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沈浪如此篤定,陳輝心中直癢癢。
千金易聚,人才難得!
如果真能得到這么多的頂級人才,青陽學院將會一躍而起,成為大楚國最有名的頂級學院!
“有何妙計,還請沈先生教我!”
陳輝立刻起身,對沈浪拱手深施一禮。
“少爺,切不可如此!”
沈浪見到陳輝對自己行禮,嚇了一跳,連忙起身回了一禮。
隨后,沈浪也不廢話,直接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少爺,青陽鎮如今蒸蒸日上,已經成為臨近郡縣最有名的商業中心。論居住環境和硬件設施,已經足夠讓這些大楚國才子長期定居。這個,是先決條件。”
“其次,少爺的詩名才氣,已經名滿天下。我們可以趁勢為少爺量身打造一個‘當代詩圣’的頭銜,然后挽留這些大楚才子留在此地,每日研討詩詞歌賦。以少爺的能力,指點這些才子應該毫無問題。如我所料不錯,他們應該也樂意留下來聽講少爺的教誨。”
陳輝聽了,登時一愣。
以‘詩圣’的名義,教導這些大楚國的才子名士?
沈浪可真敢想!
如果陳輝真是詩圣,那倒無所謂,指點這些大楚才子應該是順手拈來。
可問題是,陳輝只是個熟讀背誦了唐詩宋詞的普通人,雖然對于詩詞也有一定鑒賞水平,但如何能跟這些專業的大楚才子相比?
時間短了,尚能敷衍。
時間長了,定會露餡!
“不妥,不妥。我身兼數職、終日忙碌,哪有時間待在青陽學院?”陳輝連連搖頭。
沈浪卻說道:“不需要少爺一直待在青陽學院,只需要您有空了,每隔數天召開一場研討會就行。屆時,或者發布一首新詩,或者講述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詩詞見解什么的。跟青陽學院相關的具體事宜,可以交給我和帝安然去辦。”
“帝安然?”
陳輝聞言一愣:“此人身份非比尋常,他會愿意留在青陽學院幫我們嗎?”
“少爺有所不知。”
沈浪解釋道:“帝安然實際上是大楚國當今陛下的四皇子,真名叫做朱安然。因為如今的朝堂,派系林立、諸子奪嫡,四皇子不愿意卷入其中,因此離開帝都暫居于靖王府。短時間內,他是不會返回帝都的。”
說到這里,沈浪復又看了陳輝一眼。
“靖王如今為了出兵剿匪,落了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已經成了朝堂議論的中心。四皇子為了避嫌,這才留在青陽鎮。只要少爺出言相勸,他肯定愿意出手相助,安頓住那些大楚才子。”
“原來如此。”
陳輝雖然有猜測,帝安然是四皇子。
但如今聽了沈浪的講述,發現帝安然真是帝室貴胄之后,還是忍不住感慨出聲。
“朝堂局勢如此復雜,沈先生卻能了如指掌,真是令人佩服。”
“說來慚愧。”
沈浪卻搖頭道:“朝局兇險,我也是不愿被牽扯其中,這才罷官歸鄉,來到了青陽鎮。”
“既來之,則安之。”
陳輝安慰道:“有沈先生相助,大事可成!以后,還希望先生多多教誨,不吝賜教!”
“豈敢,豈敢。”
沈浪連忙拱手謙遜。
其實,沈浪也是一個心高氣傲之人,自認為謀略才識,獨步天下。他完全是看不慣朝堂上奸臣當道、小人橫行,這才罷官歸鄉。
后來,他加入青陽鎮也是因為陳輝這個年輕人志向遠大、又很有意思,這才留下。
但,隨著他跟陳輝的接觸越多,就越發現陳輝的深不可測。
跟近乎全知全能的陳輝相比,沈浪感覺自己啥也不是,頂多也就是個賣弄小聰明的陰謀家罷了。
因此,沈浪是對陳輝非常服氣的,他也想盡其所能的幫助陳輝,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
“沈先生方才所言,我已經了解了。”
陳輝沉吟了片刻之后,開口道:“我不久之前,剛剛跟帝安然見了一面,并跟他相談甚歡。由我請他出面幫忙,應該問題不大。只是……”
說到這里,陳輝有些顧慮的看了沈浪一眼。
“詩圣之名,讓陳某擔著,是不是有些名過其實?即便陳某愿意擔當這個名號,普天下的眾多才子,也很認同吧?”
“少爺不必擔心,我自有辦法。”
沈浪說道:“驛站之中,一般都有通行于天下的信使。我只需將少爺寫過的詩詞,謄抄給這些信使,讓他們散布于全國各地的州府郡縣之中。要不了多久,少爺的詩歌名篇便會天下傳頌,何愁得不到詩圣之名!”
“讓信使,把我的詩詞散布到全國各地?”
陳輝聽了,神色忽的一動。
“這不是新聞報紙嗎?”
“嗯?什么是新聞報紙?”沈浪一愣。
“咳咳,就是一種紙質版的新聞媒體,可以將最近發生的新鮮事情,以及一些國家大事都印刷上去,然后散播到全國各地進行售賣……”
陳輝盡量簡單的跟沈浪解釋了一下新聞報紙。
結果,沈浪聽了之后,一雙眸子更亮了!
“如果按照少爺的這個想法,我們豈不是可以控制全國各地的輿論了?妙啊,妙啊!以前的全國驛站里,只有少量的官方通報,沒什么意思。如果以新聞報紙的方式,到處刊發一些新鮮有趣的事情,以及詩詞歌賦、評書小說之類的東西,定然可以火爆全國!”
說到這里,沈浪興奮的原地打轉,口中念念有詞。
“銷售報紙,不光可以賺錢,更可以大大宣傳我們青陽鎮!而且,還可以在上面刊登一些對我們有利的消息,控制住民情輿論,簡直是一舉兩得!少爺,我懇請您將這件事情交給我去辦!一個月內,我保證讓咱們的新聞報紙暢銷全國!”
“好,此事就交給你去辦。”陳輝立刻拍板。
沈浪拱了拱手,便匆匆離去了。
不過,陳輝看著沈浪離去的背影,心中卻苦笑了一聲。
新聞報紙雖然是一個效果很強、利潤很大的行業,但在這種交通不發達的古代,真能辦起來嗎?
而且,即便要辦,青陽鎮至少也要為此添加一個造紙廠、印刷店吧?
說不定沈浪常駐的那個驛站,以后就直接變成青陽鎮的外交宣傳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