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悟出就業(yè)重要性的洪武皇帝
“欽此——”
宣旨太監(jiān)將圣旨交給朱成,隨后離開,圣旨的內(nèi)容,就是老朱朝堂上的命令。
任命造船司指揮使身份,然后撥白銀250萬兩,用以建造戰(zhàn)艦。
“咦?”
朱成接過圣旨之后,不由得輕咦出聲。
——好奇怪。
雖然自己在奏折上寫了許多禁海的弊端,還有鋼鐵戰(zhàn)艦可能帶來的變革。
但老朱這么輕易的就擬定圣旨,決定成立造船司。
還是讓朱成頗感意外。
他本來已經(jīng)做好多次上奏,甚至面見陛下口述的準備,沒想到如此順利。
大有一種‘做好萬全準備去強搶良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對方竟然和自己雙向奔赴’的喜悅和怪異。
【叮——】
【恭喜宿主完成貪污,小貪30萬補貼家用,獎勵抽取中。】
【恭喜宿主獲得土豆、番薯、玉米三種作物及種子,已在王府花園后種植。】
“土豆,番薯,玉米?”
聽到提示。
朱成雙眼不由得微微發(fā)亮,這可是好東西,如果朱成沒有記錯,三晉之地應(yīng)該快要爆發(fā)一場巨大的旱災(zāi),幾十萬流民為避免餓死逃亡。
他的番地,也將遭受流民沖擊。
“如今有土豆、紅薯、玉米在,三晉之地爆發(fā)的流民潮,倒是能夠抵御下來,如果沒有這三種神物,恐怕我的番地,也要遭受一定影響。”
朱成摸著下巴,自言自語的說道。
“這下完美了,有這三種作物,完全可以抵御三晉之地的流民潮。”
就算有理化知識,卻也不能憑空變出來土豆、玉米、番薯種子。
朱成的確有考慮過,像是尋找辣椒一樣,派遣外交使團引進三種作物。
但一直沒有收獲。
朱成頗感惋惜。
小貪30萬的獎勵,竟然讓他圓夢了。
“后續(xù)還有1350萬兩的撥款,這下子真的發(fā)達了,蒸汽機模型有望!”
朱成興奮的搓手手。
巨艦大炮。
男人的浪漫,眼看著夢想一步步實現(xiàn),肯定無比的興奮!!
“殿下,門外三位商賈求見,其中兩位是昨天殿下您見過的,另外一位應(yīng)該是同行者。”
侍女茉莉來到朱成面前,福了福身,柔聲稟告。
“讓他們進來。”
朱成想了想說道。
“是。”
片刻后。
老朱、藍玉、徐達這三人,就被茉莉領(lǐng)到廳堂,朱成抬手指了指,讓三人從旁坐落。
起初藍玉還覺得,自己說不定會暴露,畢竟自己可是朱成的老丈人。
但在見面之后,他發(fā)現(xiàn)朱成是真不認識自己啊。
當(dāng)然。
有化妝的功勞,但朱成臉盲也是真的。
也對。
朱成連他爹都認不出來。
更何況他這個老丈人。
“康王殿下,這位是老徐,也是北平有名的富商,和殿下合作,老徐也能提供不少幫助。”
朱元璋介紹到。
“嗯。”
朱成點了點頭,倒也沒有在意。
不過一個商賈而已。
能給自己辦事。
那就可以合作。
“三位來的正好,我父皇剛剛下達圣諭,任命我為造船司指揮使,咱們的合作,也可以開始了。”
朱成拿起蓋碗茶,用蓋子撇了撇茶葉,輕輕酌飲一口,瞇眼享受唇齒間的清香。
——能不巧么
下達命令的人,就坐你前頭呢!
“三位誰來掛名煉鋼廠廠長?”
朱成問道。
“我來。”
老朱舉手,將廠長的身份攔在自己身上。
“行,我看老趙你也是他們的老大,那就你來當(dāng)這個廠長吧,我也放心。”
朱成應(yīng)允。
“你叫啥?”
“趙司達。”
朱元璋微微思索,隨后略有深意的說道。
“有趣的名字。”
朱成聳了聳肩。
朱元璋心中冷笑。
是啊,有趣。
等你知道老子身份后,在結(jié)合老子的黃龍腰帶,你就知道‘趙司達’這三個字到底有趣在哪了。
“鋼鐵戰(zhàn)艦的事情暫時不談,造船司籌備的時間估計不短,康王殿下,你這冰沙實在有東西啊。”
老朱用手搓捻著胡子,感嘆萬分。
昨日他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在鋼鐵戰(zhàn)船上,可是在朝會前,朱元璋又瞧了瞧朱成對冰沙的銷售思路。
朱成打算在整個應(yīng)天府,開設(shè)最少200個售賣點,每個售賣點,雇傭10名左右的員工,還有后勤統(tǒng)籌部門。
足足2500多名流民得到安置。
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了啊!
就業(yè)的概念在明朝還不太流行,但是老朱心中也明白,讓累贅、負擔(dān)通過自己能力,賺到一口飯吃,對大明的國祚到底有多重要!
元末叛亂,說到底就是大家都沒吃的,快要餓死!
但凡百姓有口飯。
造反都不至于這么順利。
就算冰沙賺不到錢,但能讓2500名流民解決生路,對于應(yīng)天府就是大貢獻!
應(yīng)天府乃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
流民數(shù)量本就不多。
朱成連續(xù)解決掉7500多名流民,簡直讓應(yīng)天成煥然一新。
——有流民,和少流民。
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整個應(yīng)天,在減少7500流民之后,竟然有那么一點點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甚至老朱都想著,是不是從哪調(diào)集一些流民來應(yīng)天。
平日里都是費盡心思處理流民。
而現(xiàn)在竟然擔(dān)心流民不夠用。
如果全天下的流民,都能找到工作,那他的大明,將會是何等的盛世。
老朱對于交易、就業(yè)的概念,開始逐漸清晰起來。
洪武皇帝……
……可不是笨蛋。
“冰沙?”
朱成輕疑一聲。
他對于冰沙倒是并不太在意,只要將他番地的運作模式照本宣科的搬運過來,基本不會出問題。
現(xiàn)在,他想要瞧瞧,自己后院的那些種子。
“老趙、老王、老徐,來我王府后院看看,今日,或許還有一份驚喜!”
朱成自己也有些興奮。
玉米、土豆、紅薯他當(dāng)然都知道,但是具體產(chǎn)量還是個秘密。
差一點的土豆品種,種在不適合的土地上,也就畝產(chǎn)800公斤左右。
但如果是優(yōu)選品,種在合適的土壤,那爆種一番,畝產(chǎn)3000公斤也有可能。
上下限差別不小。
在后花園的三種作物,畝產(chǎn)到底有多少,還真是個問題。
當(dāng)然。
就算是畝產(chǎn)800公斤,也完爆明朝小麥畝產(chǎn)量了。
“走,跟我看看去。”
朱成起身。
朱元璋、藍玉、徐達三人對視一眼,都不知道朱成到底搞什么。
不過還是亦步亦趨的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