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當晚,我非常想為“它”寫一首詩,表達我對“它”的喜愛之情,以及我希望在以后的創作當中。“它”能夠給我源源不斷的文學創作的靈感和源泉!通過對“它”的講述和描寫,去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一種理想和追求。繼而更好的去創造和豐富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人生從此活得有價值,有意義,有尊嚴,有自我覺醒意識和認知能力。不再為世間俗人之事而庸人自擾,無病呻吟。
我在最一開始為“它”寫詩的時候,只寫了三句話分別是“身披綠甲衣、爪鋒喚鳴意、一覽有天地,”“它”是在我書桌上的房籠里面,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它”整個身體是綠色的,像披著一層甲胄似的衣服。很綠很亮,也很有活力。我又仔仔細細的觀察了一下“它”的腿,有六條,每一條腿上都有很鋒利“毛爪”。但是我又很期待“它”的鳴叫。我相信“它”的叫聲一定很有一番韻味,讓我回味無窮。我相信通過對“它”的觀察和了解一定能夠學到一些不一樣的人生哲思和天地萬物。
后來再寫第四句的時候總是想不起來,于是我便從網上查閱一些關于歌頌贊揚蟈蟈的名人詩句。其中有一首詩點醒了我,那就是宋代詞人劉克莊的《池上對月五首》作品,其中一句話讓我找到了靈感那就是“怒蟈喧幽耳”,讓我瞬間清醒。如何去寫第三句,其實我也是在仔細思考。我是引用他的還是自己創作,最終,我選擇了自己去創作。這首詩完整的四句話是這樣的
怒蟈喧幽耳,饑蚊攪熟眠。
愿為修月戶,住在廣寒邊。
我在寫第三句的時候是這樣寫的“蟈怒幽喧耳”,但是總覺得和他的很相似,于是我干脆就改成了“蟈怒耳喧啼”。后來我又把自己寫的四句詩進行了梳理“身披綠甲衣、爪鋒喚鳴意、蟈怒耳喧啼、一覽有天地”。但還是覺得不妥,后來我又調換了一下順序改成了現在所看到的這首古詩的四句話
“蟈怒耳喧啼,爪鋒喚鳴意。
身披綠甲衣,一覽有天地。”
最終,我把這首詩的名字定作為《夏蟈》,也就是我的“夏蟈”。也就是大家的“夏蟈”。
為“它”寫的詩作,我很快樂,因為“它”讓我獲得了成長,也是“它”讓我獲得了更多的靈感源泉。
《夏蟈》這首詩,屬于五言詩。這首詩其中的奧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品讀的。
也是我為“它”寫的第一首詩,我希望“它”能夠讀懂我,也希望我一直都能夠懂“它”。“它”只是一只普通的蟈蟈,但是“它”不為困難所打敗,它是被我囚禁在一個藍色的房籠子里,“它”沒有自由,自從被我買回來的那一天起,“它”就已經失去了自由。但是我會好好照顧“它”的。雖然“它”離開了大自然那個最初的自由空間,但是“它”與生俱來的鳴響卻時刻都保持著,“它”不會因為環境空間的變化而不再有鳴響了,“它”還是會叫的,這是“它”最初的本質特征。不受外界環境的困擾,而改變內心。連動物都可以保持住本性和本心。我們人又何嘗不是呢?

羽卿龍
這個“它”讀者朋友可以仔細品味和揣摩其中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