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趙家祖墳
我大師兄王鐵威脅說,快說,這到底是咋回事?在不老實說來,我還打你。
這壯漢估計都被,我大師兄打懵了,又看著我大師兄王鐵,惡狠狠的表情,又那不敢老實交代。
原來,這所謂的河神,在汴梁城里也是被傳的有鼻子有眼的,這話啊,說起來話長,這壯漢,也不知道,該從哪里說。所以這才支支吾吾了半天。
這時候,媒婆子剛想開口,讓壯漢不要亂說,可是被我大師兄王鐵,一瞪眼,把這媒婆子嚇得也不敢亂說了。
眼見我大師兄王鐵,惡狠狠的模樣,這壯漢頓時全都交代了,這壯漢老家是在汴梁河邊的一個小漁村。
說是漁村,其實也就是住在汴河旁邊的一個村子,因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姓趙,所以就換做趙家村。
起初這趙家村,也不是打魚,更不是什么勞什子的漁村,而是世代以養蠶為營生,所以趙家村,過去桑蠶趙,或者叫做桑蠶趙家村。
而之所以不養蠶了,改為了打魚,還是因為上邊挖通汴河,順通了河道,這趙家村的人發現了商機,所以才被叫做漁村。
而這所謂的河神,也是在那次順通汴河,挖河的時候發現的,而漁村趙家村的災難,也是在那次挖河的時候開始的。
據趙家村里的老人講,大幾十年前,所謂的汴河,也不過是一個臭水溝。
上邊官府的人,下放通知,讓各村的村民,每家出一個勞動力,拿著鐵锨抓鉤,籮筐架子車,開始組織挖河,上邊還說了管飯。
這一說管飯,別說每家的勞動力拉,就是每家的婦女老人兒童,也紛紛加入了挖河的隊伍,上邊的村長和監工,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畢竟來的人越多,挖汴河順通的就快,再說不就是多吃幾頓飯么?
反正吃的又不是他們家的,再說都是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這些村長監工也就無所謂了。
這疏通汴河,而這汴河走向到了趙家村這里,就成了臭水溝了,這河道本來就是要拓寬的。
而這一拓寬不打緊,就拓寬出來了事兒來。原來這河道拓寬,正巧拓寬到了趙家村趙員外家的祖墳。
這挖河拓寬,要是拓寬到貧苦百姓家的祖墳,這貧苦老百姓,自然是不敢給官府家的較勁,早就遷走了。
而這趙員外是誰家啊?桑蠶趙家,那可是在整個汴梁城,都是有名叫的上號的主。
遷祖墳,那是不可能遷祖墳的,原來這趙家祖上發家,是請來過風水先生看過的,說這趙員外家祖墳,是占在了水位,而水就是財,后代的趙家子孫,必定是大富大貴。
所以這趙員外,才不想把自己家的祖墳給遷出去,說是壞了風水。
而這趙員外也不是白脖,前些年就捐了一個貢生,所以這趙員外,還有一個外號叫做趙拔貢,而他老百姓私下里叫他趙扒皮。
據說這趙員外趙拔貢,那可是見了汴梁城的官老爺們,都是不下跪的主兒,是能和城里的官老爺們,稱兄道弟的主。
再說這趙員外趙拔貢,也不亂來,為了不遷祖墳,可真是煞費苦心,上下打點,據說,光銀錢就使了幾萬兩。
而這些當官的,以及河道的監工,下到村長隊長,都各個拿了錢財,做了保的,挖河么?我是河道的轉運使,我說讓河道拐個彎,不就把你家祖墳給繞過去了,趙員外趙拔貢,乖乖的滿臉堆笑,送上銀票。
老趙啊,這個你放心,在汴梁這個地方,我是汴梁的父母官,挖在哪里?沒有我這個父母官的點頭,哪個敢挖你家的祖墳,就是河道衙門也得經過我的同意,你就放一百個心在肚子里,在汴梁這個地面上,沒人敢挖你家祖墳。誰要是敢挖,我這就派人,把他撂南監獄里,吃幾頓牢飯。趙員外趙拔貢又是怪怪的送上了銀票。
趙老爺你就放心好了,我是咱們這段挖河監工,沒有我的同意,誰敢亂挖啊,別說挖你家祖墳了,就是誰敢多看你家祖墳一眼,小的我就把他的眼珠子,給挖出來當泡踩。然后這個挖河監工,滿臉堆笑的收了趙員外趙拔貢的銀子。
可是后來不知道咋回事?上上下下答應的好好的,也是收了銀子,答應把趙員外趙拔貢家的祖墳給繞過去的。
可誰曾想?沒繞,趙員外家的祖墳,直接就給挖開了,棺材也被抬了出來。
據說那時候,聞訊趕來的趙員外趙拔貢,一臉不敢置信的,瞅著自家的祖墳棺材,被抬了出來,祖上的尸骨散落一地。
這趙員外趙拔貢,一口氣沒上來,直接給憋死了過去,再也沒緩過來。
挖河的眾人,起初還是故意把棺材弄散架,偷偷的那些陪葬品,這些挖河的眾人,見趙員外趙拔貢都涼透了沒氣了。
挖河的眾人,就更肆無忌憚了,甭說別人了,就連挖河的監工村長小隊長,都開始搶棺材里的陪葬品。
隨著趙員外趙拔貢家的祖墳,一個個被挖開,尸骨散落了一地,金銀財寶,這些陪葬品通通都被人搶走了,這些人也不挖河了。
后來這趙員外的二兒子趙畏,聞訊趕來,看到自己的父親被活活的氣死,自家的祖墳,也被挖開了,就氣不過,想和這些人理論,并揚言要報官。
這些挖河的,都是附近的村民,監管的人見勢不妙,就一木掀,把這趙員外家的二兒子,悶倒在地。
并揚言對大伙兒說,挖趙家祖墳是大家一塊挖的,禍也是大家一起闖的,若是被這廝去報官,我們都得被殺頭。
然后在有心人的鼓動下,眾鄉親又紛紛拿著鋤頭木掀,把趙員外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家十八口人盡數打死。
唯獨這趙員外,趙拔貢的大兒子趙敬去上學,才被躲過一劫。話說這些殺紅眼的挖河人,別說是趙家的人了。就是趙家養的老鱉,都沒放過。
兩只大老鱉給熬湯喝了,唯獨一只小老鱉嫌肉少,就和趙員外家的,一十八口人,在家上趙員外祖墳里被扒拉出來的那些祖先,全都給挖一個大坑,全都埋在了這汴河的河道里。
當然這些挖河的大多數村民,挖的坑深,這個大坑還是埋在了趙家祖墳原來的地方,而哪個地方就是我們現在的船停靠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