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后三國演義:隋唐的誕生

第四章 六鎮起義

后三國演義:隋唐的誕生 孤鴻影哦 5138 2022-04-22 23:15:02

  523年四月十日,沃野鎮(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艷陽天。

  1.革命首義

  “大王萬歲!”在一片歡呼聲中,匈奴人破六韓拔陵登上了象征著權力的寶座。他出身匈奴酋長家庭,和其他六鎮士兵一樣,這些年沒少受到鮮卑貴族和漢族地主老爺的欺壓。

  豪氣干云,在各個少數民族中有威望,外加身上流淌著匈奴單于的血,破六韓拔陵只差一個機會,便能展翅高飛。

  現在,他終于等來了機會。

  聽到懷荒鎮于景被殺后,破六韓拔陵帶領大家斬殺了沃野鎮鎮將。

  “一定要讓那些貴族老爺付出代價!”破六韓拔陵拍著胸脯對軍民們大聲說。

  “復仇!復仇!”大家的歡呼聲、吶喊聲匯合到一起,城墻上的磚塊都在震動。

  破六韓拔陵改年號為“真王”,正式宣布和北魏朝廷決裂。六鎮軍民看到了希望,紛紛歸在他的旗幟下,破六韓拔陵拉起了一支十多萬人的隊伍,打響了“六鎮起義”的第一槍。

  破六韓拔陵是一個行動派,稱王當天就開始安排了作戰計劃:“衛可孤,本王命你為大將軍,即刻進攻附近的懷朔、武川二鎮,去解放那里被壓迫的軍民。”

  六鎮的弟兄們名義上歸附,誰又真的能接受推翻了貴族老爺又迎來一個破六韓拔陵老爺?亂世之中,只有自己靠得住。破六韓拔陵當然知道,只有拳頭才能贏得尊敬的道理。

  沃野鎮是北魏邊境最西邊的一個軍鎮,地理位置優越,不用擔心腹背受敵。破六韓拔陵派衛可孤東進的同時,也派人南下去煽動關隴一帶少數民族一塊干革命。

  不得不說,破六韓拔陵確實是高瞻遠矚,既實戰又統戰。

  “大王,我必定不負所望,讓貴族老爺們顫抖,打出我們的威風。”衛可孤接過軍令,用勢在必得的眼神望著他的大王。

  衛可孤帶著氣勢洶洶的大軍朝著右邊的懷朔鎮殺來。

  2.橫掃武川

  “快,召集本地豪杰前來商議。”楊鈞早已得知衛可孤的行動,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

  不一會兒,高歡團隊以及竇泰家族前來報到。

  竇泰出身鮮卑大族,世代為官,從小就學了一身善于騎射的本領。

  高歡一進門,只見楊鈞身邊坐著一個體態安詳的老者,老者背后立著一個虎背熊腰的男人,威風凜凜。老者是竇樂,立著那位便是竇泰。

  “這位便是我常給你提起的賀六渾。”楊鈞指著高歡對竇樂說。高歡,小字賀六渾。

  竇樂一看高歡,脫口而出:“果然是氣度不凡。久仰久仰。”高歡客套一番后,眼光落在了竇泰身上,二人都被彼此身上強大的氣場所吸引,相互致意。

  “如今,衛可孤氣勢正盛,我們懷朔這點兵力恐怕難以應付,朝廷的大軍又遲遲未到。諸位有何高見?”楊鈞直入主題。

  高歡思索一番后,答道:“晚輩一直聽說東邊的武川賀拔家族個個能征慣戰、威名遠播,一直為朝廷倚重,不妨請他們幫忙如何?”

  “賀六渾之見,正合我意!”竇樂撫掌笑道。

  “對呀,我怎么沒想到?”楊鈞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

  “那么派誰去走一遭呢?賀拔家族可非一般人能請得動。”

  “楊將軍放心,我們竇家雖不及賀拔家影響大,但老朽和賀拔度拔是多年好友,況且他們一家都是俠肝義膽之輩,必定前來救援。”竇樂的話讓楊鈞寬慰了不少。

  竇樂對身旁的竇泰說道:“兒,你就替為父走一趟吧。”

  “父親放心,一定完成任務。”竇泰的每個字都鏗鏘有力,就像曬干的豌豆,一顆一顆地從豆莢里蹦出來那樣。

  武川鎮(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一個神奇的地方。這里將誕生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的開國元勛。

