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太傅又對著書院里大喊:“梔生,出來。”梔
沒想到他躲過那么多次處罰,還是躲不過,他深深呼了口氣后,便大步走到然也的身旁,蔚太傅見他這樣,也沒有那么憤怒了,不像他這個看似拿不起劍的然也。
蔚太傅讓梔生去拿戒尺,梔生看了下然也,蔚太傅一個犀利的眼神過去,然也立即低下頭,梔生趕快跑去取,取回后恭恭敬敬雙手遞給蔚太傅后站在然也另一邊。
蔚太傅的聲音還是帶著怒氣,對然也說:“手伸出來。”
然也慢慢的伸出手,然也越慢蔚太傅越氣,他用力的用戒尺打然也,然也把手縮了回來,蔚太傅說:“伸出來!”
梔生立即伸出他的手,蔚太傅斷斷續續的聲音說:“好啊!”
對著梔生的手啪啪啪就是幾下,書院的人提心吊膽的聽著戒尺生落在手掌的聲音,他們也感受到了肌膚的疼痛,子規走出書院向蔚太傅求情。
蔚太傅停下了手中的戒尺,然也看到子規,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樣,而梔生的眼睛也是充滿光,這令蔚太傅感到怒不可遏,他的另一只手擺了擺,看都不看子規一眼。
蔚太傅雖飽讀圣書,但他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人,他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他平日看葉太師那么愛護子規,他內心是十分不屑的。
想到這里,他回過頭看了下滿臉著急的子規,他粗聲道:“今日老夫就再教教你們什么是尊卑有序,男女有別。”
蔚太傅確實是一個厲害角色,他并沒有連同子規一起責罰,他只是在子規的面前打得更用力,子規就這么看著淚流滿面的然也和忍住淚水的梔生。
待到差不多時,蔚太傅對子規說:“子規,你來,老夫有些累了。“
子規接過蔚太傅的戒尺,她走到梔生和然也的面前,看著發抖發紅的兩雙手,她怎么可能下得了手,蔚太傅冷笑道:“子規,什么時候你也變得目無尊長了嗎?”
子規惶恐的說:“學生不敢。”蔚太傅譏諷的說:“這南書院有你子規不敢之事嗎?”
子規不說話,因為她知道在一個滿口仁義道德而又在氣頭上的長者面前,無言是不二之選。
可欣冷眼看著子規啞口無言的模樣,她感到有些暢快,等她看到張揚站了起來,走了出去,她又感到無比厭煩。
張揚對蔚太傅說:“張揚愿意替梔生和然也代罰。”
蔚太傅深知適可而止,他看了下書院里面帶懼色的學子和平日伶牙俐齒此時卻一言不發的子規,他感到甚是快意。
他順著臺階而下,對張揚說:“很好,這才是男兒本色,老夫今日也只是小懲大誡,爾等好自為之,張揚,你進來聽課。”
就這樣,子規第一次被罰站,她并沒有覺得什么難堪的,因為她并無過錯,她邁著坦然的步伐,本想走到然也的旁邊,但梔生和然也為她空了一個位置。
子規走進那個位置,朗朗讀書聲響起,子規偷偷的握住兩個人的手腕,梔生和然也兩個人對視一笑,手也沒那么疼了。
蔚太傅走后,大家都送來了關懷,然也抱著張揚哭了,有人到白太醫那拿來了藥和紗布,大家激烈討論一番后,表示無能為力,畢竟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于是,便忿忿不平的回家了。
然也無精打采的和張揚他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著然也愁容滿面,梔生安慰道:“然也,我不也被紗布包著手嗎?”
然也搖了搖頭說:“我回去肯定要被我阿瑪再教訓。”
張揚摟著他的肩膀說:“有什么事,就來找我,我什么時候都在。”
子規和梔生也看著然也點點頭,然也本想握住拳頭,表示他不怕,但是手好疼的,他撇著嘴,張揚揉了揉他的頭發。
三個人把然也送到蔚府,然也可以說一步三回頭,而張揚、子規和梔生一直在,然也不放心的進了自家門。
張揚、子規和梔生像是心有靈犀似的,總覺得然也會再確認,果不其然,然也探出頭張望,見到大家還在,他這才完完全全放心了。
到林府的門前時,子規看著梔生的雙手,問他:“那你怎么辦?”
梔生一臉得意的說:“我額娘是不會打、罵我的,她只會心疼我。”
張揚拍了下梔生的肩膀說:“得虧這話沒讓然也聽到,否則他又要暗自神傷了。”
梔生看著自家大門說:“好了,現在我要回去讓我額娘疼一疼了。”說完向子規和張揚揮手道別。
張揚走著走著問:“子規,你覺得你和可欣的關系還好嗎?”
子規笑著說:“當然好了。”張揚聽后立即轉移話題,他說:“今日梔生和然也真是太可憐了。”子規也點了點頭。
梔生和然也親身體會到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為手疼實在不能寫字,溫太傅和葉太師便免了他倆手寫的功課,不止如此,葉太師還親自替他們說情,讓蔚太傅也免了他倆近期的功課。
梔生和然也嘴里哼著歌,但苦了張揚和子規,因為蔚太傅把怒氣轉移到了張揚和子規這里,節節課都提問張揚和子規。
然也和梔生大言不慚的表示:能者多勞,就像他們倆,多受了皮肉之苦。
行吧!反正子規和張揚都答得上來。
今日子規約了可欣去逛集市,兩人來至一家香粉店,可欣把弄著一個胭脂盒,假裝漫不經心的對子規說:“子規,我有件事要告訴你。“
子規看到一個雕刻了芙蓉花的瓷器粉盒,不由得笑了笑,聽到可欣的話,便說:“你說,我在聽。”
可欣遲遲沒有開口,子規轉過身看她,見她欲言又止的,便握住她的手。
可欣閉上眼睛,用兩人聽到的聲調說:“我有喜歡的人了。”說完睜開眼睛,只見子規臉上滿是好奇與喜悅。
她笑著說:“你要不要告訴我是哪家的公子呢?”
可欣抿著笑意,紅著臉,輕輕地說:“三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