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抵達
元讓德端起酒杯,誠懇道:“再次感謝楚小姐與楚公子的出手相助,我與秋詞此生此世不敢或忘,這一杯酒我敬你們。”
說完元讓德仰頭,將那一大杯酒都喝了下去。
元秋詞也端起一個小瓷杯,琉璃般的眸子映著燃燒的火光。
她將瓷杯放到唇邊一飲,純白如雪的臉頰上浮現出薄薄的紅暈,似是不勝酒力。
蘇楚辭和沈怡佳見狀,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蘇楚辭道:“元老先生不必如此客氣,這本就是我們姐弟的分內之事,老先生無需道謝。”
元讓德聞言,點了點頭。
他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感謝提一兩次是意味著重視,而提多了就不免惹人厭煩。
更何況這是救命之恩,要感謝也不應該在嘴上,而應該拿出些實際的來。
暗暗打定主意要在回帝都之后給這楚家姐弟送上一份厚重的謝禮,元讓德開懷的笑道:“明天就不用在這荒郊野嶺住下,大概下午就能到帝都,為了慶祝,讓我們滿飲此杯。”
四人又是喝了一杯酒,蘇楚辭和沈怡佳兩人還好,雖然酒量不大,但在雪明峰上也經常飲酒作樂,這么點酒還不成問題。
而元秋詞卻是俏臉微紅,眼眸也有些迷離了起來。
蘇楚辭有些詫異,酒量這么低的人他還是第一次見,這元小姐用的可是那種迷你的小瓷杯,即便這樣,還是喝了兩杯就受不了了。
元讓德顯然也對自家孫女的酒量了如指掌,也不再勸酒,只是自斟自飲。
蘇楚辭吃的有些飽了,放下肉串,有些疑惑的問道:“元老先生,此地離帝都如此之近,難道監天衛的人注意不到這邊的戰斗嗎?”
元讓德搖了搖頭:“楚公子說笑了,監天衛怎么可能注意不到,別說戰斗了,血煞這群路匪的全程動向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蘇楚辭愕然:“既然如此,那為何他們不出動將其剿滅呢?”
從遇襲到現在,他就沒見過一點官兵的人影。
元讓德嘆了一口氣,道:“監天衛是為皇室服務的,無論是血煞這群路匪,還是商隊,哪怕捆在一起都沒法弄臟宮城的一塊瓦片,他們哪里會在意,更別提出動剿滅路匪了。”
“這……”蘇楚辭忽然覺得有點合理,畢竟不是人家的職責范圍,不管好像也沒什么問題,但又隱隱覺得有哪里不對。
沈怡佳看了他一眼,輕聲問道:“那剿滅路匪、保護官道上的商旅又是誰的職責呢?”
元讓德道:“是驛卒的職責。”
“驛卒?”蘇楚辭有些疑惑,他還從未聽過這個名詞。
元讓德點點頭道:“按照規定,官道上百里一驛,這些驛站中有住處、食物、馬匹等,還有十五個負責安保的驛卒,當然這些驛站不是給我們用的,是給官員往返上任用的。
但驛站里的驛卒也會按規定在官道旁巡視,他們雖然修為待遇比正規官兵低了不少,但相對路匪們來說,卻還是裝備精良,且懂得戰陣,又代表著朝廷官方,所以對路匪們有很強的鎮壓作用。
而且哪怕遇到路匪時周圍沒有驛卒,只要離驛站不遠,丟掉輜重跑到驛站里,那路匪是不敢追過來的。”
“聽上去很不錯啊。”沈怡佳點點頭,然后好奇道:“可是一路走來,我們都沒有遇見驛站和驛卒啊?”
元讓德搖頭一嘆:“早在五年前,全國大多數的驛站就被今上以勞民傷財之由裁撤了,這也是導致路匪猖獗的主要原因。換成以前,哪里會有血煞這種實力的路匪,早早就被剿滅了。可現在……”
他指了指一旁的官道:“這條路雖然是輔路,但當年也足夠繁華,可謂車水馬龍,商旅行人絡繹不絕,可如今咱們一路走來,都遇不上多少其他的人或隊伍,唉,已是不足當年之十一啊。”
蘇楚辭皺了皺眉,這么說來,楚國那老皇帝還真是個昏君,管殺不管埋的那種。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畢竟監天衛的監察天眼不知道在天上哪里飄著呢,在這里談論老皇帝還是有風險。
四人又吃了一會,酒足飯飽之后就各自去睡了。
蘇楚辭和沈怡佳依舊是一個帳篷,經過這幾天的歷練,兩人都輕車熟路了許多,蘇楚辭將和衣而睡的二師姐擁在懷里,兩人敘了些閑話,就分別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上,天才蒙蒙亮,商隊就又出發了。
沈怡佳一如既往的坐在元秋詞的馬車中,經過昨天擊退血煞的那件事,元秋詞也開始向她請教一些修煉方面的訣竅。
對于沈怡佳來說,這可比“蘇楚辭喜不喜歡女孩抹點水粉。”和“蘇楚辭喜不喜歡女孩子穿粉色的繡鞋。”等等要容易多了。
離山七宗之一的名頭不是蓋的,沈怡佳只需要隨口說一些宗門里教授的修煉心得,就往往能讓元秋詞受益匪淺。
于是越發敬佩,而作為大家閨秀,元秋詞在梳妝打扮上的經驗也給沈怡佳打開了新的大門,如此一來,兩個少女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親昵了些。
而蘇楚辭則是繼續在第一輛馬車上修煉,鞏固剛剛突破的筑基巔峰修為。
半天多的時間悄然過去。
因為出發的比較早,加上商隊的眾人出門幾個月了也是歸鄉心切,所以到達帝都的時間比預計要早了幾個小時。
下午兩點的時候,商隊就到了帝都南門外。
蘇楚辭跳下馬車,感覺到修為已經鞏固了,對走來的沈怡佳笑道:“終于到了。”
沈怡佳點點頭,這幾天舟車勞頓的心情也舒緩了不少。
兩人抬頭看去,只見城墻高聳,仰頭去看時仿佛趴在地上去尋找地平線。
而兩側也寬廣的看不到盡頭。
城門敞開著,高度約有三十米,在門洞上方則是懸掛著一塊鐵匾,四個鐵畫銀鉤的鍍金大字刻在上面:“帝都南門。”
歷經四天多的旅程,兩個離山弟子終于來到了楚國帝都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