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貝納頌

19.秀才進廟

貝納頌 李木辰 4249 2022-05-13 12:57:03

  大宋年間,古劍南梓州東北深山的茂林修竹里藏著一座千年古廟,鄉下人叫蠶神娘娘廟。

  這蠶神娘娘廟雖小,卻一向香火鼎盛,因為它是周邊鄉民心靈的慰藉。所以方圓百里都有人前來上香許愿祭拜。窮秀才的家就挨臨蠶神娘娘廟。

  窮秀才姓文,家里窮。小時候,好學的他白天在竹林畫竹,晚上就去廟里借光讀書。

  竹林里習習清風令他神思飄逸,夜晚廟里的清油銅燈豆黃的燈光,則滿滿給他希望。守廟的老伯看著這個勤奮的孩子,不禁頷首點頭,說:

  “文娃啊,這可是六百年的長明燈給你光亮哦!”

  年復一年,這勤學的文娃漸漸長大。老伯又高興地對人說,蠶神娘娘給我托夢了,說廟里的長明燈會送出一個大才子!可聽話人不信。鄉里人也不信。

  可是,十多年后,這個在蠶神娘娘的注視下,在廟堂清油燈下苦讀書的文姓孩子,終于鄉試考上秀才。他立刻被興奮的鄉親們聯保送到百里外縣城私塾就讀。所以算來窮秀才也有好些時間沒去家鄉蠶神娘娘廟。

  一年苦讀,窮秀才終于要啟程京考。他覺得必須回家鄉拜別蠶神娘娘。

  然而跨進廟門,眼前景象還是讓他大吃一驚,熟悉的廟堂里大白天居然一片暗黑,娘娘塑像前供案上,油燈熄滅,祭果蒙滿灰塵。看廟的老伯坐案幾旁邊正呼呼打瞌睡。

  窮秀才吃驚地叫醒了老伯,問道:“老伯啊,怎么會這樣了!?”

  “也不是一天兩天這樣子了。”

  老伯搖頭,嘆口氣說:“我也搞不懂,從去年,香客就越來越少,門前冷落車馬稀。以前可不是這樣,你知道的,我們娘娘廟可靈了。”

  “但是總有一個原因啊”秀才說。他想了想,又問:“老伯,你這些年遇到啥怪事沒有啊?”

  老伯暈蒙了半天,自問:“怪事?怕沒有哦!”

  一會兒道:“只是三年前來了個收山貨的商人,給了十兩銀子香火錢,說是拜托蠶神娘娘保佑他三年成個大富翁。

  去年他又來,口說娘娘廟給了銀子不靈,居然還讓他虧了大本,債務纏身。就不由分說,拿走了供案上的清油燈,就是從小照著你讀書的這盞長明燈啊!這以后,怪事真有了,供案上其他好好點著的清油燈,總是莫名其妙的跳跳就熄滅。”

  久而久之,老伯也懶心無腸去再點。廟堂少了清油燈火,來上香的人就日見稀少,廟堂也日見冷清,就成今天的景象了!

  他這樣一講,秀才嘆息道:“家有一盞燈,夜晚才有溫暖,廟里有長明燈,所以香火才鼎盛。這廟,可離不得燈啊!”

  老伯道:“可不是,這盞長明燈原是廟的傳世古燈啊!算得上是廟里的鎮廟之寶。上輩人說過,廟里唯有這盞燈,已經長明六百年了,它可以臨狂風不熄,見風愈明,是神燈一盞啊!”

  聽老伯這一說,窮秀才更是訝異。從小,他就熟悉這盞燈的光明。所以廟里的燈火就是秀才心里亮著的希望。他不禁覺得十分難過,覺得心里一下空落落的。

  秀才給蠶神娘娘雙手敬上了一炷香,但覺步履沉重。老伯瞧瞧他頹廢的神情,便發話安慰他道:“不過,我想這事也是天注定哦!”

  秀才忙問:“有啥說法哦?”老伯說:“其實三年前來了個云游道長,廟前廟后都轉了一圈,大贊這里的風水,道廟后山形妥妥如半環龍椅背,廟又得茂林修竹掩蔽,幽深古樸。

  廟前左側山勢如龍綿延,雄偉峻峭,高崖壁立;再看右側山勢則似虎低臥,最妙在它山腳一座深潭,宛如明鏡,倒映著藍天白云。

  這廟得天獨厚,左高右低的地形,左是青龍護衛,右得白虎駐守,深潭做了大明堂,既能藏風又能聚氣。所以成就千年古廟。

  不過今年這古廟居北坐地,有九宮飛星之五黃廉貞大兇星臨之,必定會經一次劫難。有一年的衰敗,也是運數了!”

  秀才急問:“道長就沒有說如何化解嗎?”

  老伯搖頭。嘆道:“道長他沒說。”

  秀才只好上路。半途就聽路人說,這幾天山道上出沒強盜了。你得小心了。可他心里念著那燈。一路行慢,心里還想:“我總得為家鄉的蠶神娘娘做點什么吧!”

