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我接了句,“他眼里沒我。”
無法言喻的氣氛充斥著四周。
雖然不知道這霧氣是人為的,還是墓里的機關控制的,但是我們知道知道了一個離開這里的好機會。
我們所探索的墓室總共就這么大,那么毋庸置疑,一定還會有其他小機關之類的,可以打開我們不知道的通道。
我們順著原來的路回到有棺材的墓室,迷彩帽以專業的考古眼光從里到外研究了一番。
結論和我猜測的相似,幾乎可以判定這一切都是盜墓賊的手筆。
快結束時,迷彩帽在棺材前打量許久。
我問:“怎么了?”
迷彩帽捏著下巴,“這里邊還有東西。”
想到紀錄片里關于古尸的樣子,要么太潮濕泡爛發出惡臭。要么風干成皮包骨能當柴火。
畫面感十足,我甚至已經可以腦補出味道了。
這里邊的內容,我一點也不想看。
“要不等出去后再找人開?這會兒咱先離開吧。”
說著,我默默的往墓室出口挪去。
迷彩帽手在棺材蓋子上來回撫摸,像是貪婪的撫摸愛人,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我忍不住調侃他:“帽帽,你知道自己現在什么表情嗎?”
“一定是看到獨家論文上SCI的表情。”
“咦~”
“別嫌棄,我解釋一下為什么。”
說著,迷彩帽雙手丈量出棺材的寬度。
“你看,這么寬。你見過這么寬的棺材嗎?”
剛看到棺材時我就注意過,這口棺材現代的寬很多,寬度大概一米二左右,高度不好說,大概到迷彩帽肚臍的位置。
規模不小,想來也是和墓主人身份地位有關。
接著,他又掏出包里的工具現場作業。
棺材的本身經過很長時間的侵蝕,表面腐化發黑。
迷彩帽用工具把表面發黑部分清掃掉,露出巴掌大小的金燦燦的紋理。
就連司簡看到后也感興趣起來,不用介紹,我也知道這是什么。
金絲楠木,凡事有點文物常識的人都知道,千年不腐,木頭中的黃金。
其實現在金絲楠木的種植已經能達到一定規模。
但是金絲楠木棺材不一樣,在一些行家眼里,他首先是古董,然后是研究價值,最后才是木材本身。
我真是在墓室里悶的太久,眼睛發昏。
早點看它是金色的時候怎么沒想到呢,偷偷扣一塊兒塞兜里,回頭自己打磨出個造型,放拍賣會上也能賣出我一年的工資。
迷彩帽很滿意我這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隨后胸有成竹的在棺材四側清理。
他剛開始動作小心謹慎,生怕破壞文物。但是當清理出其中一側以后,像是中了邪一般。
瞪著眼睛,清理速度極快,雙手還在顫抖。
我還不明白他為什么激動成這樣,金絲楠木的價值如此離奇嗎?他看到青銅器都不是這個反應。
思索間,迷彩帽站了起來,臉上竟然布滿汗珠。
他說話聲音發抖,“臥槽,這金絲楠木是一體的,渾然天成,除了棺蓋,其他地方沒用一根釘兒。”
我猶豫的點頭,“嗯,然后呢?這里邊不會封印著紅毛僵尸吧?”
依照以我對迷彩帽的判斷,他該講故事了。
故事內容大概是棺材封印僵尸之類的,并且通過金絲楠木千年不腐的特性,來凸出僵尸的兇惡程度。
“做這玩意兒的樹,你知道現在能賣多少錢嗎?”
“多少?”
迷彩帽立起中指和食指。
我說:“兩千萬?”
迷彩帽搖頭,“能蓋兩棟北洋博物館。”
說實話,兩百兩千我還算有概念,兩千萬就超出普通人認知概念很多了。
我是記得北洋博物館投資多少的,但一下子不敢確定。
館長給我的北洋博物館的資料竟然在這時派上用場。
翻出來一看,很不起眼的寫著6.02億。
12億的一口棺材…
把它折現,再帶上墓室里所有的壁畫和文物。
館長啊,北博可以重新選址了,蓋個比原本大兩倍的,花不完的就當作工資發給我吧。
沒有多余的驚訝時間,迷彩帽繼續說道:“而且,這可不是簡單的棺材,古時候棺材是窮人用的。富人用的叫棺槨,小尹,你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吧?”
棺槨這個詞,其實是兩種器具,分為棺材和套棺。先是把人裝進木制棺材里,然后把裝著人的棺材放進套棺中。
套棺能很大程度防止里邊的木制棺材腐爛,對尸體保存也有作用。
木制最常見,但已經挖掘出很多地位高的人會用石外棺。
北博沒有類似展品,在商王陵墓博物館有一件,好幾年前見過一次。
那是好幾塊兒大木條堆出來的,樣式簡單。年代往后就會精致許多,會有復雜細致的花紋雕刻,像藝術品,令人印象深刻。
我想,接下來驚人的事情會一件接一件出現。
“今天這個見識我先長為敬!”
話說完,迷彩帽已經試圖用手里簡單的工具撬開蓋子了,但他又不敢使勁兒,到最后只能用力推。
這符合規定嗎…
他憋紅了臉,卯足勁推動棺蓋,棺蓋依然紋絲不動。
“萬一里邊有機關呢,你倆想對不對,整個墓室就這里頭咱沒看過了。”
我猶豫了一下,很快做出決定。
司簡和我幾乎是同時開始幫迷彩帽推棺蓋。
但是只用了一下力,司簡就停下了。
他觀察起棺槨,然后說的:“不能硬推”
迷彩帽氣喘吁吁的說:“就算有機關,這不是找不到嗎。”
也許是金絲楠木逼人的貴氣遮蓋住它是口棺材的事實,我嘆了口氣,扶著棺槨休息。
司簡繞著棺槨走半圈,找到所有的卯釘,然后用一個一個撬,刀刃又薄又結實,他把自己手放在棺槨邊沿,即可以充當支點借力,又能防止金絲楠木被硌壞。
我和迷彩帽對視一眼,他笑的狡黠。
計劃通。
我倆都知道有釘子,但是誰也沒說,就硬推。
不為別的,我們倆誰也不敢開館,經常關注這類新聞的都不想背個破壞文物的鍋。
就跟秦始皇陵兵馬俑似的,第一個讓兵馬俑見到天日然后顏料氧化的人挨罵最多。
這棺槨,說里邊躺著的是神仙我都信。

止于顏
我終于收到推薦票了(?_?),感謝支持,動力滿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