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進攻銘山
銘山八郡,確實不是一個理想進攻方向。
從北面向南進攻,必須由地攻下高處的要塞。
八座重鎮就守在銘山山脈往南的各要道,無論齊軍從哪一個方向總攻,趙軍都能派兵增援。
在等到皇上的命令后,駐扎在安州府的關羽部主力軍隊,已經開始調動兵馬,準備從安州西南方向,對銘山趙軍發起突襲。
而位于江州的呂布,在后續增援部隊接管江州防御后,其麾下五萬精銳也開始往而下,準備從禹州南部,擊破趙軍防衛。
根據潛伏在周國的細作回報,約莫有六萬多數量的周國士兵,已經從申都北上,準備進入楚國境內,增援前線的代州之戰。
楚國對代州的覬覦由來已久,即便是與曾經的仇敵結成同盟,也要奪回代州。
當周國的援軍仍然往東北趕去時,齊軍的主力部隊,已經集結于銘山腳下。
望著連綿不斷的銘山,那高聳入云的山峰,士兵們只覺得陣陣寒意。
接下來重奪銘山的戰役,或許將極其困難。
沿途的山道極其險峻,士兵們走一步,都要當心頭上腳下,以免一個失腳,墮入深谷之中。
關羽部的主力大軍,兵分三路,左路由關羽親自率領,兵力一共五萬人,負責進攻銘山西邊關口,而中間一路,有三萬余兵馬,負責策應關羽行動。
而東面一路大軍,則前往禹州地帶,增援呂布進攻銘山以東。
戰略部署已經完畢,只等待總攻之日,三路軍將同時發起對銘山的進攻。
如此大動作的調兵,必然會被敵國所察覺。
齊軍主攻方向為南邊的消息,便傳到了反齊同盟的決策層耳中。
為了應對齊軍的動作,周國繼續往南增兵。
因為周國不少精銳兵力,需要部署在西南方向,控制南邊的小藩屬國,故而此次派往趙國增援部隊,只有兩萬余人。
趙國幾乎所有能夠用于戰斗的兵力,大部分主力都已經部署在北方邊境,防止齊軍南下。其中有近兩成的兵力,要用于剿滅國內的叛軍勢力。
如今身處江東道的黃巢部起義軍,依舊無法徹底消滅。
每次趙軍占領其一個據點,這支起義軍部隊便會轉移到另一個地點,如此反復,趙軍忙于奔命,難以獲得全面勝利。
由于趙軍的精銳主力都在北面,故此負責剿滅叛軍的部隊,大多是臨時組建的官府兵。
而黃巢所率領的起義軍,其中有不少是跟正規軍交戰過的老兵,其戰斗力絲毫不弱于齊軍士兵。
這些剿匪趙軍在黃巢起義軍面前,如此地不堪。
即便趙軍兵力上似乎略有優勢,但每次卻都被起義軍牽著鼻子走。
國內的匪患越來越嚴重,趙國現在卻無暇理會。
因為北面最大的威脅,已經在慢慢靠近。
“報!西線共有齊軍約莫八萬人!”
“快速增援西面。”
銘山八郡防線上,趙軍部隊開始調動起來,重點防御東西兩側。
齊軍總攻的日子已經到來,士兵們蓄勢待發。
由于身處險峻高山之間,關羽部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根本無法發揮,士兵們只能艱難地靠近趙軍守衛的重鎮。
未等趙軍發起反擊,已經有不少齊軍士兵不慎掉入山崖之中。
慘叫聲回蕩于空谷之中。
后續齊軍部隊,仍在往前走。
“別往下看,繼續走。”
關羽親自與士兵們走在一起,道路狹窄,腳步緩慢。
抬頭看去,可以望見銘山西鎮上,趙軍人頭涌動。
齊軍想要進攻,就必須收到趙軍居高臨下的反擊。
齊軍士兵需要爬上山,在沒有巨型攻城械的條件下,攻入銘山西鎮。
這一場仗,注定是血戰。
望著遠處齊軍的大部隊,負責守衛西鎮的趙軍主將輕蔑道:“縱觀歷史,銘山八郡任一重鎮,從未被正面攻破過,無論是哪個王朝,由北向南征服,必然會走江東道方向,齊軍若敢強攻,必定會死傷慘重。”
趙軍中主將的話語,同時鼓舞了士氣。
他所言屬實,銘山八鎮,向來沒有被攻入。
銘山險峻的地形,注定不適應大兵團行軍。
每一個得到銘山地區的王朝,都是選擇搶奪銘山南部,將整個銘山八郡包圍,慢慢接管。
若真的要強攻,必定付出數萬人的代價。
這個道理,李衡自然懂得。
可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銘山八郡一日不回到齊國手中,齊國的南部永遠會在敵國的威脅之下。
西鎮趙軍的守備兵力,有一萬八千人,而齊軍的總進攻部隊,有五萬多人。
即便齊軍擁有巨大兵力優勢,但獲得地形優勢的趙軍,絲毫不落于下風,更何況已經有趙軍向西鎮增援。
倘若久攻不下,就齊軍而言極其不利。
經過半日的行軍,西線齊軍大部,已經來到關口之下。
想要越過銘山,就必須翻過一座山,攻入前方的關口。
位于狹窄的半山谷道,關羽開始做最后的進攻動員。
這一仗,關乎齊國的國運。
“我等已經無路可退,這一場仗若敗了,便葬身于此,將士們,隨我一同收復失地,光復大齊!”
“光復大齊!”
齊軍士兵的呼喊聲,響徹整個山谷,傳到關口趙軍耳中。
如此震撼的架勢,頗讓趙軍士兵感到害怕。
其中一些人,當初在安州戰場,已經見識過齊軍的勇武,如今再次相遇,倘若有什么不利,他們也會立即選擇逃亡……
齊軍戰前的最后動員,已經結束。
士氣達到了空前之高。
歷經重重險關,將士們艱難來到此處。
如果這將是最后一戰,那最好是轟轟烈烈的。
“進攻!”
關羽高聲大喊道。
他洪亮的聲音,回蕩在銘山一帶。
關羽手握青龍偃月刀,刀上紅光耀眼,如同炙日一般。
他沖在了整個大軍的最前面,仿佛腳踏浮云一般,輕松踏上山道,一路往上而去。
將士們緊隨其后,沒有一個懦夫。
能夠追隨關將軍征戰到此地,軍中便沒有退縮者。
西鎮趙軍的反擊,也隨之而來。
鋪天蓋地的箭雨自關口而下,射在了攀爬向上的齊軍士兵身上。
這一條唯一的險峻通道上,瞬間丟滿了陣亡齊軍士兵的尸首。
血液染紅了砂石,濺在了巖石上。
在付出巨大傷亡后,齊軍大部,漸漸爬上了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