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若梅聽到王良瑜的話,倒是不意外,轉念問道:“良瑜,說起練武,我倒想起來,你先前打坐,是有什么收獲嗎?”
“沒大沒小,我是你師父!”王良瑜不咸不淡地訓斥了一句,旋即又咧嘴笑了起來,帶著幾分得意,“你師父我,成功蘊勢了!”
殺勢,王良瑜自己沒搞明白,也沒好意思在宮若梅面前顯擺。
宮若梅聞言面露驚喜,抓住王良瑜的胳膊,好奇道:“良瑜,快讓我見識見識!”
“叫師父!”王良瑜輕咳一聲,故作不滿地看著宮若梅。
宮若梅哼了一聲,不情不愿地叫了一聲:“師父!”
“做我弟子委屈你了?”王良瑜翻了個白眼,呵呵一笑,自傲道,“我能收你為徒,那是你的福分!”
說完,王良瑜又裝腔作勢地咳嗽一聲。
“看好了!”
伴隨著王良瑜的話音落下,一股莫名的氣勢自身上涌出,向四周彌漫。
不似“勇”勢般悍勇威猛,也不似“殺”勢般殺氣盈野,好似涓涓細流緩緩流淌,又似濤濤江河奔騰不休,又似浩浩汪洋洶涌澎湃。
“好奇怪的感覺!”身處其中,宮若梅滿臉驚異,因為這一刻,她腦中不自覺想起大刀隊抗擊小鬼子的畫面,心中莫名生出無盡感動,周身上下仿佛都充滿力量,磅礴的力量甚至有種爆體的錯覺。
宮若梅默默感受一番,試探性的向著旁邊一棵大樹打出一拳。
只聽咔嚓一聲,一人粗的樹干,當場斷開。
宮若梅滿臉錯愕地看看自己的拳頭,又看看斷開的樹干,旋即扭頭看向王良瑜,瞪大的眼眸中盡是驚奇和渴望。
“好好修煉吧,終有一日,你會會練出兵勢的!”王良瑜拍拍宮若梅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勸慰道。
宮若梅期待之色一閃而逝,伸手抓住轉身欲走的王良瑜,急聲問道:“師父,你這是什么兵勢?”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這個兵勢,姑且算是匹夫之勢吧!”王良瑜略作沉吟,沒好意思給自己修成的兵勢冠上愛國之名,以匹夫為名,畢竟自己也只是一介匹夫嘛。
“匹夫?”
宮若梅低聲念叨,眼神越來越亮,急切地問道:“良瑜,這個匹夫勢要怎么修煉?”
宮若梅跟著王良瑜修習兵家,對兵家聚氣蘊勢自是非常了解,但和王良瑜有同樣的問題,宮若梅對神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很模糊,蘊神成勢自然是毫無頭緒。
王良瑜對宮若梅可謂是相當看重,一點也不隱瞞,結合自己這幾日的感悟,細細地為宮若梅講解。
蘊勢之法,無論是王良瑜,還是宮若梅,早早都知道,可想要真正做到蘊神成勢,化無形之神為有意之勢,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精神的感悟,需要意志的升華。
做不到這兩點,任旁人解釋的再詳細,蘊勢還是不成的。
蘊勢,在神,在己!
所以,王良瑜的講解,更多的是以自己為成功實例,讓宮若梅真正開悟,不再迷茫。
果不其然。
聽完王良瑜的化,宮若梅陷入長久的沉思。
良久后,宮若梅似有所悟,眼睛里閃過一縷神光,心底燃起一絲火星。
“師父,我知道了!”
丟下一句話,宮若梅轉身便走,她覺得自己也需要找個地方,好好修煉一番了。
王良瑜并沒有管,瞅了眼四周,向著某個方向走去。
片刻后,王良瑜來到大刀隊休整的營區。
徑直穿過一個個大刀隊隊員,王良瑜來到李堯臣身邊。
“李堯臣前輩!”王良瑜向著李堯臣拱手問好,旋即道,“晚輩斗膽請前輩賜教!”
在奪取高地營地的戰斗中,王良瑜以其強大的實力征服了所有大刀隊隊員,大刀隊上下對王良瑜都是敬服不已,可此刻聽到王良瑜欲向李堯臣請教,一個個還是忍不住拔刀圍了上來。
李堯臣是大刀隊的教官,在武林中,那可是師父!