  一路念叨,曉行夜宿,秀才走出深山。第三天來到平陽大道上的驛鎮,抬頭就見鎮口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寺,叫靜安寺,想著秀才抬腿就進去了。但看這里佛前香案可是青燈明亮,香煙扶搖。廟里廟外,香客如織。耳邊但聽鼓磬聲動,真真另一番景象。

  秀才不禁又搖頭唏噓。他心里忽一閃念:我何不在這里為家鄉請一盞銅燈回去,興許借大寺靈光,能恢復蠶神娘娘廟的生機,也不冷了鄉親們心靈的慰藉。

  主意一定,上前就與老主持敘說原委,解釋道:

  “我一介白衣書生,也沒有多少錢捐香火,能否一兩銀子,一幅墨竹畫,我請一盞舊銅燈,去送給我家鄉的蠶神娘娘廟,好了卻心愿,表達誠意。”

  白髯飄飄的老主持抬眼看看秀才,雖粗布青衫,卻和顏俊秀,目光清明,再看看他雙手遞過來的這幅墨竹圖,很是驚訝,道:“你真愿意拿這畫換燈?”

  秀才點頭,道:“自己畫的,也請老伯指點。”

  老主持看看,合掌說:“可不敢說指點了。不過你對家鄉心懷赤誠,長明燈自然會照亮你的歸去未來。這也是因果了!善哉,善哉。善因終會結善果!或者將來,怕我這靜安寺也得借你的這一幅墨竹畫出名了!”

  就舉手指道:“你看,案桌那一角上,不是有一盞舊銅燈嗎?!就送你了,銀子你也不要給了,畫我替你收著。若以后真高中,再來捐香火就是。再說,這盞燈本來就不是廟里原有的,也是去年一個想發財的香客捐的,他也沒說來處啊。”

  一幅墨竹圖為家鄉換了一盞燈,窮秀才別提心里有多高興。他喜滋滋出了廟門,準備馬上返程送燈回娘娘廟。這才一下記得,還有上京赴考的大事。

  想,啊,自己這一來回,怕得誤考了。不由為難。再心里道:既然為家鄉立了心愿,就應誠實,不要欺心。不要后悔。主意定了,秀才即刻返程回鄉。

  第二天,已經走入山路半程,爬到山路窄處,正仰面望山,就聽人一聲斷喝:“留下買路錢!”

  一愣,看清面前果真蹦出來兩個強盜,舉著明晃晃的彎刀,一副惡狠狠的樣子,知道躲不開!任由二賊搶奪包裹。他們埋頭翻找一陣,包裹里面不過一兩碎銀,一盞舊銅燈,再有就是一副墨硯紙筆。

  這窮秀才一邊居然還認真地囑咐強盜說:“燈得留著,銀子你們拿去。不夠的話,我可以給你們再畫幅畫兒。”

  天下竟有這樣的窮酸秀才,他不心疼銀子,倒是愛惜一盞舊銅燈,居然還說銀子不夠就送他們一幅畫兒補償,直把兩個強盜氣得七竅生煙。

  他們奪了銀子,扔了油燈,也不稀罕他的紙筆墨硯和畫兒。不過走時就是有些不明白,忍不住隨口問道:“憑你這樣子也能去得了京城!?”

  偏秀才一臉認真地回答說:“我可以一路畫畫,賣畫走啊!”

  就氣得強盜牙癢癢的,舉著刀叫他立刻滾,馬上消失。

  文秀才便心平氣和地又趕路。銀子沒了,給家鄉的銅燈還在,自己的紙筆墨硯還在,畫也用不著畫。他心里很踏實,也不覺得有啥虧損,還自言自語道:“好在搶銀子不搶燈。”

  第三天,秀才一臉疲憊,回到蠶神娘娘廟。說:“老伯,我給蠶神娘娘請了一盞燈回來。”

  不料老伯一瞧,當即跳起來拍手大叫:“天啊,原來你就是那個有心的送燈的人!”

  文秀才不解,“啥意思啊?”

  老伯說:“你知道那云游道長說過啥話嗎?”

  文秀才搖頭。老伯卻又拍手叫好說,“娘娘廟終于了卻劫難了!”

  回頭看秀才還一臉懵逼,老伯笑了,說:“道長說過,如果哪一天有一個誠心的人送燈進廟,娘娘廟的劫難就自然破解了!”

  于是老伯接過燈去,仔細看看,額手稱奇道:“天啊,這不就是娘娘廟原來的那一盞古燈嗎?!這可是我們的神燈!”

  老伯連忙拾掇,往燈里添上清油,點亮起來,就見那銅燈火苗三跳,霍霍作聲。

  一片亮光,照亮廟堂。居然連帶旁邊油燈也倍加明亮。文秀才不禁十分高興,說:“甚好,我心愿已了。”

  正說著,廟外嚷嚷進來一大群鄉民,都說剛才遠遠望見娘娘廟好幾道金光透出,就來問究竟。老伯也講不清緣故。只說文秀才為家鄉請回了六百年長明的古燈,有古燈在了,廟里光明再現,娘娘廟也定會再興了!

