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吃火鍋!
翌日清晨。
天剛蒙蒙亮,沈浩宇正在睡夢中與嬪妃翻云覆雨的關鍵時刻,殿外卻傳來一陣敲門聲。
**!
沈浩宇百般無奈,強忍著睡意睜開眼,沖著殿外方向,喊道:“進來伺候朕更衣?!?p> 咯吱!
殿門被打開,貼身伺候的侍女進來各司其職。
大概伺候熟練的緣故,也就一刻鐘,沈浩宇被收拾利索,照著銅鏡一看,嚯!
風流倜儻的帥小伙。
金鑾殿。
與養心殿不同,是與諸臣議決大事之處。
沈浩宇像往常一樣,端坐在龍椅上,居高臨下看著群臣跪拜,不由涌起一股自豪感。
“眾愛卿平身?!?p> “謝陛下?!?p> 跪禮儀式完成,該進入正事流程。
等了有五分鐘,不見有人主動說事。
沈浩宇余光橫了眼張讓,潛在之意不言而喻。
十常侍張讓心有領會,旋即走到臺前,扯著嗓子道:“皇上有旨,有事啟奏無事退朝?!?p> 文武大臣如商量好一樣,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暢所欲言。
無奈之下,沈浩宇只好挨個點名:“老師…太尉…大將軍…六部尚書…四征將軍…你們都沒事嗎?”
“啟稟陛下,臣等無事?!彼抉R懿(楊堅、何進等人)齊聲道,一個個裝得很無辜。
沈浩宇嘴角揚起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深深地看了眼楊堅,見他不主動提出來,也不好道破,隨意說:“你們沒事,朕有事。”
司馬懿等人包括垂簾聽政的兩宮太后,看似無意,實則全都支棱起了耳朵。
“總共有三件,一是選秀,二是干柴取暖,三是軍費。諸位若是有意見,現在提還來得及,別等下朝再議論?!?p> 時辰在一點點流逝,朝臣還是沒有主動說話的意思。
沈浩宇也不勉強,他繼續道:“選秀之事拋開不提,有兩宮太后拿主意,以內閣為首的諸位大人執行,朕放心?!?p> 呂雉、慈禧以及蔡京、楊堅等人不明其意,但掩蓋不住的笑意出賣了他們此時的心情。
“我們重點要說干柴取暖和軍費之事,先說干柴問題?!?p> 說到這里,沈浩宇又看了眼楊堅,見他眼觀鼻鼻觀心,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樣子,感覺即好氣又好笑,明明是他私下進宮說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這倒好,卻當起了鴕鳥,無語得很,繼續道:“有人告訴朕,戶部籌備干柴不足以度過寒冷的時節,急需朕撥款解決,你們說呢?”
“陛下,有人造謠中傷?!?p> 石崇一聽,頓感不妙,趕緊從隊伍中走出來,他站到殿中央作揖道:“臣身為戶部尚書,理應知情此事,卻被人上奏折,簡直滑稽之談。”
“聽石卿之言,此事實屬虛報?”
沈浩宇笑容更甚,他不怕相互指責,就怕相互團結。
“啟稟陛下,近日氣候異常,臣請欽天監監正李大人推算,再過兩個月會恢復正常,戶部準備的干柴不敢保證每家每戶大量供應,但咬咬牙關會挺過去的。”
石崇解釋道,朝廷雖沒下令禁止砍伐樹木,然而沒有一個人敢私自上山,否則最終結局只有一個,死。
沈浩宇將信半疑,石崇說得話只能聽一半,別人或許不清楚寒風的厲害程度,但他領教過,凍得險些把雙腿鋸掉。
而古代與現代更不一樣,百姓所住房屋抵御小風寒倒是可以,像現在的不行,沒有取暖設備肯定凍傷或凍死。
暫時先擱置這個問題,沈浩宇又說道:“朕有一點不明白,戶部每年支出軍費大約一百萬兩,這還不包括兵器鎧甲、弓弩投石車、戰馬等損失,為什么還有提議說士兵生活困難,以至出現了缺衣少食的現象。
戰死和傷退朝廷都會撥下撫恤金,正常入伍的要么升官,要么擔任重職,軍餉也不少發,請問各位領兵在外的將軍,你們來告訴我這錢到底花在哪了?”
以楊堅為首的將軍,一個個不敢對視,生怕流出不相關的線索。
“陛下,戶部從未少士兵的費用,有時臣還會延遲官員的薪水,但士兵一個子也不少。”
“啟稟陛下,臣兵部也沒有此等現象,究竟是誰敢造謠生事?”
兵部尚書李嚴趕緊說道,嚇得鬢角急出了一層冷汗,擔心沈浩宇不明所以,以此為由頭一查到底,那樣會暴露出他苛刻軍餉污點。
一看這情況,沈浩宇十分無奈,若真用一句話形容‘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
“皇帝,你聽誰說得戶部缺少干柴,兵部軍餉不足?”
就在這時,太后呂雉開口道:“你初登皇位,對朝廷之事了解不多,易被人誤導,千萬別聽信某人讒言,寒了百官的心。”
“姐姐說得有道理,皇帝啊對于朝廷之事,多聽少說總沒錯,等過段時間哀家與姐姐不再上朝,你可不要胡作非為。”
慈禧也緊跟著說,言語間充滿了不信任。
沈浩宇眉頭輕蹙,像是又回到上班時的場景,很憋屈又無能為力,不過他也不反駁,左顧言它道:“工部尚書何在?”
“臣在。”
秦檜站出來道,心里很詫異,不明白關他工部何事。
“朕給你三天時間,尋找常年燃燒不滅的地方,火速匯報。”
沈浩宇吩咐,之所以找類似這些位置,他想制作烽火煤,耐用又便宜家家戶戶都能用得到,既能解決取暖問題,又減少死亡人數。
“臣遵旨?!?p> 秦檜拱手答應,疑問滿滿。
“和珅和大人何在?”
沈浩宇點名,對于和珅一點都陌生,尤其很欣賞他那番貪官之論,猶如畫龍點睛、神來之筆。
“臣在?!?p> 和珅獻媚似得跪在地上,渾然不顧外人的眼光。
“朕命你統計商稅之事,不管南來北往,只要他是販賣商人,必須登記在冊,限你七日后匯報?!?p> 沈浩宇下令道,從古至今商人逐利,而他要建立一個類似前世那樣的商貿忠心,一是幫助他們減少風險,二是趁機收取大量商稅,正好填補缺口。
這樣一來,朝廷就多了一項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