頎緩緩搖了搖頭。
“當年文侯之時,通過邦交可以整合三晉。到了如今已經(jīng)時過境遷,單單憑借邦交,已然無法做到整合三晉。”
先是將自己的答案拋出來,緊接著公孫頎開始對比著曾經(jīng)與現(xiàn)在的不同,向面前的魏罃娓娓道來。
在公孫頎看來,當年魏文侯之所以能夠用邦交整合三晉,其所依據(jù)現(xiàn)實條件一共有三條。
其一,魏文侯在位的時候,三家雖然逐漸從曾經(jīng)強大的晉國之中脫離出來,但是彼此守望相助的默契卻是存在了。
就比如東方的齊國侵犯趙國,魏、趙、韓三家都能夠緊密地團結(jié)在一處,一同發(fā)兵攻伐齊國。
這樣友好的條件,為魏文侯通過邦交整合三晉,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其二,魏文侯在位的時候,通過任用李悝、翟璜等名臣在國內(nèi)進行變法;通過任用吳起、樂羊、翟角等名將對外征伐,使得魏國在國力之上迅速超越趙國、韓國。
強大的國力以及由此而獲得的一場場戰(zhàn)爭的勝利,使得魏國擁有了遠超韓、趙兩國的威望。
魏國強大的國勢、隆重的威望,為魏文侯通過邦交整合三晉,提供了無比堅實的基礎(chǔ)。
其三,魏文侯在位的時候,其本人也具有高超的邦交智慧。
魏文侯的邦交智慧,用一件事情便可以說明。
在三家剛剛瓜分晉國之時,因為相互之間的領(lǐng)土交錯,所以免不了生出幾分齟齬。
一次韓、趙兩國又因為領(lǐng)土不歡而散之后,雙方都生出了給對方一個深刻教訓的念頭。
只是韓趙兩國也清楚單單憑借自己的國力,要想擊敗對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第三方的魏國。
面對韓趙兩國借兵的請求,魏文侯不僅一一明確表示了拒絕,而且在雙方之間不斷地斡旋。
正是因為魏文侯高超的邦交智慧,這才使得數(shù)十年間魏、趙、韓三國之間,始終維持比較良好的關(guān)系。
以上三點,便是魏文侯之時,魏國能夠通過邦交整合三晉的有利條件。
只是這樣的有利條件,因為一個人的出現(xiàn),而一個接著一個地消失了。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魏文侯的兒子、魏罃?shù)母赣H,魏國第二代君主,魏武侯。
在魏武侯的前期,因為李悝、翟角等老臣尚在,魏國還能繼續(xù)延續(xù)魏文侯之時對三晉友好的國策。
可是當身旁的老臣一個個地凋零,自己逐漸掌握國家大權(quán)之后,魏武侯開始按照自己想法左右魏國的國策。
原本魏國對趙國采取的是友好的態(tài)度,但是魏武侯卻趁著趙國國內(nèi)君權(quán)交替的機會,率領(lǐng)大軍悍然進入了趙國。
這一舉動,使得原本友好的魏趙關(guān)系徹底降到了冰點。
其后雙方之間因為衛(wèi)國而產(chǎn)生的矛盾,更是將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一下子從冰點拉到了仇恨的地步。
當情勢惡化到這一步之后,魏國通過邦交整合三晉的外部環(huán)境已然蕩然無存。
如果說天下之間只有魏國、韓國、趙國三國,那么就算是邦交不行,魏國也可以通過軍事達成自己統(tǒng)合三晉的目標。
只是天下之間的強國并不只有魏國,魏武侯之時南方的楚國逐漸崛起,成為了魏國獨霸中原的一個大敵。
在魏國與趙國交鋒之時,正是南方楚國的介入,才讓原本完全是魏國處在上風的戰(zhàn)局,最終變成了兩敗俱傷。
令人苦笑不已的是,締造這一切的乃是一名曾經(jīng)入仕魏國的人。
這個人就是吳起。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使得楚國在短時間之內(nèi)變得強盛了起來。
楚國成為了站在趙國身后并幫助它對抗魏國的重要后盾。
伴隨著其后一場場戰(zhàn)爭的失敗,魏國所依仗的國力優(yōu)勢也已然不剩多少了。
至于魏武侯是否有魏文侯那般高超的邦交智慧,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不需要回答了。
可以說經(jīng)歷了武侯在位的數(shù)十年之后,魏國已然失去了通過邦交整合三晉的可能。
至于另外一條使用武力的道路,首先需要確保一個前提,那就是沒有強大的外部勢力干預。
經(jīng)由公孫頎的口,魏罃如今魏、趙、韓三國之間的關(guān)系,已然有了更加深切的了解。
只是對于眼下的局勢越了解,魏罃心中就越發(fā)地有些沉重。
帶著心中的那份沉重,魏罃?shù)哪抗饩従徛湓诹嗣媲暗墓珜O頎身上,“照先生剛剛所說的那般情勢,我魏國要想整合三晉乃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嘍?”
“困難自然是有困難的。”幽幽說出這一句,公孫頎輕輕抬起頭來,目光之中一道睿智的光芒閃現(xiàn),“只是并非不可能做到。”
聽到公孫頎這一番話語,魏罃迅速從坐席之上站了起來,神色無比鄭重地深施一禮。
“還請先生教我。”
公孫頎抬頭看著對面魏罃,雙眼之中一抹贊賞浮現(xiàn),然后就聽他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
“文侯之時,天下猶如一條清澈的河水,要想獵取美味的河魚自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武侯之時,這條河水逐漸變得渾濁,這個時候要想獵取美味的河魚自然越發(fā)艱難。”
“不過日漸渾濁的河水并不僅僅代表著困難,那看不清的河水之下還隱藏著巨大的收獲,取得他們差的不過是一個恰當?shù)臅r機?”
聽到公孫頎說到這里,魏罃?shù)哪抗庵幸坏篮㈤W過。
“先生的意思是,此刻屬于我魏國的時機已然到來?”
“正是。”
視線靜靜與面前的魏罃連接一處,就聽公孫頎沉聲說道:“這個時機還是因為君上而產(chǎn)生的。”
“我魏國內(nèi)亂,韓、趙兩國發(fā)兵攻伐,這就給了我魏國一個名正言順的復仇理由。”
“借此機會只要我魏國動作足夠迅速,未必不能一舉而整合三晉。”
公孫頎所描繪的這一番前景,讓魏罃目光之中的沉重漸漸消失,一股悸動出現(xiàn)在了他的心中。
“既然如此,那么我魏國便打這一戰(zhàn)。”
這邊魏罃已然下定了決心,另外一邊的公孫頎當即從坐席之上站了起來,只見他向著前方躬身一禮。
“臣還請君上銘記一件事,這一戰(zhàn)攻城拔寨倒是其次,關(guān)鍵是要用強大的兵鋒,在天下列國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迫使韓、趙與我魏國達成盟約。”
“兵貴神速,不拘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自然大事可成。”
魏罃輕輕點了點頭,下一刻他再一次地看向了面前的公孫頎,雙眼之中是說不盡的信重。
“此次大戰(zhàn)事關(guān)重大,還請先生多多籌謀。”
公孫頎面色一肅,躬身而拜,“臣定不負君上重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