親疏有別。
大刀隊隊員可不會給王良瑜面子。
王良瑜瞄了眼四周的大刀隊隊員,朝著四方拱拱手,道:“諸位不要誤會,我就是想向前輩請教些問題。”說著,又向李堯臣道,“晚輩聽聞前輩擅長三皇炮捶,又聞夫子三拱手絕技,欲見識一番……”
“滾!”
王良瑜話還沒說完,一眾大刀隊隊員就怒了,這是將他們教官當天橋耍雜技的了嗎?
王良瑜一臉尷尬,情知自己說錯話,連連道饒:“前輩,晚輩真真是求武心切,一時急了說錯話,還請見諒!”頓了頓,又繼續道,“晚輩非那妄為之徒,也非偷師之人,若是前輩愿意,晚輩尚有些微末之技,可與前輩互相交流。”
聽著王良瑜一番言真意切的話,李堯臣抬抬手,止住群情激憤的大刀隊隊員們,旋即看向王良瑜,道:“你的大名,我聽過,你的所作所為,我亦非常敬服。”頓了頓,調轉話頭,又問道,“傳聞你先后習得宮寶森和杜興武的武功,可是真的?”
王良瑜點點頭,并沒有否認。
“宮家六十四手和自然門武功,皆是上乘武功,你能學得過來?”李堯臣上下打量著王良瑜,言辭間露出幾分不悅,語重心長地告誡道,“須知,武功貴精不在多。”
王良瑜干笑一聲,解釋道:“前輩有所不知,晚輩志不在武功,欲拜訪武林各派,探尋武道本真!”
“哦?”李堯臣來了興致,不自覺坐直身體,一臉期待地看著王良瑜。
李堯臣這一輩子經歷頗多,練過的武功更是數不勝數。
幼時練太極拳、太祖拳,加入會友鏢局后拜師神拳后人習練三皇炮捶,此外還有刀槍兵器等十八般武藝。練得差不多了,又學水上功夫,尤其是水里使的短家伙,有雁月刺、峨眉刺等等。
水陸功夫學會了,就學暗器,如飛鏢、飛蝗石。
學會了軟硬功夫,還要練飛檐走壁,躥房越脊,這是輕身的功夫。
所謂躥房,是攥著房櫞子頭,往上一翻,一丈多高,一躥就能上去,輕輕落在房檐上,不能有響聲。越脊,就是跨躍到房脊上走,如果踩在瓦上,嗄嘣一聲,把瓦踩碎,就容易被人發覺。翻身跳下時也不許出聲音,有時還要用問路石試探一下,看沒有動靜,才能跳下。
在會友鏢局三十年,李堯臣學會的武功太多太多,也養成了武癡性子,對武術是真的熱愛。
會友鏢局解散后,李堯臣便在天橋水心亭開了個茶社,倡導武術,起名“武術茶社”。茶社方圓二十丈能容一千多人,備有各種武器,來的人可以隨便練武、比武。
李堯臣如此好武,聽聞王良瑜要探尋武道本真,又怎能不驚奇。
“口氣倒是不小,說說,你有什么心得?”
“遍覽當今武林,有剛顯于外的少林拳、炮拳等外家拳,也有柔顯于外的太極拳、形意拳等內家拳,但究其實質,無外乎體與術二字!”
李堯臣微微蹙眉,略作沉吟,問道:“何解?”
“體便是身體,術便是武功技法。”王良瑜頓了頓,解釋道,“武林各流派,不管練的是何種武功,練的是內家拳還是外家拳,都要求具備不俗的身體素質,基本功練的便是身體。‘內壯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練的還是身體。”
“至于術,這才是區分各家各派的關鍵,其本質呢,我覺得應該是對身體的開發利用,借助筋骨肌肉和特殊的運勁技巧,進而攻擊御敵。”
說話間,王良瑜擺了個架勢,抬手一記中拳,口中道:“譬如這一拳!”
王良瑜弓步上前,抬手便是一拳,沒有花式,就一招直直的中拳,速度極快舉。
一拳打出,只聽一聲炸響,似是空氣都被打爆。
足見這一拳的威力。
“體是本,術是技。”收掌而立,王良瑜看向李堯臣,又繼續道,“所以,我以為,當今國術,以體為重!正所謂,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力量勉強,一切技巧都是紙老虎,不堪一擊。”
事實上,這種武道意識更接近于現代格斗觀念。
在現代格斗中,以身體為重,注重體能、力量、速度、反應的訓練,強化爆發力和抗擊打能力,再輔以高超的實戰技巧,通過這些方面的強化訓練,現代格斗展現出遠超國術的戰斗力。
可是,這話并不完全正確。
身體確實是基礎,是根本,但身體并非一定就是最重要的。
在真氣武功體系下,還有真氣,真氣愈強實力愈高!