  大家拍手叫好,稱贊秀才真是個愛家鄉的有心人。秀才便告辭,老伯擺手說:“你已經耽誤時間了,這一走去會誤大考。何況善有善果,這事我得幫幫你。你且稍等,鄉里在京城行商的趙員外回鄉省親,原定今天上午巳時,就要返程,我求他帶你去。他有車馬,可以助你早到京城。何況道長也說了,送燈之人,會得喜報。怕你今年會高中吧!”

  “真的嗎?”秀才聞聽老伯這樣說,也十分歡喜。畢竟十年寒窗苦讀,成就就在此行。便合掌向嫘祖娘娘金身許愿,不經意瞥見娘娘眼目里一道柔光閃過。

  秀才十分訝異。

  剛到巳時,趙員外果然到了,照例進廟拜祭蠶神娘娘。老伯便請托員外帶文秀才進京。員外實在吃驚得很,他說,數年之前,過劍門關,遇一道長為他卜卦,說得“家人”卦之四爻變“同人”卦。道長于是拿出一片墨綠的斑竹葉,說:

  “你五年后會帶家眷赴京,必有人請托你捎帶同行,如果這人和你家鄉的竹有緣,你盡管同意就是。這一定是大好事,你必得一傳世之寶物。”

  這時員外便問:“這年輕人可否與竹有緣啊?”

  老伯一愣,想想,道:這孩子從小就喜歡在竹林里畫竹,應該和竹有緣吧!

  員外一聽,道:“那行,鄉里鄉親,幫一幫也應該的。要是幫出個新狀元,更是鄉里的榮光了。”

  于是一行人歡喜上路。秀才才知道,同行的還有員外的妻女,一干仆人。他女兒芳齡二八,叫趙婉,是個溫柔的好姑娘。琴棋書畫都是喜歡的。

  蜀道一路行程,大家相處和諧。兩月后,他們一干人終于進了京城,窮秀才方說:

  “員外啊,一路幸有你的車馬坐,我才提前到達,沒有耽誤大考。本該謝謝你,我又沒啥好值錢的,就送你一幅畫吧。”

  便從包裹里取出墨硯紙筆,往客棧桌面鋪開宣紙,研墨潤筆,手提銀毫,筆落到處,一幅墨竹畫成。員外不懂畫,只覺得這畫精神得很,高興的收藏了。二人作別。

  小姐看畫,她的綠裙粉衣映著墨竹圖,把眾人看傻了。都說這畫太神奇,假若小姐走進畫里,就成仙境里人了。

  小姐言說這畫滿滿是家鄉竹斑的靈氣,愛不釋手,終日藏在身邊。不由令員外也十分驚奇。

  轉眼過去一年,趙員外聽說一個做官的四川老鄉進京面圣,迫不及待去四川會館拜見,道:

  “鄉鄰啊,我得了一幅竹畫請你鑒賞,如何?”遂打開藏畫。這官員十分訝異,驚道:“你如何得了文同兄的畫了!?”

  老伯才知道,去年他順便帶進京城趕考的家鄉文秀才叫文同,已經高中進士,再回四川邛崍上任去了。

  他的墨竹圖,開一派畫風,可是當朝畫中一絕。早聞名天下,無人企及啊。

  其實,“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出自蘇軾后來對表兄文同畫竹的評贊呢!

  可不,文秀才送燈,送出了一段川中大才子大畫家的佳話。而且那幅墨竹圖,后來作為趙員外家的傳世珍品,妥妥陪伴了趙婉小姐一生。千多年以后,這幅墨竹圖輾轉流落到臺灣,成了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稀世藏品!

  就在文同進京大考高中,過去三十年后,川中大才子蘇軾回四川,聽說劍南梓州靜安寺有一幅竹畫,很是出名,便親自上廟求看,109歲的老主持這才肯拿出畫兒,請蘇大學士鑒賞。

  蘇軾大吃一驚,道:“主持啊,我表兄文同文與可的墨竹圖可是當今天下一絕!如何就落到你手里了?”

  老主持微笑,道:“是你的文同兄和我佛有緣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郸城县| 铅山县| 措勤县| 沁阳市| 大同县| 新郑市| 七台河市| 云林县| 达拉特旗| 阳春市| 刚察县| 河北区| 安乡县| 墨玉县| 五寨县| 宁夏| 米脂县| 巩留县| 伽师县| 双峰县| 武邑县| 奈曼旗| 祁门县| 昌江| 来安县| 泾川县| 万安县| 墨江| 利津县| 怀柔区| 陆河县| 嘉峪关市| 红桥区| 交城县| 萨嘎县| 宁陵县| 兴业县| 衡山县| 东乡县|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