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十一著急上火起來,之前青女那案子一路查到尚且多有疑慮,現(xiàn)在荀姜的案子又豈能在三日內查明?他真是怕世孫被逼急了,十一不由一嘆,好端端地回趟廬陵老家,卻攪進這樣麻煩的事里。
裴少珩仔仔細細翻著卷宗,這些紙張已然被摩挲的綿軟,字里行間他看過無數(shù)次,可他總覺得自己漏掉了什么東西。
到底漏掉了什么呢?
卷宗其一:裴季同,廬陵人氏,裴家外姓子孫,無正經營生,于胤貞十年七月二十一失蹤。
卷宗其二:荀姜,原登州禹縣人氏,早年隨其母轉至廬陵落戶,以畫壁謀生,事丹青業(yè),于胤貞十年七月二十二失蹤。
卷宗其三,鮑全,原黔江人氏,十年前轉至廬陵,自此定居,以經營畫舫為生,于七月二十日墜江而忙。
裴少珩忽地回憶起當日他同吳成的談話。
“是何時?”裴少珩進一步問道。
吳成闔眼皺眉細思,片刻開口道:“應是亥時三刻。”
裴少珩霎時恍悟,不是他漏掉了,而是卷宗漏掉了!
時辰!
青女是亥殺的人,荀姜亥時三刻身在陵廟。
鮑全的尸體在清江上游被發(fā)現(xiàn),畫舫位于清江下游平緩洼地,自是沒有尸體順流而上的可能,那上游便是鮑全被拋尸的地方。
每月二十日是青女同荀姜相會的日子,由此七月二十那夜青女不畫屏,荀姜譴回家。
畫舫距荀姜的住所需半刻腳程,畫舫距清江上游需二刻腳程,畫舫距西境陵廟需將近二刻腳程,清江上游與西境陵廟東西相隔。
青女去荀姜家是亥時半刻,荀姜回到畫舫大概亥時一刻,若荀姜將鮑全拋尸上游,此時便以花費兩刻時間,那他如何在亥時三刻趕往西境陵廟?
他能準時出在西境陵廟且有眾多畫工師傅作證,只能說明,他并沒有去清江上游拋尸!
那鮑全尸體是怎么出現(xiàn)在清江上游的?
那青女又是如何能肯定荀姜幫她處理了的?
難道拋尸鮑全尸體的另有此人?
裴少珩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出一個自始自終都被邊緣化的人,裴季同。
會是他拋尸鮑全嗎?
裴少珩闔目慢慢思索著,亥時三刻吳成見其在壁前,當時正壁還未構筑,說明此刻裴季同還未被嵌入壁內。
七月二十一日荀姜與青女相約離城,那么正壁就是七月二十日夜里也就是亥時三刻之后完成的。
那么裴季同便是亥時三刻被嵌入壁中的。
那他就不可能是兇手。
可為什么荀姜不依青女之言拋尸鮑全于清江上游,反而要嵌裴季同入壁呢?
他又是何時?以什么方式將裴季同帶回的呢?
裴少珩剛覺有些眉目,現(xiàn)下腦中又是一片混沌。
“世孫,歇歇吧。”十一奉上一盞茶,看著裴少珩眼下的烏青勸慰道。
裴少珩不動,只一味地沉思著。
十一不由一嘆,心疼道:“世孫,你連日里都沒好好休息,再這樣下去,十一真怕您也成了裴阿翁。”
裴少珩忽地抬起了頭,疲憊的眸子瞬間有神起來。
他怎么忘了裴阿翁?
當時裴阿翁也去過畫舫!
他是什么時候去的?扇子沾血便是鮑全死后,既能將扇子偷拿回來那邊是當時青女不在,看來裴阿翁才是此案真正的突破口!
“十一,你隨我去找躺裴阿翁。”裴少珩將案幾上的卷宗推至一邊。
“是。”十一歡欣地點頭,看來世孫有眉目了。
待至裴阿翁處,十一閃身而出,就待裴阿翁,扯發(fā)、嘶嚎、怒罵他。
果然,裴阿翁雙手扯發(fā),目眥欲裂,口中嘶嚎指著十一呵斥道:“混賬東西!還不快過來!”轉而又彎下腰滿目慈愛地張開手臂柔聲道:“冷就過來,來爹這里。”
十一等著他把熟悉的流程走完。
“混賬東西!還不快過來!你站在這干什么?”裴阿翁怒叱道。
到自己表現(xiàn)了!十一心中暗暗打氣。
“來了來了。”十一忙趕來:“爹,你找我干嘛?”
“找你干嘛?”裴阿翁一怒,順著十一屁股狠狠一踹:“你還有臉問?”
“爹,我不要扇子了,你給過我了。”十一揉著屁股委屈道。
先前給自己扇子他便挨了裴阿翁三腳,他可不想再經歷一遍!
“扇子?什么扇子?”裴阿翁一愣,顯然不知道十一在說什么。
十一和裴少珩對視一眼,心下皆奇怪,難道不是上回的記憶了?
正想著,裴阿翁突然又是一腳,踹了十一一個人仰馬翻:“你這混賬成日里就知道擺弄這些玩物,趕明日我把你屋子里的扇子都燒了!讓你不干正事!”
十一忙爬起來認錯:“爹,我不敢了,不敢了。”
裴阿翁背著手看著十一道:“今天族長開設粥棚,亥時舉家進香開宴,你趁這一兩刻里趕緊拾掇好自己,莫要遲了。”
“是,是。”十一應到。
“你那扇子過幾日再去畫舫取也不遲,今天家宴必須到場!”裴阿翁又警告道。
“知道了。”十一乖順地應和著。
事畢,裴少珩十一趕往族長處又一一問清。
族長言道,開設粥棚之日正是七月二十。
“那當日裴季同可在場?”裴少珩問道。
族長搖搖頭,他胡鬧慣了,許是又到哪尋樂去了。
裴少珩心下了然。
既然裴季同沒去家宴,那邊是去了畫舫尋扇。
而時辰,剛好是亥時。
一切,全都明晰了。
三日一到,裴少珩與諸位官員與一干涉案人員齊聚府衙。
“世孫,三日時限已到,不知世孫可有交代?”朱延問道。
裴少珩環(huán)視眾人,起身背后走至廳前,緩緩開口:“此案已明。”
眾人皆好奇,只待他解惑。
裴少珩開口看了眼青女幽幽開口道:“青女與荀姜因丹青結緣,情投意合,兩心交付,青女投身于鮑全名下畫舫事畫屏生意,荀姜被征去西境陵廟畫壁。鮑全傾慕青女,青女卻無意,這時,裴季同得知青女善丹青,一向嗜畫扇如命的他便一擲千金慕名而來只為求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