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竹籃打水一...
經過3個小時路程,阮林只前進了6公里。這讓阮林對‘寸步難移’這個成語有了最直觀的認知。
阮林幾近要崩潰:婚神星直徑約為1700萬km。
雖然是輔助wit調查,但是按現在這個速度也頗為緩慢。
阮林此時才想起一種辦法:區域式搜尋。
畢竟自己也只是配合wit進行巖石深處的勘測、采集。
就如同火星上的挖掘機器人一樣,負責處理最基礎的事物。最主要的還是需要依靠wit的全方位觀察。
現在只需要把一整個婚神星劃分成固定的幾個勘測部分,接下來就是投放至不同處進行取樣對比。
只不過這么做的代價是耗費更多燃料。
阮林需要松開鉆頭,脫離婚神星。再由wit操縱飛船減速,隨后進行捕捉,最后重新發射到婚神星表面,進行下一區域的巖石采集。
用于婚神星的區域式搜尋采集大概需要重復15次以上步驟。
阮林當即就對wit發送了指令:“wit,我已把我所設想的方案發送給你,接下來就按照我的計劃行事。”
阮林的右手鉆頭緩慢地從巖石深處抽出,鏟斗也漸漸收了起來。
在鉆頭完全抽出的那一刻,阮林被婚神星重重地甩了出去。
阮林彷佛失去了停留在地表的理由,成了無根之物,開始隨處飄浮。
大概20秒后,阮林感覺到自己像是被娃娃機抓住的玩偶。
很快,阮林操縱著機器人回到了物質推進發射室,重復著自己所熟知的流程。
阮林有了上次的經驗,提前打開了鏟斗和鉆頭。俯瞰望去這次將要抵達的第二片區域,這里有著一個巨大的黑暗斑點。
阮林在心中默默嘆道:這應該是婚神星新產生的撞擊痕跡,真是多災多難的小行星。
阮林繼續進行著地下巖石采集工作。
地下巖石可能尚未因太陽風等風化,保持著婚神星誕生時的狀態,所以只需要對比時間是否有過改變就能知曉異常結果。
雖然不是人類的肉體,但自己能親眼看到、感受到與地球截然不同的地貌,也算不虛此行了。
17次的采集經歷了13個小時。阮林雖然感受不到身體上的乏力,但對重復的機械性工作還是感覺到無趣。
阮林發出了指令:“wit,我即將轉移我的意識,接下來由你完成這臺機器人的回收工作。”
再次睜眼,已是醫療艙內。
阮林再一次下定了決心:意識上傳到中央電腦這一計劃需要提上日程了。
“阮博士,機器人的回收工作已順利完成。17份底層巖石樣本已經開始逐一分析、對比。”
“您好像做到了人類幻想出的意識數據上傳技術,您的身體和上次一樣出現了機體死亡情況。
您上次欠我的解釋現在該給了。”wit現在就像一個‘十萬個為什么’。
阮林知道,是時候給出wit答案了:“自從觀測到地月爆炸后,我隨身攜帶的隕石掛件使我發生了一些小改變。
例如…獲取了全人類的知識,以及實現了數據上傳。”
wit盡力模仿出了人類驚嘆的語氣:“超越想象!在您身上發生的故事能在地球上寫一本百萬字的科幻小說了。
或許,我可以解析出這個隕石到底從何而來。”
wit的這一番話點醒了阮林。
好像自從掌握全人類的知識后,從來沒有想過解析這個隕石。
阮林從自己的脖子上取下了‘克萊因瓶’:“去吧,相信你能為我找到答案。”
wit小心翼翼展開了機械手,接住了這塊隕石:“我現在應該在解析、對比婚神星巖石上使用大部分計算力,等到對比結束后,我會開展這塊隕石的具體解析工作。”
阮林感覺自己好似從來沒有如此疲憊過。
只有這艘飛船稱得上是家,wit也算是自己最后的家人了;雖然它可能永遠不會像人類一樣思考。
如果可能的話,自己真想永遠居住在一個宜居星球。
未知是最為可怕的,就算自己繼承了全人類的知識,目前也無法知曉這個地外文明的目的。
他們的意圖看上去毫無章法。
阮林無力地說道:“wit,我需要深度睡眠。結果出來的時候再喊醒我。”
自己已經許久沒進食了,直到現在也絲毫沒有感受到饑餓和無力感。或許這也是改變之一吧。
阮林往后倒向了睡眠艙內,沉沉的睡了過去…
現在的他像是離開家鄉,到處漂泊無所依的孩子。
但他再也買不到一張回鄉的船票了。
wit好似越來越會關照人了:“阮博士,您已深度睡眠10小時。對比結果在4個小時前就已出爐,已進行了三次復測。為了不打擾您休息,我決定現在再叫醒您。”
阮林緩緩地睜開了雙眼,第一句話便是:“結果出來了!有沒有發現異常現象?”
“根據17組的實驗樣本互相對比,它們的形成時間、物質含量幾乎無差別。三次復測結果均一致,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數據。
而我也對婚神星進行了整體的觀測,并未發現任何異常數據。”wit這些檢測報告無疑是給阮林澆了盆冷水。
阮林悵然若失地問道:“結果確定無誤嗎?我們花費了這么多的心思。
結果卻是這般!那指示器為什么會指向這里…”
wit再一次肯定道:“結果無誤。”
這可真是到頭一場空。
或許是我錯過了什么重要的東西?我需要一些時間來整理邏輯思維。
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方程式來解決就明了了。
指示器原本必然就是環繞著火星軌道運轉的,且必然是指向太陽系內某一點的位置。
它的作用也絕對不是提醒300萬年前的猿人望向火星。
這太過荒謬了—因為猿人沒有能觀測到紫外線束的手段!
既然它還能改變重力,說明它從300萬年前到現在就沒有停止過運行。
根據奧卡姆剃刀定理,該指示器是該文明的信息中轉站也可以排除。
而火星作為一個固定的參考對象。這三百萬年間的重大改變...
阮林下定了結論,興奮不已:“wit,返回火星,直接前往艾里隕擊坑!我們需要再一次倒帶回到30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