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國術研究館于金陵創立。
國術館組設,原本救國之熱誠,以期強種強國,而循至于民眾均國術化。
自此后,國術便成為華夏傳統武術的尊稱,凸顯其強身衛國的重要性。
這是王良瑜來到這個時代后,從宮若梅口中了解的。
但是,在王良瑜記憶中,國術似乎還有一種說法,只殺敵,不表演的武術。
這也成了,現世里,很多傳統武術愛好者維護傳統武術,唯一一塊遮羞布了。
掀開這塊遮羞布,傳統武術在現世,似乎已經成了群嘲的對象,人人喊打。
那么,傳統武術真的是假的嗎?
毫無疑問,傳統武術是真的。
活躍在民國武林的大師們,并不是花架子,他們的威名都是一拳一腳打出來的,不是宣傳吹出來的!
宮寶森能成為中華武士會會長,那是靠著一場場比武打出來的,在他身下躺著的幾十人鑄就了宮寶森的威名。
杜興武被譽為“天下第一保鏢”,先后守護孫先生和宋先生,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可不是花拳繡腿就能守得住的!
璀璨的民國武林,短短幾十年,傳統武術成了表演的體育項目,為何突然就沒落了呢?
王良瑜覺得原因有二。
一方面,俠以武犯禁,歷朝歷代皆以王朝穩定為重,擾亂秩序破壞法治的傳統武術,必須得到遏制。所以,在現世,傳統武術只能成為體育項目。
另一方面,傳統武術修煉非朝夕之功,需勤學苦練,練成之后又無用武之地,自然就沒有人愿意學。
長此以往,傳統武術沒落是必然的。
只留下各色打著傳統武術的幌子,招搖撞騙的小丑,榨干傳統武術最后一點價值。
何其悲哀啊!
不過,說實話,王良瑜一開始也只是相信,傳統武術是真的,不是后世那些花拳繡腿、閃電五連鞭,但對傳統武術并不怎么在意。
畢竟,以王良瑜現在的修為,一人一劍,就能挑了整個華夏武林。
相比于武俠小說中,高來高去的武功,傳統武術就像是小孩耍鬧一般,又弱又沒勁,要之何用?
可是,在跟隨宮寶森和杜興武研習傳統武術后,王良瑜意識到自己才是井底之蛙,傳統武術,亦有可取之處!
傳統武術對身體的開發,便走到了極致!
超乎,王良瑜的想象!
必須要強調一點,傳統武術并不是憑空誕生的,傳統武術和真氣武功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這一點杜興武便是明證,不止杜興武,很多武林門派都有真氣武功的傳承記載。
只不過,在真氣消失三百年的歲月中,武林前輩不得不放棄無法修煉的真氣武功,轉而另辟蹊徑,研究出新的武學體系,便是現在的傳統武術,即國術。
因為缺乏真氣滋養、強化,傳統武術體系下,身體的開發、強化便變得尤為重要,武功更加傾向于力量和技巧的發揮。
傳統武術修行同樣有內功和外功之分,與武俠小說中的內功外功大同小異。
“內壯一口氣,外煉筋骨皮”,便是對傳統武術修行的最好概括。
傳統武術內功主練氣,即內壯一口氣,雖與武俠內功同是呼吸,但細微處卻是截然不同。
武俠內功,通過呼吸,吐納天地靈氣修成真氣,行于周天經脈,匯于丹田氣海。
傳統武術尤其注重練習呼吸,是為調息,練至手足相合,起落進退如一,肌肉筋骨圓潤融合,可得武術真意,一身勁力隨意運轉,謂之內勁。
傳統武術外功主煉筋骨皮,倒是與武俠鍛體功法異曲同工,走的皆是淬煉形體的路子,以提升身體素質,提高擊打能力為主要目的。
不同之處在于,練法。
武俠鍛體功法,有橫練法和內練法之分。
橫練法多是用外物打磨自己身體,再輔以秘藥,以鐵布衫、金鐘罩為代表。
內練法則是內功鍛體之法,以真氣蘊養身體為基礎,代表功法為龍象般若功和金剛不壞神功。
反觀傳統武術外功,除了相差無幾的橫練法外,還有一些類似內練法的內功鍛體法門,其中以武當釣蟾功和虎豹雷音最為人熟知。
與武俠鍛體的真氣蘊養不同,武當釣蟾功和虎豹雷音這等內功鍛體法門,是通過特殊的呼吸之法,震動肌肉筋骨髓,刺激肌肉筋骨髓代謝發育,從而強健肌肉筋骨髓,達到鍛體的效果。
相較而言,真氣蘊養勝在溫和安全,但耗時長,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呼吸鍛體則更加直接快速,但危險性較大,稍有差池,不僅起不到鍛體的效果,反而會損傷身體。
王良瑜現在就很饞,這種呼吸鍛體法門。
其實,修煉兵家聚氣的王良瑜,通過兵家聚氣,聚精氣匯于肌肉筋骨髓中,通過大量的精氣強化筋骨髓,所以王良瑜的身體素質一直在穩步提升中,力量、耐力等等都有著巨大的進步。
可,這種提升更多的體現在量上的變化,是精氣聚集后產生的量變效果。
若是再配合上呼吸鍛體法門,從質上鍛體,量變再加上質變,鍛體效果一加一大于二啊!
