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野茼蒿。
學名野茼蒿,也叫革命草,就是隨處可見的路邊野餐,標志性的垂頭喪氣花朵低著腦袋,三五朵擁擠在一起很有辨識度。
據說在革命時代馮白駒將軍帶著一群同志,在山里就是靠著這革命菜堅持到勝利。
這還是林江后來在顫音上才了解到的小知識,不曾想現在派上了大用場!
比起來歷不明的草根,這明顯能吃的野菜可以說是一劑強心劑,有力的鼓舞了身心。
毫不留戀的丟棄手里的草根,伸手就把野茼蒿的含蓄,穿著貼身長裙的花朵薅下來一把就往嘴里送。
入口就有一股野茼蒿特有的氣味,也不算臭。
隨著牙齒碾磨碎嬌嫩的花朵,些許微不可及的甜味外,就是膩。
勉強還算能吃,就是真的不好吃!
這玩意在鄉下就是喂豬的,味道就別指望能有多好了。
咽下嘴里口感粘稠的花朵。
總感覺有點期待過高落空后的空虛感。
咂嘴品味一番后的感想。
林江也不挑剔,說到底現在也沒有條件矯情,能夠在這孤島上填飽肚子,就是不幸中的萬幸。
薅著這茂盛的野茼蒿嬌嫩花朵,嫩葉細嚼慢咽吃著填充饑腸轆轆的腸胃。
吃個半飽,林江就停下進食。
真的是好膩!
吃不下了,再吃要吐了。
曰一一
想著,忍不住干嘔一聲,趕緊捂住嘴,遠離這片野茼蒿,再待在這里,嗅著野茼蒿的臭味,就真的要吐了。
吸~呼~
遠離野茼蒿,呼吸著清新,帶有海風腥咸清涼的空氣,就跟吃薄荷吸氣一樣讓腦子清涼清涼,肚子也吃個半飽,正適合繼續行動。
眼下關鍵還是吃喝庇護所,野茼蒿能吃也不能當飯吃,只能是萬不得已,沒得選的應急手段。
還是要正經八百的食物,還有水,光靠野茼蒿里那點水分,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只希望能夠找到淡水資源…
林江心里很是忐忑。
別看海里都是水,在海上淡水資源依舊珍貴無比,不比在沙漠里來的差。
雖然知道幾種處理過濾海水的辦法,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里連個塑料袋也沒有,不然還能簡單做個凈水裝置。
望著島嶼的最高峰為目的地,林江一路尋覓,用石頭在樹上留下箭頭路簽,以防迷失方向。
所謂望山跑死馬,大概就是這個情況吧。
呼吸粗沉的林江抹了把額頭上汗水,走了半天,日上三更,正是陽光最為猛烈的時刻,這才來到山腳下,地勢逐漸陡峭。
好渴好餓啊…
只是吃了些野茼蒿根本維持不了這樣的消耗,才一兩個小時,又開始感到明顯的饑渴難耐。
在山腳周圍找到些三葉草,草根,沒有野茼蒿。
剛剛還反胃作嘔的野茼蒿,想它。
嘴里塞了一把三葉草嚼著,偏酸的口感不停刺激著唾液分泌,緩解口干舌燥的后果是,感覺更餓了。
真的需要正經八百的食物,再繼續吃草一定會崩潰的!
此時此刻林江無比的想念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大米飯,不用配菜,加點醬油,甚至干吃都能吃下一鍋!
勉強將肚子塞滿,滿嘴草酸味的林江抬起沉重的腳步,四十五度角仰著頭往山上走。
目標就在眼前,不可能半途而廢,沒找到淡水資源,也要一覽眾山小,先摸清這座島嶼些許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