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霧,越入深山越是黝黑。霧中,道路難見。這時,一道光亮起,一輛小車行駛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向前緩慢前行。
奈何,這天又下起小雨,“滴滴滴”打在擋風玻璃上,雨刮器“咿呀咿呀”的清掃雨幕,視線更加不好了,小車速度只能再度減慢。
車內一男一女,兩人都是年輕人。小伙在開車,女孩在副駕駛昏昏欲睡,頭一低一低。男人將音樂慢慢降低,直至無聲。不久,車內打起了鼾聲。
小伙用力抓住方向盤,抑制自己不要笑出來,若是平時一定要錄個像錄個視頻,在辦公室放出來,想想那畫面,嘿嘿嘿……
上次防洪時,自己從災區救災回來,實在太困,便在辦公室瞇一會兒,就那么一會兒,睡姿的確是有那么不太好看。沒想到,身邊這女孩就拍了下來放在群里。害得自己“尊嚴”掃地,還時不時亮出照片威脅,為此可不知付出了多少杯奶茶。
可惜,這機會注定錯過了。
看著眼前的大霧,預計也還得一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心中的笑意又漸漸沉下,今年任務更重了。
許久,路前方出現了一個亭子,里面有一人,一堆火,一張桌子。路前方有一個木樁,旁邊立起一塊牌“眾志成城,防控疫情”
車緩緩停在一邊。
“小茗,到了,起床了。”小伙道。
旁邊女孩睡眼惺忪,模模糊糊道:“嗯,這里好冷啊。”
小伙先下車,走向亭子,亭子里的人也是戴起口罩從火堆旁走過來。
“劉叔,是我。新年好啊!”小伙拉下口罩,露出一張笑臉,隨后又拉上。
亭里走出來的劉叔又驚又喜道:“小張主任?!你怎么來了?天寒地凍的大過年,不是跟你說了嘛,這也不是什么急事,緩幾天再來也不遲,就怕路上結冰啊。”
小伙搖搖頭道:“我不放心,所以我和小茗兩人來看看。”隨后指了指車又道:“東西,都在車上。等下大家來拿,小票在這,看看對一對,有沒有漏的。”又從口袋掏出一張小票。
“好,好!辛苦啦!這大老遠的,還那么大霧,剛剛還下雨。你不得開兩個多小時車,真的辛苦了。”劉叔接過小票,左手四個手指緊緊攥著小票。
小伙道:“劉叔您更辛苦啊!過著年了,大冷天您一個人在這里看著。這亭子四面通風,就算生起火堆,又能暖的到哪里去?可一定要注意保暖,現在是非常時刻,不要一個人頂著。”
劉叔擺擺手道:“分內事,分內事。”注意到他胸前掛有一枚金紅徽章,錘子鐮刀。
“劉叔。”小茗從車上下來,抱著一個小箱凍得縮手縮腳。
“小茗,你這小姑娘也來了,這多冷的天。你城里來的,可沒受過這種苦啊。”劉叔道。
小茗把小箱子放在桌子上,搓搓手道:“這有什么?我雖然城里來的,但也不是嬌生慣養。對了劉叔,這里都是宣傳單和上面發來的文件,還有一些登記表和一個測溫儀,你在群上都知道了吧,等下我再告訴你具體怎么用。”
劉叔笑笑道:“好說好說。”
小伙打開后座門,把一袋一袋東西拿出來。這都是村里人要買的物資,五花八門的東西。誰也沒想到會突然爆發疫情,這比上次“非典”還要嚴重。這村子是鎮里最偏遠也是海拔最高的一個村莊,在如今疫情爆發背景下出行是極不便利的。
三人快手快腳,不一會兒都搬到亭子里了。小茗也是耐心的跟劉叔講解,工作上的事慢慢說來。
看著小茗,小伙微微一笑,心中欣慰。過了大半年,人終于是成熟了。想起剛來時,做事手忙腳亂一塌糊涂,處理事情一無頭緒,時不時還紅著個眼。自己工作已經夠忙了,還得安慰這剛畢業出來的小女生。那感覺,可真夠頭疼。
還好,如今已經大不同了。處理事情也算有頭有路,也堅強許多。不過想想,也挺像自己四年前剛畢業那會兒。人嘛,總會成長。
這時,大霧漸漸散去。轉身看向村子,村子也慢慢展現眼前。村子人影稀少,清靜寂寥。只有一些人家門前還依稀有沒掃的爆竹紙。回想往年,那可是紅紅一片,道路上都是鋪滿爆竹紙。沒進村子都能聞到那種燃燒爆竹的煙火味,小孩們玩的一天都不間斷的煙花鞭炮。
記得村頭的一戶人家,一到過年時人頭攢動,呦呵聲震天,喝得不知日夜。門口放著一排排喝完的空酒瓶,這酒瓶墻被村里人笑稱“鬼見愁”。
現今,大門緊閉,門口空空如也。
看著消散的霧,嘆氣一聲。聽著倆人說得差不多,劉叔也掌握用法,知道工作該如何做了,回身看向倆人。
兩人也停下話,看著眼前這年輕的主任。小茗道:“主任,都跟劉叔說了。”
劉叔也點頭道:“嗯嗯,這些我都知道了。”
小伙突然疑惑的看著倆人不語,小茗和劉叔相望一眼,兩人心中嘀咕,怎么了?還有什么遺漏?主任還有什么想說的?
