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洋逃往海外
朱柏命令留下來的這個錦衣衛,速回京中匯報此地情況,讓吏部重新指派一個人來。
一個小小縣令因為目無王法,被親王當街斬殺,這種事情不用經過朱元璋了。
另外還要帶消息給蔣瓛和秦淮酒家的老鴇,讓他們隨時關注著撒滿教徒。
有任何風吹草動就要及時匯報給朱柏。
朱柏安排完畢,看著此時還站在這里的方孝孺。
此人名氣很大,能力出眾,也是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
可謂很慘。
朱柏現在是可以收他做自己的幕僚,他一個人可以抵得上半個朝堂。
朱柏的確收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大,沒有一個大才是不行的。
但現在還是有些擔心方孝孺,他太正直了,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和將來燕王朱棣要做的事情一樣,都是不符合禮法的。
在方孝孺眼里正統就是正統,朱柏和朱棣一樣,靠著正統是得不到皇位的。
除非朱元璋重新改立太子,這顯然不可能。
所以方孝孺跟在自己身邊絕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說不定哪天他見勢頭不對,一紙奏折就交到了朱元璋手上了。
另外還有一點,這是朱元璋留給太子朱標的,自己截胡了,那會不會讓朱元璋產生對自己的懷疑呢。
現在他的一切都是朱元璋給的,朱元璋也隨時可以收回去。
所以借雞生蛋,千萬不能把雞給弄丟了。
朱柏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不留下他了,這不是自己能夠消受的,只是如果有那一天,自己成了天下主,可能不會要他十族的性命吧!
朱柏看重他的能力,也看重他的氣節,但道不同不能為謀,只能將此人留給朱允炆了。
方孝孺依然站在這里,朱柏客氣地說道:“方先生,還沒有走啊!”
這話已經很明顯是送客了,方孝孺卻是不慌不忙,也不失讀書人的莊重。
他雙手拱手行禮一拜,道:“在上不言,在下何敢妄動,湘王未曾指示,某不敢擅行。”
果然,就是這幅傲骨,現在還只是 20歲,再過幾十年,他大權在手,將是更加孤傲。
罷了,殺又殺不得,留也留不得,朱柏一招手讓他走了。
沒有辦法,朱元璋點名要的人,自己怎么能去動呢!
不過,方孝孺不是一個不會感恩的人,他去而復返給朱柏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消息。
“湘王,李洋不在蘇州!”
朱柏大吃一驚,問道:“怎么會呢?”
“此乃是我的好友信中告知,他原本是想去找姚廣孝,但此人消息面廣,已經知道了京城中發生的大事,此刻他再去見李洋,那一定會引火燒身的。
于是,姚廣孝依然在北平,李洋見姚廣孝不來,知道猜到京城已經事發,他也已經暴露了,又無處可去,于是駕船流竄海外去了。
本朝有海禁,所以官差發現時,也不敢去追,眼睜睜看著他漂洋遠去。”
朱柏知道姚廣孝儒釋道三家都通,他和宋濂也是好友,而方孝孺的恩師就是宋濂。
這也是為什么朱棣打進金陵城的時候,姚廣孝讓他不要殺方孝孺,一則是方孝孺是所有讀書人榜樣,一則是方孝孺有才,也是他的好友。
現在跑了李洋,那蘇州之行也就沒有必要了。
朱柏再一次見識了讀書人的厲害之處,就算是困在這小縣城,對于天下事他們也知道。
而且各種恩師,同考,好友等,互相之間形成的派別也是復雜,怪不得明朝到了后期,就成了文官們的天下了。
朱柏謝過了方孝孺,方孝孺也覺得報了朱柏的救命之恩,兩人也就各不相欠了,將來在戰場上見到也就不必手下留情了。
其實方孝孺還有一件事沒有說,他藏在了心底,那就是他看朱柏有人君之象。
之前他們一幫文人對酒當歌的時候,夜觀天象,也看到了紫微星旁有一顆帝星升起。
而且明亮異常,大有蓋過帝星之兆。
姚廣孝也同樣說過此話。
方孝孺平時和姚廣孝也會有書信往來,當然大多數都是交流學問。
可是方孝孺沒有將朱柏的這個象以及自己的猜測告訴姚廣孝。
這就是幫了朱柏一個很大的忙。
要知道現在燕王朱棣自然是造不了反的,但姚廣孝那些儒釋道各種名流朋友很多,要是聯合起來要彈劾一個人,還是很容易的。
雖然以朱元璋的性格,朱柏死不了,但至少會讓朱柏失去現在的權勢。
等到了沒有權力,只是一個藩王的時候,那就只是一只小綿羊了。
所以這一點,方孝孺還是厚道了。
因為他現在的想法也很簡單,所謂正統,那就是朱元璋將位置傳給誰誰就是正統,現在當然是太子朱標。
但只要朱元璋一天沒有死,這就不是一定的,所以他不說,也是不想整錯了人,
萬一朱柏會繼承正統呢,萬一太子朱標有什么三長兩短呢,這一切還是聽天意吧!
其實姚廣孝也在找這個人,他要幫助燕王朱棣,就要為他掃除障礙。
他已經知道朱標會是短命之象,所以自然是要為朱棣謀的,至于現在朱元璋面前的大紅人湘王朱柏,姚廣孝也是見過的,依然是短命之象,不足為懼。
他不會知道事事都有變化,如今的朱柏已經不是之前的朱柏了。
現在朱柏要重新規劃自己的行程了,反正李洋已經逃了,那就進行下一步計劃吧。
不急于回京,就去自己的藩地吧!
這里才是自己的老窩,以后還要從這里開始自己的宏圖大業啊。
朱柏殺了人之后,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懼,他不想自己的生命被別人來主宰。
于是他要自己給自己做主,身為藩王要么是那個至高無上的人,要么是那個被打擊的人。
沒有別的選擇,普通人可以做回老百姓,藩王們沒有選擇。
朱柏稍微休整了一下,就出發前往自己的封地。
這是有朱元璋許可的,那就可以高調行事,為了怕被不長眼的縣令又認錯,所以他穿上了湘王的衣服。
就這樣大搖大擺的出行了,寧海縣的百姓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胖縣令是真的碰到釘子了。
一切似乎都不用自己解釋了,就這一個身份就能證明一切了。
可是朱柏想不到的是,正是因為這個動作,他被人給盯上了。
寧海縣離金陵城近,所以這里人員復雜,此刻一間普通的茶館二樓,幾個在這里等消息的蒙民,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他們穿著奇異的衣服,和之前的探馬軍司是一樣,這個茶樓就是他們接頭的地方,而那個送信的人,顯然已經遲到了很久了,他們已經換了幾次茶都喝得沒有了味道了。
怎么送信的還不來,他們不知道送信的人已經燒成灰了。
就在這時,朱柏的車馬路過了,這次他不再走小道,要走官道了,他要摸清這些路的路況,有利于以后戰略部署。
而這些探馬軍司,看到了一個親王,這對于他們來說,可是極大的誘惑,不管有沒有指令,他可是朱皇帝的兒子,把他綁了,對于北元朝廷這都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幾人一對眼,打定主意,就準備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