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平行世界
這11維世界的11個維度分別指的是:1個時間維度,3個引力維度,1個電磁力維度(在這個維度上,可以統一引力和電磁力),2個弱力維度,4個強力維度。
這11個維度中,其中時間維度和引力維度共同組成了人類生存的宏觀世界,而剩下的六個維度,弦理論物理學家們認為,它們蜷縮在極小的空間內。
或許存在于“卡拉比-丘空間”內吧……
因為廣義相對論指出,力實際上是空間彎曲,所以除時間維度外,另外10個維度皆是空間維度,所以11維世界又叫10+1維時空。
這就是高維世界的出現和發展,其中并沒有出現所謂的“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一詞,最早出現于1957年,艾弗萊特的博士論文上。
當時還不是叫“平行宇宙”,原名叫做“多世界”。艾佛萊特的那篇論文,也是現在量子力學中“多世界詮釋”的前身。
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之后,“愛因斯坦-玻爾之爭”漸漸來到了尾聲。“實在論”沒有了領軍人物,“量子論”迅速的在物理學界蔓延,“哥本哈根詮釋”漸漸的成為量子力學中的正統理論,一直至今。
不過在“哥本哈根詮釋”高歌猛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1957年,年僅二十四歲的艾弗萊特在看到哥本哈根詮釋之后,并不認同哥本哈根詮釋對于微觀粒子的解釋。
他認為微觀粒子在被觀測后并沒有坍縮,而是微觀粒子和觀察者形成了一種糾纏,當微觀世界的結果被探知時,不同的結果分裂到了多個世界。當前世界的觀測者,只能觀測到當前世界的微觀粒子。
比如薛定諤的那只貓。
按照多世界詮釋,薛定諤的貓在未被觀測時,是處于生死與的疊加態中,當打開盒子之后,貓和人之間形成了一種糾纏,活著的貓和看到活貓的人在一個世界,而死掉的貓和看到死貓的人分裂到了另一個世界。
對于這種解釋而言,每一次未知答案的揭曉,都是一個世界的誕生。
這難道就是宇宙無限膨脹的原因!難怪宇宙的膨脹速度會超光速……
雖然現在“平行宇宙”一詞家喻戶曉,但是這篇論文并沒有在當時引起轟動。
即便是艾弗萊特賦予了這篇論文完美的波函數推導,即便是艾弗萊特的導師恵勒很是看重,甚至帶著寫篇論文拜訪了哥本哈根詮釋的掌門人玻爾,但是這篇論文在當時還是無人問津。
……
自“平行宇宙”一詞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平行宇宙”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猜想和解釋。有人將“平行宇宙”理解為一種維度,時間之上的一種維度。
這些人認為,人類的時間是單一不可逆的時間線,而平行宇宙則是從時間的某一點散發出無數的可能性,這無數的可能性,組成的時間面或者時間體。
而時間線、時間面和時間體,對應著時間上的三個維度。就像在空間一樣,一維是線、無數的二維線組成了二維的面,而無數三維面又組成了三維空間。
同時在時間維度上的高維世界的人,可以隨意的穿梭時間。
仔細想想,平行宇宙竟然有一種人生模擬器的感覺。從無數的可能性中,挑選一種可能性生活。
如果將平行宇宙理解成時間上的三個維度,平行宇宙可以覆蓋五維世界、六維世界、七維世界。
可是這種理解,很容易會出現一些問題。
如果空間上的線是一維世界,為什么時間上的線不是一維世界?
人類生活在3+1時空之中,是否存在1+3時空呢?
七維以下的世界也不再單一,而是變成了空間和時間的排列組合。
這種將平行宇宙理解為高維世界的說法,似乎沒有任何的理論支撐,而且存在很大的思想漏洞。
除了把平行世界理解為高維世界外,關于低維世界的說法中也有許多的誤區,比如一維生命,二維生命……
首先物理學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低維世界的說法,納米材料嚴格來說不能稱為低維材料,因為納米材料的尺寸已經大于分子結構,不僅不是低維材料,甚至都不在量子領域,納米材料就是經典世界中的材料,只是尺寸有點小。
低維世界是因為高維世界的說法出現后,再加上宇宙源于奇點成為宇宙形成的主流理論,低維世界就這樣理所應當的出現了人們的視野中,沒有一點點防備,沒有一絲的顧慮,也沒有讓人感覺到絲毫的突兀,并且把奇點設定成為零維。
其次如果拋開了時間維度,低維世界不應該有生命的說法。脫離了時間維度去討論生命,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時間,何來生命?
那些所謂的一維生命、二維生命,其實在說的時候,已經默認了是1+1維生命,或者2+1維生命……
在高維世界中還有一種理論,叫做投影理論或者切面理論。
比如點是線的投影或者切面,線又是面的投影或者切面,面又是體的投影或者切面。
所以很多人理所應當的認為,如果一個“特殊物體”的投影或者切面是體,那么這個“特殊物體”就代表著高維世界。
可能這種理論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熟悉,但是這種理論下的產物很多人肯定很熟悉:超立方體。
超立方體就是人們想象中的“特殊物體”。
關于這兩種理論,不能說是錯誤的,畢竟想象力是沒有錯的。可是如何去驗證,就只能就給時間了。
不管高維世界是什么,也不管現在平行宇宙被人們主觀的賦予了多少的意義,只是從平行宇宙和高維世界的出現上來看,這兩者沒有關系。
平行宇宙是從微觀世界而來,而高維世界是從大一統的愿景而來。
在現在的物理學中,大一統理論不止一種,但是“超膜理論”是其中最火的一種理論。
只是從“超模理論”的出現和發展來看,這是一個沒有根基的理論,它的出現是假定四大基本力統一,假定存在更高維度,在高維世界中才存在的一種理論。
可是現在四大基本力沒有統一,高維世界也沒有被發現。
雖然“卡拉比-丘空間”被丘成桐教授用嚴密的數學邏輯證明了是六維空間,但是物理學和數學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就像“阿基里斯悖論”一樣。
所以“超膜理論”更像是一個空中樓閣,美麗卻不實際。
當然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出發,出于嚴謹的態度,誰都不能說“超膜理論”是錯誤的。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有可能真的尋找到“超對稱粒子”,“超膜理論”被證明是對的。
不過也有可能在百年之后,人類回顧物理學的歷史,會忍不住的可惜的嘆道:“21世紀是物理學走向歧途的一個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