兩人剛想開口問,這時小伙豁然開朗拍手道:“劉叔,你的口罩戴反了。藍色那面是外面的,白色是里面的。”
劉叔一愣,忙摘下口罩又看看小伙和小茗,還真是戴反了。尷尬一笑,翻個面又戴上口罩。三人都笑了起來。
“劉叔,你們現在是輪崗值班嗎?”小伙問。
劉叔點點頭道:“對,我和村長兩個人輪崗。老馬和小北子在縣城被封了回不來,老何隔離了。”說到此處,劉叔眼神一黯。
三人沉默下來,就前兩天,縣城出現一例****確診病例。剛好老何就在那小區,還同一棟樓。
小伙道:“別想太多,不會有事的。相信國家,現在鐘南山院士都出馬了,這疫情肯定可以攻破的。”又轉回剛剛的問題道:“只有兩個人輪崗,是不行的。現在天氣濕冷,寒冷天氣會持續一個星期,你和村長也有一定年齡了,守太久可不行。現在時期,任何人的健康都要得到保證才行。”
“但現在村委這邊,沒人啊!”劉叔惆悵道。
小伙走到桌子旁一手按在宣傳單上道:“所以,我建議要讓村里所有黨員站出來輪崗。黨員先上!輪崗和派發文件以及一家一戶宣傳,只有你和村長兩人不夠的。村里有人口532人112戶,而且有24戶比較偏遠,必須要有人幫助。”
劉叔思索一下道:“的確是這個理,我等下回頭跟村長討論,動員村里黨員。”
小伙道:“這事還得麻煩劉叔和村長,對了有去過徐老伯那里嗎?”
“我沒去過,但村長去過了,初二時也看見他來村里,之后就沒見到過他了。”劉叔道。
小伙點點頭道:“好,那我和小茗去徐老伯家看看。”從旁邊拿起一個大紅袋子,這些是準備拿去徐老伯家里的。里面裝有一箱面條、一包老年人奶粉、一包紅棗、一些糖果、兩三個口罩。口罩實在沒辦法,太緊缺。
劉叔問:“現在去?已經中午了,要不去我家里吃個飯再去。去徐老伯家來回都得一個小時了。”
徐老伯是五保貧困戶,年紀已經84歲,是鎮里最年長的五保貧困戶,膝下無子無女。其家離村子有點遠,走路來回一趟一個小時,這還是后來修過路才能有。
“今天來,主要就是要看看徐老伯的情況。時間緊張,也沒辦法。”小伙道。
“那早去早回,下了雨那路不好走,小心點。”劉叔提醒道。
小茗小伙兩人點頭道是,與劉叔道別一同去往徐老伯家。
有村里人看到小伙,很是疑惑。小伙就會摘下口罩,大家才會認出來,然后很有默契的遠遠打聲招呼。不得不說,一戴上口罩難認出來是誰。
隨著扶貧政策的推進,村里經濟是越來越好了,有不少人家建起新房。水泥路鋪到村口以及一些主要干道,無論是出行,還是運材料都方便了不少。現如今打算將水泥路鋪到各家各戶門口,那將會更加方便。
可惜,突發疫情,許多計劃被迫延遲了。
兩人走著走著,水泥路到頭了,不遠處有好幾堆沙石。轉一個路口繼續前行,看見一片果樹林,這里就是村里種植園的園區。種有:三華李、柚子、橘子。第一年收獲時,經驗不夠管理不當致使收獲極少,到第二年才慢慢變好。第三年時,村里人直接賺了。今年應該也有不錯的收成。
看著這滿山的果樹,小伙很期待。
到了另一座山山腳,一條石頭路蔓延攀爬到山腰。這條路就是去徐老伯家中的路。
“張哥,我們不會要走這條路吧?”小茗問。
“對,這是這路,到了半山腰再翻下山就到徐老伯家了。”小伙道。
看著這陡峭彎彎繞繞的石頭路,小茗有點咋舌。自己以前也下過鄉,可是從來沒走過這么陡的路。
看到小茗發愣的樣子,小伙笑笑說:“這已經是修過了,若是從前更危險。”
小茗道:“可難為徐老伯了,一個84歲的老人家還要爬這路。之前張哥你勸他去敬老院,他竟然還不愿走,像其他人,張哥你一去勸,都愿意去敬老院了。”
