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改也不行。
現在境內什么都在用,包括漢朝的錢也還在流通。
十分混亂。
可是統一貨幣。
國家這么大,需要的錢,制造幾萬貫沒什么用。
至少得成百上千萬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錢不夠。
可以一舉回到原始社會,以物易物。
那還發展個什么經濟?
其實不僅是缺少銅,還是缺少銀。
明清之所以銀子多,也是從海外吸引過來的。
腦子有一個想法。
使用紙幣。
但是這行不行的通確實有問題。
于是準備回宮鉆研一下。
看著天色漸漸暗下來。
便叫習文先回去休息,明天下午再來。
老年人身體不好。
可不能熬夜。
死在自己宮里了。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等向習文一走,李佑隨手叫來了一個女官,“小晴,去給朕整點飯來,這光祿寺的飯真不是人吃的?!?p> 小晴笑吟吟答應下來,便出去了。
這光祿寺卿真是混賬,每次吃他們的飯就像回憶青春。
讓他想起了在齊州吃豬食的過往。
但是這也怪不得光祿寺,他們承包了整個禁衛軍和三品以上官員的飯食。
大鍋飯,食堂。
這兩個詞一出來,就代表了不好吃。
所以吃了一個多月,李佑還是教會了身邊的女官炒菜。
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吃的舒服。
吃完了小晴端來的幾碟菜。
喝了幾口上好的奶茶。
李佑還是決定思考一下正事。
坐在椅子上沉思。
紙幣過于超前。
人民群眾有點難以接受。
看著漫天繁星。
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網絡小說里,有一個辦法。
可以用玻璃做貨幣。
玻璃現在是貴重物品。
但是原料石英砂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用來做貨幣,百姓一定很喜歡,只是有一點,易碎。
當然也有辦法解決。
那就是做成跳棋里的樣子。
做成玻璃珠。
可是這樣子一來,實在是過于不方便。
只需要想象一個畫面,你準備去買幾袋米,就要推上一車的玻璃珠。
解決這問題也簡單。
直接鋼化玻璃。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易碎的問題,更是難以模仿。
可是尷尬的是李佑主學的醫學。
說是理科。
但其實不過是等靠要,等藥學,分子生物學和材料學的進步。
如果只是玻璃,李佑自信找幾個工匠來研究研究,也能造出來。
畢竟閑書看得多。
但是鋼化玻璃是打死也弄不出來。
所以最終李佑還是準備超前推出紙幣了。
畢竟紙幣比較容易搞出來。
而且紙幣也不是沒有,李佑發現其實很多商人,在使用一種名叫“飛錢”的玩意兒。
因為偽唐禁止向李佑的控制區輸送糧食,更禁止商人攜帶錢出鏡。
貨幣限制流通。
阻止商業貿易。
不得不說資本主義就是靈活。
包括古代商人。
很多商人為了有利可圖,于是根本不管李治的命令。
依舊私下里做著生意。
因為不能運錢出鏡,所以他們創造了一種叫“飛錢”的辦法,就是先把錢給全國性的商人或者票號,拿到紙質的憑證。
待來到各種境內,再用憑證取錢。
這些票號會收取不少手續費。
這樣一來,各取所需。
李佑早就聽手下報告過。
其實說實話這種“飛錢”本質上就是一個借據。
只是將時間上的轉移變為空間上的轉移。
這種借據實質上是一種匯兌業務,在減少商人前往外地貿易須攜帶大量錢幣不便的后。
也降低了對銅錢的需求。
古代人也不是笨蛋。
但這不是紙幣。
真正的紙幣是能在平民百姓之間流動的東西,而不是類似于借據的東西。
只有到了宋代的交子才算是真的紙幣。
不過紙幣也有一個重大的問題。
那就是容易貶值。
濫發永遠是個挑戰。
比如交子以前都是由16個交子鋪戶組成的。
唯利是圖是他們的本性。
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濫發交子,挪用本錢的事情時有發生。
這也沒有辦法。
因為這是人性。
就算是官辦,也免不了紙幣濫發的趨勢。
自元末鈔法失敗后,社會上就開始恢復使用銅錢、金銀,甚至是物物交換,再未使用過紙幣。
明初在這種背景下推行鈔法。
有一定道理,然而元代的鈔法本來就是失敗了產物。
繼承這一套做法的明朝自然是沒有辦法。
為了支持各種大規模用兵和修建北京城。
以及應付各種問題。
明朝幾代皇帝。
前赴后繼。
持續濫發寶鈔。
剝奪百姓財富。
致使百年里大明寶鈔貶值百倍。
成為了一堆廢紙。
更是打擊了明廷的權威。
所以李佑要是要實現紙幣化。
那必須用準備金做支撐,而不是學明朝用政府,權威去背書。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成為廢紙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