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老大臺的影響力
突然一則小道消息開始在隆國流傳,之前楚才浩所寫的那篇《少年隆國說》的文章已經被選中.....
這個時候不光只是D縣這么一個小縣城了,整個華夏都陷入瘋狂,畢竟一個十八歲作家的文章入選這件事情太瘋狂了,直接讓人懷疑其真實性,是不是愚人節到了。
“自然是真的,《少年在隆國說》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就引發巨大轟動,被各大報刊、電視轉載,很好得弘揚了愛國精神,經過多方面商討,也就是昨天審核正式通過,最終確認。”
嘩~~
記者在找到有關領導,得到證實后,一片嘩然。千言萬語,再得到消息的瞬間,眾人大腦只覺得一片空白,最終化作兩個打星字。
這可是文章被選上,要知道這個榮耀就連一些一流作者都沒有獲得過的殊榮。
雖然入選沒有錢拿,但其中的好處可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第一就是名氣,要知道全國多少初中生,學習的時候,老師叫預習這篇課文,自然需要介紹作者的相關資料,這樣就無形之中擴大了他的影響力;
第二就是社會地位的提升,能和這些人并列在其中,無形中拉伸了其社會地位。可以說楚才浩又很好的碰瓷了一堆名人。
拋開這兩點,難道不覺得自己的作品入選了著是一件非常值得得瑟的事情嗎?
以前翻開課文的時候都是學習別人寫的文章,而現在終于輪到是別人學習我寫的文章了,甚至可能還需要全文背誦。
想象一下你自己寫的文章,別人站在全班進行朗讀背誦,一想到這種畫面,這種爽酸感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再得到正實的記者有的甚至激動得發抖,恨不得立刻跑到D縣狠狠的抱住楚才浩親上一口,大新聞帶來的就是升職加薪,可想而知,今天新聞一經發布絕對會風起云涌,記者已經能想象市面上得到消息后的火爆程度了。
現在這些記者心中當真是愛死了這么少年天才,前幾天才剛剛貢獻了一個大新聞,今天又爆出來了如此大的新聞,這密集程度,就像新聞制造機一樣,一件一件的往外生產,就沒停歇過。
腦中已經開始在盤算起各式各樣的新聞標題:《楚才浩作品入選》,不不不.....這個太普通了太沒有亮點了,要來就來一個更有震懾力的標題,
比如《震驚,十八歲作家超越無數一流作家》
嗯這個還是欠缺一點爆炸性,那就這個題目《得到證實,楚才浩疑似多首詩詞入選》。
一眾記者采訪結束后,迫不及待得都想趕在眾人面前寫稿發稿,搶占第一手新聞。
.....
H國,SE市。
李澤俊和文俊賢是詩詞同好會的一員,他們倆有一個共同愛好那就是酷愛隆國古文化。
他們兩人平常沒事的時候就喜歡逛書店,當兩人結伴剛走進書店時,就看到店里擺了一個掛著印有楚才浩照片的支架,上面用中文寫到《黑神話:楊戩傳》震撼來襲。
李澤俊作為隆國萬事通,他自然知道楚才浩和這本在H國十分大火的書籍,之前也同樣好奇買過第一本《悟空傳》看看,卻覺得并不是自己的菜,里面通篇的中二氣息,實在是欣賞不來,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
看著自己的好友饒有興趣的翻閱著《楊戩傳》,李澤俊搖了搖頭:“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好看的,真不明白你們是怎么想的。”
書店老板看到了兩個人進來,顯然十分熟悉李澤俊,熱情招呼:“澤俊,楚才浩寫了一本古詩詞的書籍,你平常不是對這些很感興趣嗎?想不想看看?”
李澤俊不屑的搖了搖頭,頗為傲慢的說道:“現在的隆國還有人會寫古詩詞的嗎?”
書店老板聽后不置可否,抽出書架的一本書籍,遞了過去,神秘的說道:“看了再說,這本書絕對要讓你大吃一驚。”
《楚才浩詩詞》。
看著這個封面,李澤俊眉頭一皺,真是不是量力,就你這個通俗小說作家也敢出詩集?
感覺看它一眼,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侮辱,有心想把它放回去,但看著書店老伯一臉期待的神色,強忍著吃大便的嘔吐感,敷衍的翻了起來。
越翻越慢,眼睛越看越認真....
“媽呀,真香!”
直到免費章節看完后,抬頭看著一臉笑意的書店老板,臉紅了紅,小聲說道:“這本我買了!”
等老板接過書本準備裝袋的時候,李澤俊想了想,從書架上拿過一本《楊戩傳》也放了進去,結完賬興高采烈的走出書店,準備回家慢慢品味。
文俊賢長嘆了一聲,只是看了試讀章節,就發現不管是深度還是文筆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合上《楊戩傳》,正準備推薦自己的好友也買上一本,卻發現整個書店都找不到其蹤影,不禁站在原地,迷茫的眨了眨眼。
.....
就像是大家約好的一樣,記者剛剛回到報社,準備趕稿的手,一個重磅消息,忽然而至——
楚才浩詩詞受到海外當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
這本經過楚才浩協商,由SX出版社和HN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楚才浩詩詞文集》,一經在海外發布,意外的受到亞洲儒文化圈學生和學者的追捧。
一時間竟洛陽紙貴。
《楊戩傳》在銷售狂潮的同時,也帶動了《楚才浩詩詞文集》,《楚才浩詩詞文集》又反哺了《楊戩傳》可謂是相輔相成。
廣大文壇人士紛紛通過報紙網絡表示支持,希望楚才浩再接再厲,為國爭光。
這算是比較稀罕的,楚才浩一路走來,可謂是充滿了爭議,喜歡他的很多,但討厭他的也不少,這次居然是清一色的盛贊,反而讓楚才浩十分不習慣,不斷得翻看著信息,恨不得有人批評一下,罵上幾句,心里才能踏實一點。
國際中文教育的領導們拿著手上的報告也是相顧無言,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開。
經營了這么多年的孔子學院成效,居然比不上一本《楚才浩詩詞文集》。
既然《楚才浩詩詞文集》身受海外年輕代的喜愛,也得到了了權威認可,算是根苗正紅,干脆開始主推楚才浩的相關書籍,同時一封認命楚才浩為孔子學院形象大使的認證書也相繼送到手上。
眾記者聽著這些陸陸續續傳來的重磅消息已經感覺麻木了,就像吃撐了的胖子,看見了這么一桌子美食,卻絲毫提不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