兩人一邊走一邊說,小伙嘆口氣道:“在我們角度看,我們勸他們去敬老院頤養天年是為他們好,敬老院在鎮子上,有什么事離醫院也近,鎮上有活動也可以去湊湊熱鬧。最主要是敬老院有人照顧他們,我們政府也能知道這些老人情況,好照顧他們。但在老人角度了,老人嘛,越老越思鄉,就越不想走,講一個落葉歸根。他們年齡大了,去了敬老院一個陌生的地方,人生不熟無兒無女,怕人欺負他們,也怕那一天突然到來,回不了家鄉。”
像徐老伯這樣的無兒無女的五保貧困老人,鎮子也不少見。原因復雜,但更多可歸為窮,在徐老伯老人那時代,更為貧困落后。
在山區,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有貧困老人因病去世或老死在家中,外人都不知。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根本無法保證。
在進行脫貧攻堅過程中,這些貧困老人的養老問題也應該要得以解決。
以前財政不好,很多事只能慢慢解決或著拖。現在經濟慢慢好起來了,一些可以解決的事,就拉上進程了。
當時鎮里的干部以及工作人員都有過討論,而小伙是一個年輕干部思想活躍,提出讓這些貧困老人入住敬老院的想法。經過一番討論,覺得也可行。不過也有一些老干部做過這方面工作覺得困難,很多貧困老人都是沒辦法了,才肯進敬老院。要想做通他們思想工作,要下很大功夫。
之后又經過一番討論,最終還是按小伙的方案進行整改執行。總之,盡力做思想工作,能做通一個是一個。
在這期間,小伙和各駐村干部與村委一同做好貧困老人的思想工作。親自下鄉到家去拉家常,耐心對貧困老人進行講解,和貧困老人們說清入住敬老院的利弊,同時請來已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和貧困老人交流。
同時,敬老院也進行一系列改造,建設和完善更多設施,與進行思想工作雙管齊下。
也還有一些貧困老人始終保持沉默,小伙又出一計,請貧困老人參觀敬老院,又讓一些入住了敬老院的貧困老人說說他們親身入住之后的體驗。到這一步,大多數老人也愿意了。
鎮里共29名貧困老人,入住26個貧困老人,雖然還有三人沒入住,但也很滿意了。能夠讓那么多貧困老人入住,實在不簡單。
但小伙還是不甘心,依然勸說最后的三位貧困老人,徐老伯就在這其中。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越來越近,任務也越來越多,但小伙還是堅持勸說。
小伙的每一次努力,眾人看在眼里,每一次受挫,眾人也看在眼里。其實小伙已經做的很好了,留下的貧困老人已經比預料中的人要少了。
老干部們想勸小伙,但又怕傷了年輕人的積極性。其實他們也做好了另一套方案,留下的貧困老人可以幫他們新建一個屋子確保其老有所居,配備各種安全電器,還配有手機可以隨時聯系。
沒想到最后小伙還是想出了辦法,安排貧困老人到敬老院試住一個星期,讓他們親身體驗敬老院的生活。入住是不愿,那試住怎么樣?
這次,三位貧困老人還真愿意試住。住了一星期,三位貧困老人還是猶豫不決,不過態度已經沒有從前堅決,于是小伙又安排三位貧困老人再住一周。
再住一周時,有一位貧苦老人表示可以住進來。到住完一周后,最后兩位貧困老人也表示愿意住進來。只不過徐老伯表示,他想過了年再住過來。小伙答應了。
最終,全鎮29名貧困老人都愿意入住敬老院,貧困老人的養老問題得以解決,困惑許久的一項民生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