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春耕一結束。
便發兵向東。
此次為了不在農時季節,破壞農業生產,所以發兵不過七八萬,對外號稱三十萬繼續東征。
非得把江南吃掉不可。
此時李靖已經病入膏肓,所以南方的統帥已經不再是他。
阿史那社爾被委派去西域征戰。
可惜的是,對戰的統帥不是張亮。
畏敵如虎的張亮先生,最近也來不了。
因為他老老實實跟著李世民一輩子,竟然謀反了。
張亮這人迷信算命,因此對術士十分信任。
張亮在相州擔任都督時,就問術士程公穎說:“人們說相州風水好,不過幾年必有王者從這里興起,你認為如何?”
程公穎知道張亮胸懷大志,便說他以后貴不可言。
張亮表面拒絕,其實內心很高興。
不過他這拉胯的軍事能力,想想也不可能。
于是看見青年才俊,就仿佛看到了光。
養成收別人當干兒子的愛好。
一直收了五六百個義子,被長孫無忌和李治知道了。
原本長孫無忌和大多數朝臣都覺得就是嘴巴痛快幾句,收幾個干兒子。
沒多大事。
誰知一向柔弱的李治為了立威,卻陰測測的表示,“張亮收養五百義子,是要干什么?正是要謀反!”
不顧大家的阻攔,殺了張亮。
這件事其實就是個冤案。
李治殺雞儆猴的手段罷了。
這對李佑來說也是壞消息。
畢竟誰不希望打仗的時候對手是張亮呢?
年初李治就判斷會進軍。
所以江南的軍隊早早集中起來。
只是一時之間竟然找不到人可以領兵。
此時李治也不信任李勣,一方面是因為唐太宗暴崩,李勣并沒有貶官,李治對他沒有恩情。
另一方面是李勣對征李佑集團戰績最差,這常敗將軍真的難頂。
開國的將軍也不剩幾個。
心中很是苦惱。
回到后宮,與武媚娘纏綿一番后,這才與武媚娘討論一下國事,對李佑的東犯很是擔心,說出來心里舒服一點,原本也沒準備從自己的小媽這里得到什么。
誰知武媚娘一聽,僅僅思考一小會兒后,便想到了合適的人選。
武媚娘還是有很好的認人能力,不然怎么會在男權社會開天辟地,登基稱帝。
于是笑吟吟的說道,“陛下,你忘了蘇定方嗎?”
李治聽著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疑惑道,“是那位夜襲頡利可汗牙帳,擊敗東突厥的左武侯蘇定方?”
“正是。”武媚娘道。
李治明顯激動起來,“他現在身居何職?”
武媚娘撫摸著李治的胸膛,接著說道,“據臣妾所知,他現在擔任左衛中郎將。”
李治拉近了武媚娘,環抱著,然后上下其手,“怎么可能?我記得他在我年幼的時候就是這個職位,十多年了沒有升遷過?”
武媚娘制止了李治進一步的行動,拉著一只手,說道,“蘇定方在征戰東突厥的時候,縱兵掠奪,被先帝認為是有損大唐國威,故而不許重用。”
“而且……”武媚娘欲言又止。
李治奇怪的道,“而且什么?我們夫妻之間有什么事情就直說。”
武媚娘見李治表情不似做偽,“而且他和舅舅關系不太好。”
李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接著冷哼一聲,“就他了。”
也不等武媚娘繼續疑問。
李治再次吻了上去。
一時間寢宮內又充滿了濃濃的曖昧氣息。
第二日朝會,李治當即便要啟用蘇定方去江南對抗李佑。
長孫無忌自然是不滿意。
長孫無忌一方面和蘇定方私交平平,另一方面并不認為蘇定方有這個能力,于是極力反對。
提出繼續派遣李勣這個老相識。
不說李勣還好,說了李勣,李治的臉色更沉了。
此時百官之首是長孫無忌,而軍隊的老將都陸續凋零。
絕對領袖自然是李勣。
文武之首結合?
李治想到此處,越發討厭起這個舅舅。
李治又不是五六歲的小皇帝。
自然不愿意受制于人,就算長孫無忌一手扶持自己登上帝位。
立下了大功。
更是自己最親的舅舅。
但是帝王的權力不容許其他人分享。
長孫無忌權勢滔天也不行。
這個蘇定方用定了。
于是他為了達成目的,說出了誅心之論,“到底是朕是皇帝?還是舅舅你是皇帝?”
得了。
這話一出,長孫無忌自然閉嘴。
他只是托孤大臣,而不是攝政王。
說到底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既然李治都這樣說了。
長孫無忌就算一肚子火氣。
也只能忍著了。
于是李治升蘇定方為江南道刺史,都督江南諸軍事。
對抗薛萬徹的東征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