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救趙,應該是勝利了吧,否則如何勢力大漲,還逼得兒子劉邦要赴鴻門宴呢?
劉執嘉懷著疑問,分析著傳來的各種信息。
原魏王咎的弟弟魏豹堅持在魏地抗秦,被楚懷王以盟主身份封為魏王。想來他抗秦會更積極,也肯定會聽從命令發兵救趙的;
齊將田都、故齊王建的孫子田安沒有聽齊丞相田榮的命令,也發兵救趙了。
這是怎么回事?
“田榮三兄弟厲害著呢,不過他不一定能讓齊國人都誠心順從他。”這是任敖來探訪他時說的。
任敖的話讓劉執嘉印象很深,因為有個名字他似乎很耳熟,可一時想不起來?
這三兄弟雖然也姓田,卻只是齊國王室的旁支貴族,是狄(今山東濟南高青縣)地的豪強大戶。
老大田儋,在陳勝部下周市攻打原來魏地擴展到齊國的狄地時,殺死縣令起義,然后自立為齊王,趕走了周市的軍隊。
周市擁立的魏王咎被包圍在臨濟時,深感唇亡齒寒的田儋,卻又親自帶兵救援,結果臨濟城被攻破后,魏王咎自焚、田儋被殺。
弟弟田榮收攏敗兵,逃到了東阿。是項羽和兒子劉邦帶兵打敗了章邯,救了田榮。可是,田榮聽說趁自己不在時,齊國人竟然立了原來齊王建的兒子田假為齊王,比自己哥哥田儋和自己要正宗多了,不由大怒。
他帶兵趕走田假,立哥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己為丞相,弟弟田橫當了大將軍。
田橫?其實什么田儋、田榮,劉執嘉聽了都懵懂,可唯獨任敖說到這個名字,心里一動——這個名字怎么似乎聽過?
之后,劉執嘉就更關注來自齊國的消息了。
田假逃跑到楚國,投靠了楚懷王;原丞相田角因為之前弟弟田間到趙國求援,就也跑到趙國去了。
項梁的兵敗身死,與田榮有一定關系,想來作為侄子的項羽,心里對田榮是懷恨的。
當初項梁派使者到齊趙兩國,請求共同出兵對付章邯,可已經趕跑田市自己當了丞相的田榮拒絕了。他要求楚殺田假、趙殺掉田角和田間,齊國才肯出兵。結果遭到楚懷王和趙國拒絕,齊國沒有出兵,項梁兵敗被殺。
現在,身為田橫副將的田都和故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沒有聽從田榮命令,帶兵救趙,與項羽合兵一處了。
“這說明田榮對齊國的控制力不夠啊?”劉執嘉心想。
如果項羽打敗章邯,順利入關與兒子劉邦爭奪天下,那一定就沒這田榮、田橫什么事了?最多是個攪局者而已。
等等!
劉執嘉想到這里,腦子里似乎靈光一閃,想起來了:田橫失敗、逃到海島、自殺獻頭給劉邦——田橫五百壯士!五百壯士自殺殉田橫!
歷史多么悲壯!可現在,我一定要想辦法阻止這悲劇的發生,我記住了這個耳熟的名字——田橫,將來我一定會幫你的!
“太公,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趙國巨鹿之圍已解了。”
任敖一臉激動地跑來說道。
“哦,好啊。”劉執嘉盡力做開心狀,對項羽這個劉邦今后最大的對手,心情是復雜矛盾的。
“這場對秦國的大勝,我們沛公也策應有功呢”任敖還是知道劉執嘉在想什么,又補充道,“沛公已經回軍碭郡,擊敗了王離的一支部隊。”
策應有功?
活在當下的劉執嘉清楚地知道,碭郡離項羽北上與章邯、王離決戰的戰場巨鹿中間,還隔著東郡和薛郡呢。真要策應,就應該到這兩個郡去,最好應該去巨鹿郡西邊的邯鄲郡,這才叫有力策應呢。
不過,知道了劉邦的動向就夠了,劉執嘉沒有質疑任敖對自己現在的主公劉邦行動的掩飾。何況,掃清碭郡附近秦軍,確實也消除了秦軍對彭城楚懷王的威脅,解除了項羽軍的后顧之憂。
“都回到碭郡了,離家又不遠,就不想著再回來看看。”劉執嘉沒說話,呂雉可忍不住了。
“嫂子,沛公現在剛好乘著秦軍大敗之際,快速西進入關呢——懷王之約你聽說沒?先入關者當王呢!”任敖笑著回答道。
“我不稀罕他當啥王,真要當了王那還得了?心里更沒這個家了。原來是整天當個小亭長不著家,現在又整天打仗不著家。不回來看我也罷了,這孩子可都是他親生的。”呂雉仍然沉著臉。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于世,你父親不也就沖他將來必定不凡才將你嫁給他嗎?他好了,你也跟著享福,是吧?你可是結發之妻,他不會虧待你的。有我在,他也不敢。”
劉執嘉知道呂雉的小心思,她是擔心劉邦在外面又會有女人,甚至再生孩子,所以以拐杖點地,加強語氣說。
任敖則在一旁尷尬地一時不知如何解勸了。
“哦,你說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二十萬秦軍,還俘虜了王離。這項羽怎么做到的?比他叔叔項梁確實要強多了啊!”劉執嘉的感慨發問,讓任敖適時擺脫了尷尬。
“這就要好好說說了,我借幾樣東西也只能說個大概。”任敖拿過幾雙箸和幾個陶碗,開始擺弄起來。
聽完后,劉執嘉才明白,這場巨鹿之戰,還真不是自己印象里簡單的砸個鍋、沉個船就贏下來的,里頭蠻復雜呢。
首先,秦軍幾乎是傾國之兵進攻趙國,但趙國為何兩個月都能守住巨鹿呢?
原來,王離率領的是守衛長城的北部軍,而章邯率領的是守衛都城咸陽的中部軍,兩軍共計近四十萬,如果全部合圍巨鹿,恐怕早就拿下了。
但是,首先是巨鹿城下,擺布不開如此多的兵馬;再有是王離首先打敗魏軍然后包圍巨鹿,章邯是后面趕來的,所以王離當然不想這功勞讓章邯分享了。
當然,章邯還是很大度,他在南邊守住從敖倉運糧到前方的糧道,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建起了幾乎嚴密的甬道運糧,并親自坐鎮,讓外圍的魏軍和列國援軍很難攻擊糧道,使得王離可以一心進攻巨鹿。而自己隨時可以“圍點打援”,畢竟自己的兵力也是二十萬,力量強大。
可是,王離不單想拿下巨鹿,還想著之后能繼續對付楚懷王的軍隊,再建立功業,所以對巨鹿他并不愿意花費太多血本強攻,而這讓趙國和其他援軍有了緩口氣的機會。
想來,在他當了項羽的俘虜之后,應該后悔不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