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聲東擊西
魏軍度過遼水,駐扎下寨離遼隧五十里外的位置。
司馬懿坐立于軍帳中,交給牛金一枝令箭,沉聲道:“你自取一軍領三千輕騎,把我魏軍的旗幟多帶些,大張旗鼓的四處列張,在遼隧城前后左右的山林中穿梭,做佯攻之狀,誘他們出城追擊,引至東南一面,知道么?”
牛金點頭應是,快步走出營帳。
司馬懿又面向胡遵,道:“你我則等待燕軍主力被牽引開后,由北端渡河,直奔襄平城,生擒公孫淵。”
胡遵點頭稱善,笑道:“燕軍主力掉在遼隧,我們直奔襄平城,楊祚所率的主力必棄遼隧以救襄平,這一招不僅兼得引蛇出洞,還有圍魏救趙之謀。”
司馬懿為人陰險狡詐,深諳聲東擊西之策,當年為擒孟達,先修書好言勸解,讓孟達陷入兩難之地,同時星夜兼程,不顧疲累致死的士卒不斷增加,抵達后又僅用十六天生擒孟達。
堪稱三國第一閃電戰以及戰略心理大師。
他淡淡一笑:“除諸葛亮之外,無人值得老夫費心勞神。公孫淵一介匹夫,反復小人,不足為患。”
遼隧城下,牛金引領三千人在城下騷擾辱罵,旌旗藏匿于山林中若隱若現,好似千軍萬馬。
牛金大聲道:“公孫淵及以下反賊,出城領死,與我決一死戰。”
只見城頭上方,楊祚探出頭來,以手撫女墻,冷笑一聲:“閣下是誰,竟敢口出狂言?”
牛金臉現傲色:“你們不過是縮頭烏龜罷了,有何恩惠打聽我的名字?太尉命我率人前來同你們會獵,生擒公孫淵者免死。”
楊祚嗤笑一聲:“燕王受及天恩,豈是你這粗鄙之人可以直呼名諱的?”
牛金像是聽見了天大的笑話,“公孫淵不服王化,竊居神器,小小的遼東自立為王,爾等不知悔改,偏要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我魏國師出有名,不惜橫跨千里討伐,為的是國家安定。你呢,不過是為一己之私。”
楊祚的身后是三十架床子弩,此時都在燕軍士兵有序的裝填橛子箭,不約而同的瞄準了城下的牛金。
他低聲詢問身邊的燕軍伍夫長,說道:“到七百步了么?”
“到了,隨時可以發射。”
伍夫長吩咐眾人調整角度,床子弩的一端從女墻悄悄探出,同時對準了牛金。
楊祚臉上露出狡詐的笑容,暗想世子發明的這個床子弩一經問世,便是射殺魏國后將軍為奇功啊。
當即點頭道:“發射。”
牛金正在城下提槍怒斥,大義言言,試圖引楊祚主力出城。
突然,他就瞧見城樓的女墻箭樓口探出來一支又一支的巨大箭鏃,與長矛粗細毫無分別。
他心中升起不好的預感:“那是什么東西?”
隨著楊祚的一聲“發射”,三十支橛子箭自城頭飛落,牛金瞪大了眼睛,連逃都來不及逃,便同身旁的十名親兵被射了個正著。
牛金不敢置信地望著胸口上插著的橛子箭,至死他也不能明白,這是如何能射出七百步之外的。
整個人在馬背上搖搖晃晃,仰天倒了下來。
“這——”
兵臨城下,兩軍交戰的陣前,前鋒當場被強弩射殺,魏軍登時群龍無首,上下大亂。
楊祚立即下令開城,掩殺魏軍。
城門打開,五千燕軍步騎沖出,魏軍軍心大亂,爭相掉頭逃跑,紛紛丟下旌旗,沒命價的狂奔。
燕軍從后面追擊,羽箭飛射,全體魏軍的后背都成了活靶子。
遼水北端。
司馬懿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探子回來只報:“太尉,燕軍主力已從遼隧城出來。”
他哦了一聲,露出笑容:“燕軍主力引向東南,現在即刻從北端渡河,直奔襄平。”
胡遵立即起身站起,命令大寨拔營。
遼水之北,司馬懿已暗中布置,通過征調、明搶、趕制等方式做了百艘小船。他可沒時間制造大型戰船,戰機稍縱即逝,趁著防線空虛,趁機度過。
司馬懿立于渡口,眼看著百艘小船自對岸來回往返,將魏軍一船又一船的運過對岸。他臉色平靜道:“太慢了,每艘小船只乘十人,輕便簡行,先占領對岸再說。”
百艘小船來回六七次,已先將五千名魏軍運送至對岸,不料便在這時,對岸的漫山遍野旌旗遮天蔽日,如潮水般的燕軍冒了出來。
司馬懿大驚:“這是怎么回事,主力不是調走了么?”
