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看著人來人往的街道,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應天是大明的都城。
人口數量,繁華程度,都是大明之最。
也是當今世界之最!
在這里有筆直的道路,很寬,足以容下八駕馬車并列行進。
道路兩旁有著數不勝數的小商販。
朱元璋痛恨的是那些奸商,是那些和貪官污吏勾結的商人。
他體恤下層的百姓,體恤的是農民。
這些小商小販其實也都是農民,眼下還沒有開春,天氣還比較寒冷。
做些小買賣用來養家糊口。
對這種商販,朱元璋十分的體恤。
為此,朱元璋還專門在金陵城內設立大小市多處。
小市主要就是這些商販。
“鴨血粉絲湯!”
“包子!”
“鍋貼!”
“……”
一聲聲叫賣聲充斥在此處。
空氣中充滿了香味。
各個路邊攤上也不乏吃飯的人。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p> “看到百姓們安居樂業,我這心里暖洋洋的?!?p> 朱允熥笑著說道。
他也是農民。
知道農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
能有口飽飯吃!
這就是最簡單的要求。
歷朝歷代,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
必然不會有起義、造反的事情發生。
“三爺這番話說的有道理?!?p> “煙火氣最能夠撫慰人的心?!?p> “大冷天的喝上一口喝湯,這是多少人的奢望?!?p> 解縉淡淡的說道。
他看到眼前這一幕也是頗為感慨。
他曾經多次聽父親說過,前朝的時候百姓過的多么不好。
不僅人分三六九等,元朝那些官員還要跑馬圈地,把好好的農田圈起來當做馬場。
那些官員更是變本加厲的增收各種苛捐雜稅。
導致不知多少百姓被餓死。
皇爺一家,就有很多人是被活活餓死。
皇爺自己更是被逼的參加了紅巾軍。
這才打下了大明的錦繡河山。
“是呀!”
“有光鮮亮麗的一面?!?p> “也有黑暗不堪的一面。”
“哪怕是應天府,我大明的都城。”
“天下首善之地,百姓日子過的最好的地方?!?p> “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也會有吃不飽飯,衣不遮體,沒地方住的人?!?p> “我們是沒有看到,有的人則是裝作看不到?!?p> 朱允熥說這番話的時候,語氣和眼神都變得格外寒冷。
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人餓肚子。
都會有人生活過的很不如意。
是這些人不夠努力嗎?
不是!
是因為種種原因。
導致他們吃不上飯,沒地方住。
這些原因,有的是人為,有的是自然環境。
一陣寒風吹過,解縉的身上起了雞皮疙瘩,他感覺身邊的三爺在這一刻變得十分陌生。
和剛才那個滿臉笑容,看起來陽光,對大明充滿自信的情況截然不同。
現在的三爺,更像是一個要殺人的劊子手。
他的神情十分的冷漠。
讓人忍不住想要遠離他。
但是,解縉也不得不承認朱允熥剛才的話說的很對。
任何地方,都會有三爺所說的情況。
哪怕是應天,是天子腳下,也不例外。
“解先生,我是第一次出來,你可知道金陵城內哪里有大市?”
朱允熥淡淡的問道。
他所說的大市,就是商業區。
面前的是小市,都是一些販夫走卒,是一些小商小販。
看了這里的情況,朱允熥自然還是想去大市看一看那里的樣子。
他這也算是為后面發展商業做準備。
他之所以這么堅定的要發展商業。
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計劃做準備,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大明的稅收。
哪怕是剛剛建立大明沒多少年,但大明依舊很窮。
每年稅收都少的可憐。
就這點錢,不僅要經常和邊關地區打仗。
還要用于各地災害的防備。
以及其余的用途。
收稅的錢壓根就不夠用。
這也就幸虧朱元璋不是那種好大喜功,生活奢靡的皇帝。
否則,大明國庫的錢早就被敗光了。
“要說金陵城內最有名的大市,自然是承恩寺周圍的三山街。”
“三山街一帶有書鋪廊、裱畫廊、氈貨廊和綢緞廊,商業十分發達?!?p> “論繁華程度,種類齊全,以及來往的人數至多,三山街都排在金陵的首位?!?p> 解縉介紹了一下自己知道的情況。
他平日里休沐,也經常去三山街轉一轉。
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古籍孤本。
有幾次還真被他淘換到幾本。
那幾天解縉高興的不得了。
古代的官員也不是一年到頭上班。
這樣,早晚被累死。
古代的官員每個月都有定期的時間休沐。
明朝朱元璋時期規定官員每個月有5天假期,冬至放假三天。
到了明成祖階段,又增加了元宵節休假政策,但元宵節休假政策并不是所有官員都可以享受,只有朝廷官員可以享受,地方上的官員并沒有此特例。
“那就去三山街!”
朱允熥說道。
隨后,一行人朝著三山街而去。
到了三山街,朱允熥看到了更多的人。
建筑也比剛才的小市要密集,街道上很多在此處進行各種品類交易的商人。
剛才的小市繁華程度和三山街這里的大市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要不是都在金陵城,都會讓人懷疑這兩處不在一個城市。
“三山街不愧是金陵的商業中心?!?p> “單單是來往的人數,就足以證明這一點?!?p> 朱允熥說著話,和解縉等人走了進去。
一路上,朱允熥聽著道路兩面進行交易的人討價還價。
還有人站在店鋪門口招攬生意的叫賣聲。
以及人們不斷的進進出出不同的店鋪。
從這里商業的繁榮程度,也能看出來一點。
大明對商業的管理確實很松懈。
沒有完整的商稅,就會給商人一個合理的逃稅的機會。
這也就導致一些人會各種投機鉆營。
朱允熥腦海中在想。
要怎么做才能杜絕這樣混亂,沒有秩序的情況。
把后世那一套全都照抄照搬肯定是不行。
一定要符合大明這個時代才可以。
正想著這些。
朱允熥忽然聽到有人喊自己。
“三爺!”
朱允熥抬起頭一看。
正好看到了三個人,其中兩個是身材五大三粗的漢子。
另一個看起來則是有些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