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拿起面前的幾種用不知名靈草制成的符紙,細細的用法力感受了一下,幾種符紙對比下來。
發現其中一種,紙面上有著淡灰色不可見花紋的符紙。
其靈力傳導性是最好的,而且比他之前用的厭草符紙品質也更好一點。
張應放下符紙,看了一眼其下的介紹。
發現這種有著淡灰色不可見花紋的符紙,是用一種名為椿樹的樹枝和葉子,再加上一種名為灰翼蟲的蟲翅,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特殊手法制成的一種符紙。
這種符紙有著如此復雜的工藝,其價格也相當不便宜。
而且也不按照張應之前的經驗,一張一張賣。
而是按照百張一沓的數量,來售賣的。
張應看了看價格,此種符紙一沓也就是兩百塊下品靈石的價格。
也就是兩塊下品靈石一張,相比厭草符紙要貴了一半。
雖然這種符紙的價格比較貴,但是張應大概估計了一下,用這種符紙,因為品質的提高,制成的符箓會提高一些成功率。
數量一多的話,還是這種符紙比較劃算一些。
但是價格再高一些的話,這種價格的符紙用來制作練氣期的符箓,就有些不劃算了。
張應挑選了一些符紙,然后再走到另一處。
這處地方是售賣符墨的區域,張應用法力試探了一下,很快便選擇了一種散發著藍色靈光的的符墨。
張應看了一下介紹,這種符墨是用一種名為雞冠鳥的血液,和幾種不知名礦石粉末制成制成的符墨。
拳頭大小的罐子,這樣一罐子的符墨就要三百塊下品靈石。
在選好符紙和符墨后,張應走到老頭身邊道。
“吳道友,將那種用椿樹制成的符紙和雞冠鳥血液制成的符墨給我來一些。”
老頭聽到張應的話,慢慢悠悠的抬起頭,用著沙啞的聲音說道。
“要多少?”
聽到老頭的詢問,張應略一思索,說道。
“符紙給我來一千張,符墨來兩罐。”
聽到張應的大手筆,老頭的臉上也終于出現了一絲變化,只見他看了一下張應,便走下木床,晃晃悠悠的從儲物袋中拿出十沓符紙,和兩個用黑色罐子裝起來的符墨。
老頭將手中的符紙和符墨擺放在張應的面前。
然后咳嗽了一下,說道。
“誠惠兩千六百塊下品靈石,客人請付靈石吧。”
聽到老頭的話,張應一甩手,兩人面前的桌子上立刻出現了一堆顏色各異的下品靈石。
張應道。
“好,吳道友,靈石在這,你數數,要是沒有問題我就離開了。”
老頭看著面前的一堆靈石,眼神中也沒有什么波動,用手在靈石堆上扒拉了一下,便說道。
“靈石沒有問題,歡迎客人下次光臨。”
說完這話,老頭便收起靈石,又挪了兩步躺回了木床之上。
而張應見此,對老頭微微一笑,收起面前的符紙和符墨,隨后便邁步離開了老頭的雜貨店。
在這個過程中,吳老頭悠閑的哼著小曲,一點注意力都沒有放在張應的身上。
張應走出店門。
也不由得感嘆,哪怕掙再多的靈石也是不夠花。
買完制符材料后,張應拐了個彎,又來到一家售賣丹藥的店鋪。
至于張應為何要購買丹藥,正是因為瀾滄山脈發生的事情讓張應有了一些緊張之感。
而且張應也沒有嘗試過服用丹藥來修行,趁現在手中剛好有一大筆靈石,來購買一些丹藥嘗一嘗。
而且到了張應這樣的修為之后,單純的打坐修行,對法力的增長已經有些緩慢了。
當然,這只是對張應來說,對于四靈根和五靈根的修士來說,張應打坐一天所增長的法力仍然是他們所不可想象的。
以張應不遜色地靈根的資質,一天的修煉的法力甚至頂得上他們一個月的辛勤努力。
來到王氏丹鋪的門口,張應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王氏丹鋪的一些大概信息。
在張應的了解中,這家丹鋪是一家世代煉丹的家族,王家所開設的。
他們家的丹藥在乙區還有很有名聲的。
特別是他們家獨有的“洗髓丹”和“生機丹”。
這兩種丹藥可以說是王家獨有的兩種丹藥。
“洗髓丹”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修行者的資質,資質越差,提升的效果也越加明顯。
但相對的,資質越好,洗髓丹對資質的提升效果也就越差。
四靈根、五靈根修士,服用洗髓丹后,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身體對靈氣的吸納和感應提升了一大截。
但是只有在服用前三顆洗髓丹時,能有這么大的效果,到了第四顆后,身體產生了免疫,之后不管吃多少洗髓丹,都是一點效果也沒有了。
而且洗髓丹對四靈根和五靈根效果極好,但是對四靈根和五靈根以上靈根資質的修士來說,卻是一個雞肋,這種資質的修士洗髓丹吃的再多,也不能感受到多大的效果,只能說聊勝于無。
至于“生機丹”,此丹的效果也很簡單,是一種治療性的丹藥,和張應制作的木元愈靈符有同一種作用,只不過生機丹的效果要更加出眾。
最關鍵的是此丹除了能夠治療一般的外傷和內傷之外,在修士精血匱乏時,若是多吃上幾顆還能起到恢復精血的作用。
這可是木元愈靈符所沒有的功效。
而且“生機丹”能跟“洗髓丹”一樣成為王氏丹鋪的招牌,也正是因為此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修士的精血。
要知道修士的精血可是和普通的血液不同,一個修士身體內的精血數量可是有限的,而且精血也是修士身體的根基。
若是精血失去過多,修士的壽命、資質、修為等一切都會受到影響。
而“生機丹”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復精血,這也正是它的寶貴之處。
張應進入王家丹鋪,店內此時也有著零零散散的七八位修士,有男有女。
在張應進來的一剎那,有人轉身看了張應一眼,并且報以和善的微笑,也有人漠不關心,腦袋也沒有轉一下。
張應走進丹鋪后,這里的人就不像上一個老頭那么奇怪了,店內有人看到張應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