修煉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法王,力量肯定比郭靖大上許多,可他與郭靖對決數次,只是不勝不敗而已。
在國術體系中,雖沒有真氣之說,但也有勁力的說法,勁力越強,爆發的實力也越高。
所謂勁力,在王良瑜看來,其實是一種特殊的訓練技巧和發力技巧。訓練時,竭力開發強化全身筋骨肌肉,動手時則能在一瞬間,調用筋骨肌肉的力量,從而爆發出更加強大的力量。
譬如武當釣蟾勁和虎豹雷音。
只是,各門各派中,勁的修行之法向來是不傳之秘,外人根本無從知曉。
王良瑜想要了解修習,實在是太難太難。
故而,王良瑜才這么說,無非是想刺激李堯臣,說不準就能見識到三皇炮捶的勁力呢!
王良瑜之所以這么說,無非是想刺激李堯臣!
果不其然,聽到這話,李堯臣果然面露不悅,沉聲道:“你也太小瞧國術了!”
說話間,李堯臣站起身,抬手一拳,看似慢慢柔柔,可一拳下去,爆發的威力絲毫不弱于王良瑜剛才那一拳。
打完一拳,李堯臣轉頭看向王良瑜,正待譏嘲幾句,突然看到王良瑜嘴角的笑意,先是一怔,旋即醒悟過來,不由哭笑不得:“好你個王良瑜,真是狡詐!”
“前輩勿怪!”王良瑜訕笑一聲,旋即又立刻轉移話題,回憶起李堯臣剛才那一拳,贊嘆道,“不愧是三皇炮捶,氣勢勇猛,沉穩剛勁!”
夸耀幾句后,王良瑜露出狐貍尾巴,趁勢問道:“前輩,不知晚輩可否有幸見識三皇炮捶的勁力?”
聽到這話,李堯臣這下徹底明白王良瑜打得什么心思,哈哈笑了起來:“你小子倒是有些見地,只是你就不怕老夫翻臉嗎?”
“我相信前輩!”王良瑜哈哈笑著,不動聲色的給李堯臣抬轎,“況且,晚輩這是為華夏武林,為華夏國術傳承,想來前輩不會不支持吧!”
現如今,王良瑜對國術最看重的便是各家勁力修行。
人之一身,有206根骨頭,485條大筋,639塊肌肉,這些筋骨肌肉相互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張貫穿全身的網絡。
大多數人,一生都不一定能使用這張筋骨肌肉網絡萬分之一的力量。
勁力修行,修的是筋骨肌肉,練的便是這張網!
但,勁力修行絕非易事,強化筋骨肌肉更是兇險,稍有不慎便是傷身害己,這也是很多門派不會輕易傳授勁力的緣故,就是怕門下弟子把自己練壞了。
更為重要的是,這張網太大太復雜,絕大多數習武之人只能練到其中一部分,調用的力量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各門各派的勁力修行各有異同,王良瑜欲拜訪武林各派,求得便是匯總融合各門各派的勁力修行之法,以期創造出更好更完善的勁力修行之法。若能調用整張網的力量,那將是極為恐怖的力量,國術未來的發展必將是一片光明。
王良瑜認為,這才是,國術最珍貴的東西。
李堯臣看出王良瑜的勃勃雄心,略作遲疑,擺擺手,一臉無奈地說道:“罷了,待得閑時,你再來尋我!”
眼下還是大戰之時,李堯臣又是大刀隊教官,真抽不出時間指教王良瑜。
王良瑜見李堯臣松口,大喜過望,連忙躬身致謝,嘴上不忘道:“前輩,屆時晚輩亦有奉獻,必定不會讓前輩失望的!”
若是真能從李堯臣口中探知三皇炮捶的勁力之法,王良瑜很樂意穿他聚氣之法,白猿劍法也可以一并教,倒是宮家六十四手和自然門武功,不好傳授。
王良瑜拜謝離開后,李堯臣身后一人開口,俊朗的臉上透著幾分困惑。
“師父,為何要答應他?”
李堯臣加入二十九路軍,身邊是跟著幾位弟子的,日常幫著他教導大刀隊,這個俊朗青年便是其中之一。
“為什么不答應他呢?”李堯臣呵呵一笑,微微瞇起的眼睛,看著漸行漸遠的王良瑜,“他能得宮寶森和杜興武看重,想必不簡單,說不定真的讓他成了,于華夏武林亦是一樁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