胡遵兀自反應不過來,有些訝然:“當真不可思議,怎會如此?后將軍明明已將燕軍主力引向東南方向。”
燕軍竄出來足有二萬步騎,公孫修跟卑衍策馬出來。
燕軍圍水列陣,弓箭手前后蹲成七排,將先行渡河的五千魏軍團團圍住。
司馬懿臉上變色:“快把對岸的士卒接回來,快!”
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兵法有云:半渡而擊之。五千魏軍三面皆是燕軍,身后是急湍的遼水,可謂是腹背受敵。
公孫修早就料到司馬懿會以佯攻之勢,將主力部隊引出遼隧,趁機北端渡水。諒他兵法謀略震古爍今,也想不到他是開了上帝視角的。
“放箭,給我射!”
公孫修立馬陣前,隔著數百丈寬的遼水,似乎瞧見了對岸中軍大麾下的司馬懿,心腸硬了起來:“不好意思,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的人頭筑京觀了。”
前后七排弓箭手一輪齊射,羽箭似如牛毛細雨落下,五千魏軍有的挺起盾牌擋下,有的悶頭沖殺,更有膽小的撲入遼水,為水流所卷走,溺死一大片。
一時間,遼水由濁轉紅,飄滿了魏軍的尸首。
五千魏軍傷亡三千有余,余下的兩千兵卒沒有勇氣再戰,丟下兵器投降。
公孫修本著“繳械不殺”的原則,對卑衍道:“俘虜全部扣下來。”
卑衍一顆心不由得砰砰亂跳,連聲道:“是,是。”
百艘小船根本來不及救援,漂泊在遼水上,眼睜睜的看著士卒戰死、淪為俘虜。
胡遵臉色大變,顫聲道:“太尉,這——末將愿提兵到對岸跟燕軍廝殺。”
“不必了,燕軍占據優勢,攻過去也是白白的增添傷亡,于事無補。”
司馬懿擺了擺手,遙望對岸,他畢竟年事已高,視線有些模糊,瞧不清對岸是誰的旗幟,詢問道:“對岸的統帥是誰?”
胡遵道:“從旌旗上看,是公孫淵的兒子,公孫修。”
司馬懿起身站起,淡淡道:“此人多大年紀?”
胡遵一愣,說道:“公孫淵四十上下,想來他的兒子也就是弱冠之齡。”
“了不起,居然能看穿我的聲東擊西之策,反將老夫一軍。”
司馬懿頗為感慨,擺了擺手,“也罷,折損了幾千兵馬,算不得什么。老夫原以為對手是公孫淵,沒想到區區一個黃口孺子,竟有如此能耐,先行撤軍吧。”
胡遵一愣:“太尉,咱們不反攻么?”
司馬懿搖頭道:“我軍接連受挫,銳氣已喪,燕軍列水為陣,可擊我軍于半渡之間,此時反攻,與送死何異?先行撤軍,安營扎寨。”
胡遵立即傳達撤退的命令,前軍變后軍,后軍變前軍,擂鼓大震,鳴金收兵。
公孫修遙看司馬懿鳴金收兵,心情激動不已,大聲喊道:“司馬老兒,你怎么跑了?”
可這一聲傳不了多遠,他就上氣不接下氣。
卑衍道:“世子,若想讓魏軍聽到,由傳令兵同時放聲大喊即可,否則隔著幾百丈是傳不過去的。”
公孫修登時醒悟過來,尷尬一笑,對卑衍低聲囑咐:“你讓幾百個嗓門大的士卒同時喊幾聲——”
魏軍悶頭撤退,司馬懿神色平靜的躺在大車中,突然便聽得后方的燕軍隔水大喊,隱隱約約的傳來,接著便如同潮水般涌來:“太尉慢走,巾幗婦人之飾尚未取走。”
魏國青龍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跟司馬懿相持,司馬懿選擇避而不戰,諸葛亮沒能取得兩軍相爭的戰機,命使者送了一套女裝給司馬懿,嘲笑其不敢應戰。
胡遵臉上變色,這話可當真是打了司馬懿的臉,他偷偷望向司馬懿的臉色,卻見平靜的臉上露出了滲人的笑容。
司馬懿仰天大笑,笑聲殊無喜悅之意,只把胡遵嚇得戰戰兢兢,深知太尉城府極深,且喜怒不行于色,愈是生氣,愈是滿面笑容。
司馬懿笑完后,神色收斂:“遼東有此人物,待老夫攻破襄平,必屠盡公孫氏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