武道修行,根基永遠是身體!
沒有強健的體魄,功法再強,招術再精妙,武道修行必定難以為繼,走不長。
那么,兵家聚氣加上呼吸鍛體,量變加質變雙管齊下,豈不就是最好的武道鍛體筑基之法嗎?
只是想想,王良瑜就覺得熱血沸騰!
這日用過晚飯,王良瑜便拉住宮寶森和杜興武,忍不住請教道:“兩位前輩,能不能給我講講武當釣蟾功和虎豹雷音?”
宮寶森和杜興武皆是一頓,扭頭看向王良瑜問道:“你從何處知道這些?”
“若梅閑談時,跟我說起過,有些好奇!”王良瑜糊弄了一句,轉而問道,“我聽聞,這兩種秘法,可易骨、易筋、洗髓,于鍛體有奇效?”
“不錯,國術有三步功夫,易骨、易筋、洗髓。”
“易骨,練之以筑其基,以壯其體,骨體堅如鐵石,而形式氣質,威嚴狀似泰山。”
“易筋,練之以騰其膜,以長其筋,其勁縱橫聯絡,生長而無窮也。”
“洗髓,練之以清虛其內,以輕松其體,內中清虛之象,神氣運用,圓活無滯身體動轉,其輕若羽。”
宮寶森掉了會書袋,一轉頭道:“這武當釣蟾功,便是絕好的鍛體功法,陰陽相濟,含而不漏,從潤筋養骨到抻筋拔骨,再到堅筋實骨,一步步淬煉形體,是當世最了不得的鍛體功夫。”
杜興武交游廣闊,聞言點點頭,附和道:“武當釣蟾功乃武當秘傳內功,傳言此法源自《武當修真圖》,有‘金蟾望月吞氣’之說,想來當是由古時真氣修行之法演化而來。可惜,非真傳弟子不可學。”
“當年李瑞東先生,師從武當甘淡然先生,習得釣蟾功,我曾有幸見過幾回,運功之時猶如金蟾鳴叫,兩腮和肚皮都鼓蕩而起,與人比斗,一掌下去斷筋碎骨只是等閑,便是內里臟腑都要糜爛,威力端的驚人!”
說話間,宮寶森似是回憶起什么,臉色變得尤為崇敬肅穆。
“我倒是忘了,中華武士會當初成立,還要多虧李瑞東先生之襄助。”杜興武捻著長須,笑了起來,“我還聽聞,李瑞東先生在拜師甘淡然先生前,曾與其打了一場,甘淡然先生以一手釣蟾勁大敗李瑞東先生。”
“當年,甘淡然先生已經108歲了!”說到這話,杜興武轉頭看向王良瑜,臉上難掩羨慕,頗為感慨,“108歲還能有那般身手,武當秘法實是名不虛傳!”
王良瑜聽到這話,心下暗笑,道:“杜前輩不必羨慕,待您修成真氣,108歲時,您也能生龍活虎,不下于甘淡然先生!”
杜興武嘿嘿笑了起來,滿臉喜色。
宮寶森臉上亦是閃過一絲憧憬,輕咳一聲,又道:“至于虎豹雷音,乃形意絕技,以樁功配合呼吸,渾身上下協調一致,共同崩發,震動筋骨,形成共鳴,也就是所謂的‘虎豹雷音,筋骨齊鳴’。”頓了頓,又頗為不好意思地解釋道,“虎豹雷音多少有些夸張,大概就像音叉一般顫動,發出的嗡嗡嗡聲。”
“其實,不止形意,其他各門各派都有類似的法門。”想了想,宮寶森又補充道,“大概就是樁功配合呼吸,震動筋骨,不外乎外煉內壯,確有些鍛體之效。”
說著,宮寶森停了停,扭頭看向王良瑜,笑著問道:“你若是想學,明日,我便教你?”
“那就要多謝前輩了!”王良瑜躬身致謝,心中頗為期待。
一旁的杜興武捻須沉吟良久,突然開口說道:“良瑜,你若是想學武當釣蟾功,可以去武當山看看。”說完,見王良瑜詫異地看著自己,笑著解釋道,“武當雖傳承悠遠,但到如今已有些沒落,你以兵家修行法和白猿劍法作為交換,武當上下還不把滿門典籍送于你啊!”
王良瑜聞言跟著笑了起來,不禁道:“這個法子好,不止武當,少林,我是不是也可以走一趟?”
武當少林,在武俠世界那是武學圣地,便是在這民國時代,亦是高手輩出。
“莫貪心!”宮寶森笑罵一句,勸道,“百藝通,不如精一技,習武亦是此理!”
王良瑜拱拱手,誠心道:“多謝宮老先生教誨!”
嘴上這么說著,王良瑜心里卻是另有想法。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良瑜想要在這個時代,多見識見識國術,看一看各門各派的武功,亦如在春秋時代問道百家,為武道加一根柴,添一把火,助一份力!

蘭陵曙光
寫寫改改了好久,各位讀者大大們見諒哈!順便,求個支持,月票推薦收藏,多多益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