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日晟也是一股寒氣,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兩人都沉默半響。
楊日晟并沒有忘記這次來的目的。
這才問道,“別談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了,既然我們決定考朝廷的官,還是說說北唐和朝廷考試的不同吧,有備無患。”
張龍華也點點頭,“說起不同,主要在于北唐的考試一般都考儒家經典,而朝廷除了考儒家經典以外,還加考前四史,但是題型一樣,第一天同樣是考的是貼經(填空)。”
楊日晟苦笑了一番,“考史書?這可不妙,這四部書字數實在是太多了,一個月不知如何能背誦?”
張龍華笑了笑,起身從桌面上拿出幾張寫滿字的紙遞給了楊日晟。
楊日晟仔細一看,原來是年表,從三皇五帝一直到司馬炎篡位。
以及一些官職構成。
疑惑的看著張龍華。
張龍華哈哈一笑,“皇帝自然知道背這些史書太過困難,據說有二百多萬字呢。誰能背下來?所以一般只是考大事而已,以及重要的官位人物。比如云臺二十八將,你總要知道他們是誰,也就夠了。”
楊日晟這才放心了不少,也幸好有這么一個朋友,要不然怎么可能知道這些事情,自己可能會抱著四部史書死讀起來。
張龍華接著說,“這第二天呢,也和北唐的題型一樣,考詩詞,只不過還會加試算術一題,分值不高,不用擔心。”
楊日晟再次化作好奇寶寶,“算術?分值?還請張兄細細講來。”
張龍華一拍腦袋,“對,差點忘記給楊兄說了,朝廷是按照分值給分的,比如貼經總分一百,詩詞算術加起來也有一百。至于說算術就是考《九章算術》和《緝古算經》的問題,分值不過十分而已。”
楊日晟一聽這話,連連點頭,這算是瞌睡遇上了枕頭,他因為家里有些產業,為了不被下人所騙自然是學習了不少算術書籍,一直覺得算術很有意思。
沒事也喜歡找些難題試一試。
沒想到暴君也是同道中人,一下子對李佑的觀感都好起來了。
不由問道,“這么說,朝廷對算術非常重視?”
楊日晟喝了口團茶,這才說道,“是的,不僅考試的時候很重視,而且考完試入職后還得統一學一套算術密文。”
“哦?”楊日晟越發感到有興趣,“敢問是怎么樣的密文?”
張龍華點點頭,拿起紙筆,寫了“1”到“10”,說道“這就是密文里所謂的一到十。”
楊日晟看見如此奇怪東西道,“這又有什么意義?”
“用處可大了。”張龍華邊說著邊用阿拉伯數字寫了一個“18加12等于30”的豎列式,“你看這樣一列公式,得出答案如此速度,是不是很方便,比算籌快多了。”
楊日晟雖然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
依舊不太懂其中的奧秘。
但兩人畢竟是好友,張龍華自己也有故意炫耀的成分,而楊日晟此人還真是個學霸。
于是張龍華手把手教了楊日晟一個時辰。
楊日晟便基本學會了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的方法。
他覺得這套密文非常有東西,“這是那位高人發明的?”
張龍華道,“據說是暴君本人,但我不相信。”
楊日晟也表示他也不相信。
李佑詩詞做得好也就罷了,怎么可能還能懂算術這樣高深的問題?
一定是他手下人拍李佑的馬屁獻上的。
不過對這套方法還真的非常喜歡,這是一項非常值得學習的方案。
隱隱感到還能有變化。
等到入職后再說吧。
接著問道,“那第三天呢?”
張龍華道,“第三天考的是策論,分為三題,第一題和北唐一樣,主要考的是策論。”
“考的是總體的治國理念,也有可能會考戰略目標,這點很重要,比如上一次科舉,涂狀元就是說的要進軍江南拔得頭籌。也有經濟方面的問題。”
“朝廷很缺錢,這點從巧取豪奪我等財產就可以看出。所以極大可能就是考這個。”
“第二題,一般考刑獄之事,會提出一個案件,讓你分析分析案件的兇手是誰。畢竟做了進士,都會被派出去擔任縣令之職,刑獄自然是重中之重。”
張龍華說到這里,看到楊日晟為難的臉色,“沒有關系,我從朋友那里拿了一套大理寺案卷,這段時間可以多看,其實破案什么的,有跡可循。”
楊日晟連忙拱手道謝,“多謝張兄了。”
張龍華哈哈大笑,“我與楊兄多年兄弟,不用如此。這第三題一般考的是臨場反應。”
楊日晟道,“這又有什么說法?”
張龍華解釋道,“比如你在做官時遇到手下巧立名目,如何懲罰?比如你遇到有歹人攻擊官府,你如何應對之類的。”
楊日晟聽罷,不由的感嘆道,“按照這種考試項目,還真的能選拔不少真的人才,看來暴君也不是一無是處。”
張龍華點點頭,“正是,不過我要提醒你,也是提醒我。咱們以后可不能一直說什么暴君了,一定要說圣上或者陛下。要被有心人告官了,咱們可考不了了。”
楊日晟連忙點點頭,“張兄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