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位于巖寨鳳園風景區的棲風樓之上,一對父子正依坐樓欄放眼前川,滿眼的茶油正初長起小小花蕾,綠色叢中也染過幾朵小花,迎著快正午的陽光,還初春還是有一些小寒。茶林在漫山遍野中起起伏伏,可畏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遠的茶林雞時不時的打鳴,正述說起這片土地的故事.
棲鳳樓上的父子迎著陽光調整了坐姿也漸漸開啟了話匣。
“想當初這可是一片茂密的杉林,上下的山路更是依著山川而挖出的林間小道,如蛇爬如蟲行,走起來的那一種堅辛也許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才知道。在那種田地養活家庭的年代,便是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兒子,你看!那遠處不起眼的四方形小地塊便是我們家的田,以前種起來那田里的泥沙又粗又糙,下腳都疼,種下的收成也總不盡人意,太旱干死,太多雨水又要被從山下流下的雨水沖凈,那種起來真叫一個酸爽。現在想想都害怕,那時沒辦法,不種便沒吃的。”樓欄坐椅上的中年父親正用手指指著遠方的一片曾有種過田的跡象的茶林向十來歲的兒子說到。
“爸爸,那現在生活好了,是不是那些田地就不用種了呀?”
“對呀,我們家這些田地都被茶油公司租用了,每年也都給幾千塊錢的租金,雖然不多,但對于這些貧瘠的田地而言也足夠,對比以前種這些田來的收入還算高出一點了,況且以前在那些田里種水稻由于處于深山鳥獸繁多收成也是十分低下的,事情還得加倍往里面付出。現在好了,物盡其長。
“現在這些路不是這么好了嗎?每一條都能走車了。這都是近幾年開發的嗎?”
“對呀,現在這些路是好了,但以前可太差了,牛馬都難行呀。發展便是如此,既然這里建造了茶油基地那相應的發展自然會相應而生,我們坐的棲鳳樓便是如此。以前這只是一個四方由大樹圍成的一個林間小草坪罷了。現在卻成了這片區域的地標性建筑,雖然不富麗堂皇,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對于這縣城最大的茶油基地觀景臺而言,也算名聲在外了。你看那停車坪上大大小小的車,都是城里人來這散心采風的足跡,熱鬧起來了,經濟自然而然也就帶動起來了。”
“哦、原來窮山惡水,現在的金山銀山,肯定后面付出了很多。”
“是呀!在你八歲那年我們舉家住到了外面,現在回來也許的的記憶有太多的模糊不清。也就是我們出去的后一年,村里便開始了產業轉型,把杉樹全砍了,改成了茶油種植。杉樹周期性太長,而且這些山林地帶的土質種杉樹也是一種可惜,別看山坳土地種水稻不好,那是因為雨水沖刷下來的砂石改變了土質的質量,但山腰的土質還是算肥沃的,而改種茶樹后,幾乎每年都能采茶油仔炸成茶油,這樣周期性短,還能帶動村民采茶仔掙錢,這樣的產業興村也可是致富的一條道路。
“爸爸,這茶油仔的高產能帶動多大的經濟呀?”
“這茶油呀,算一算可是一個不小的數據,在我們QDN這片土地上,茶油便是一個重要的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