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大秦帝國之烽火狼煙

第三十六章 文信侯呂不韋(六)稷下別師,李斯入秦!

大秦帝國之烽火狼煙 熊zn 1743 2022-06-12 14:36:19

  趙都邯鄲,龍臺宮

  “真沒想到那賤商呂不韋成了秦國相邦,還招攬了大批門客?!壁w國太子趙郁調侃道。

  “莫說那賤商了,嬴政都成王了。”趙王丹次子趙偃吐槽道。

  “立了個少年為秦王,一介賤商成了秦國相邦,寡人定不會放過這伐秦的良機!”趙王丹嚴肅的說道。

  楚都陳郢,鳳宮

  “啟稟大王,不足四載秦國連喪三王,此時正是我關東六國可乘之機,應立即與其它五國合縱伐秦,收復失地!”柱國項燕將軍自信的諫言道。

  令尹陵陽君李園勸諫道:“大王不可呀,現在秦國已經迅速恢復了平靜,如今嬴政已經即位為秦王。”

  楚王熊完怒道:“哼,秦國遭遇如此大亂,竟然沒有傷筋動骨!”

  令尹李園附和道:“是啊大王,依臣所見,并未有何損失,其演武之勢斗志昂揚,未有受挫之態,如此看來秦國不可小視,此時攻秦,得不償失呀!依臣所見,此時不是伐秦良機呀!”

  “項柱國,你都聽到了吧,此時秦國一切井然有序,這時候出兵伐秦,也未必有所收獲。”楚王熊完言道。

  秦都咸陽,丞相府邸

  “你去替我做件大事,樊無期?!眳尾豁f說道。

  “丞相請吩咐?!狈疅o期拱手言道。

  “你即刻動身去齊國臨淄稷下學宮,將學宮的士子,無論何門何派,只要有才能,通通請到秦國?;ㄙM是小事情,關鍵是為秦國、為本相尋得大才呀。”

  “謹遵丞相令!”

  “稷下學宮的祭酒是聞名天下的荀子大師,他精研帝王術,你要想盡一切辦法讓荀子張口,為你引薦大才呀!”

  “天下一統前,對外交戰,于內馭民,俱有強國之效。若統一之后,依舊如此,我擔心全則必缺,極則必反。所以,我欲著一部大書,作為秦統一天下之政綱,以此書來教導后世君王,治理天下,唯其如此,大秦之天下安穩,千秋萬代,我之愿也!”

  齊都臨淄,稷下學宮

  當嬴政在咸陽登基即位時,將輔佐他成就帝業的謀臣李斯已在稷下數載,隨荀子苦學君王之術。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今日首論,大爭之世何為天道?”荀子向諸位士子提出了疑問。

  此時,齊王建正好在旁洗耳恭聽,拱手言道:“圣王以禮治國,統馭萬民,如今我大齊井然有序。堯舜禹湯,察人性之善,以寬治民。故而圣王之道,是為天道也?!?p>  韓非子反駁道:“周治天下八百年,五霸迭起,群雄紛爭,天子束手無策,終而宗廟被毀,淪為世人笑柄!”

  “應當無為而治,若天下君王,能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則世道清凈,黎民自定。豈非無為而有為,無為而順其自然才是天道也。”

  “哈哈哈,大謬!天行有常,然人可制天命而用之,周代商始為一,后分封諸侯裂土神州,以致天下之亂五百余年爭斗不休,大地瘡漉生靈涂炭,燁燁震電,不寧不念,天下重歸統一乃天命所歸,亦是人心所向,放眼七國為王者,俱有一統天下之野心,大爭若此,安能無為而冶?”李斯懟道。

  “既如此,我等必將襄助國君,報效母國,方不負我畢生所學?!表n非子言道。

  “英雄伸展,何必拘泥于母國,士乃天下之士,當順應天道,乃天下一統之勢,推波助瀾,尋明君,輔強國。”李斯自豪的言道。

  “秦國精誠求賢,此番前來,凡稷下學士入秦者,車馬以迎,百金相送,入秦之后,并有厚祿高爵,虛位相待。”樊無期在稷下學宮門外喊道。

  李斯對韓非子說道:“學以致用是我的宿命,你這韓國公子該回母國,近日的河外之戰勝秦,已保韓國一時平安?!?p>  韓非子遺憾的答道:“現今這天下,六國雖屢屢合縱,但只能讓秦國退入函谷關中,秦國必會復出的一次比一次而猛烈,這一百余年以來,秦國越來越強大,而其它六國卻氣若游絲,天下一統的時日不遠了。秦國經孝公變法百余年的經營,國土已經超越了六國的總和,而且國力在七國之首,只需再出一倆位賢王,其它六國必定會被秦國收入囊中?!?p>  “李斯你他日位極人臣,韓國無須憐憫!”

  “李斯,你志在天下,整日把你關在這學宮里,為師心中不忍?!避髯討n愁的言道。

  “日月交替,斗轉星移,起落分合,此乃天道循環。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之一生,放之寰宇,猶如稊米在于太倉,若能以已之力欲狂瀾,應天道,拯萬民于水火。其光照千古,生為幸甚,死為無憾?!?p>  “李斯欲投明主,而實力和雄心吞并天下者,唯有秦國!”

  “如果秦國一統,你該如何治理這浩浩九州,巍巍天下?”

  “真正的天下大一統,在于王道一統,帝位一統,治權一統,政令一統、華夷一統、文化一統。天下一家。”

  “是呀!這分封制早已植根在士大夫心里了,你所受的阻力不亞于掃滅六國吧?老夫唯獨你此志不改!果然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呀,稷下學宮眾多士子才能都不如你呀!”

  “荀夫子的教誨,李斯終生不忘!”

  遠在東海之濱的李斯,從此踏上了西去秦國的道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巧家县| 万源市| 北票市| 济宁市| 西峡县| 财经| 丹凤县| 广饶县| 舟山市| 娄烦县| 玛沁县| 巨野县| 横山县| 义乌市| 河南省| 枣强县| 荆门市| 拜城县| 郓城县| 克拉玛依市| 罗平县| 安图县| 夹江县| 黄陵县| 县级市| 和政县| 神池县| 湖口县| 海丰县| 金堂县| 湘西| 玉环县| 霍州市| 突泉县| 基隆市| 玉溪市| 原阳县| 邵武市| 乐安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