  賀拔家族世代為武川鎮的軍主,敕勒族(高車族),賀拔度拔及其三個兒子賀拔允、賀拔勝、賀拔岳,都是聞名塞外的風云人物,個個都勇冠三軍,尤其是賀拔勝、賀拔岳二人,可以騎在馬上左右開弓。

  宇文肱是鮮卑宇文氏的酋長,為人灑脫豪邁,長子宇文顥,次子宇文連,三子宇文洛生,四子宇文泰,沒什么好說的,英雄人物都是自帶光環,反正把俠肝義膽、樂善好施、武藝超群等褒義詞用在四兄弟身上就對了。

  獨孤如愿(后來改名獨孤信)來自鮮卑酋長家庭,這一年才二十一歲,生得容貌俊俏風流倜儻,萬人迷而且還精于騎射,穩穩當當的高富帥。大家都叫他獨孤郎。

  寇洛、念賢、若干惠三人祖上都是武川鎮將領,當地世家大族。

  還有李虎、楊忠、趙貴、侯莫陳崇、賀蘭祥等日后叱咤風云的人物,不過現在他們只有十幾歲,歷史將等著他們書寫。

  看了這些人的家庭背景,不得不感嘆一句:拼爹才是正道理。

  治世也好,亂世也罷,哪兒來什么屌絲逆襲、白手起家,沒有一定的背景,根本沒有機會在史書中出頭,更何況建功立業?

  天下大亂,武川鎮的豪杰們也沒閑著,這些天幾大家族聚在一塊,商量防城事宜,暢談時局。

  正當大家指點江山之際,還沒等人通報,一個高大威猛的男子就闖進房間,氣喘吁吁的喊著:“還請賀拔公救救懷朔全鎮軍民!”

  賀拔度拔朝著聲音望去,笑著說:“原來是竇家少爺,來,先喝口水。”

  只聽咕嚕咕嚕幾聲,竇泰將一大壺水一飲而盡。喝完水,他看見宇文肱父子、獨孤如愿以及念賢等大人物都在,這焦急的心也就落地了。

  看到竇泰那著急忙慌的樣子,大家也都猜出了一二。

  “說說吧,現在懷朔鎮局勢如何?”宇文洛生開口問道,他是個急性子的人。

  竇泰簡要說明了懷朔鎮的防備以及衛可孤的軍隊推進情況。知道情況的嚴峻形勢后,賀拔度拔當機立斷:“懷朔與武川唇亡齒寒,懷朔一旦失陷,武川必定不能自保,以我之見,必須立刻派兵支援懷朔鎮。”

  宇文肱思索片刻,捋著胡須對賀拔度拔說:“賀拔公一家文韜武略,我看這事兒還必須得老兄你親自走一趟。這武川鎮也是我的故土,你放心去,我們宇文家和武川共存亡。”

  “好呀,父親,咱們去給衛可孤一個下馬威!”賀拔勝握緊了拳頭,急切地說。

  “對,父親,咱們去吧!”賀拔允、賀拔岳也是激動萬分。

  “好好好,不枉老夫平日里的教導,都是好孩子”,賀拔度拔將目光轉向了獨孤如愿,接著說:“嗯,老夫還想請獨孤郎和我走一趟,不知意下如何?”

  “晚輩在所不辭!”獨孤如愿臉上散發著自信的笑容。獨孤如愿少年老成,智謀卓絕,多一個人就多一個點子。

  賀拔度拔一伙人還是趕不上衛可孤的速度,當他們跋山涉水的時候,衛可孤已兵臨懷朔城下。楊鈞趕緊召開軍事會議,老將軍竇樂主動請纓,楊鈞讓高歡負責督辦糧草事宜。

  “衛可孤長途奔襲,以我之見,應當主動出擊,挫其銳氣。”竇樂向楊鈞要了兩千騎兵便朝著城門走去。

  衛可孤此時正在城下叫罵,不等答話,竇樂直接打開城門沖了出來,衛可孤的先頭部隊被打散。畢竟衛可孤的人馬占據絕對優勢,衛可孤怒喝道:“今天是第一戰,如果失敗了,我們還有臉回去么?”

  “沒有!”

  士兵們一致高呼。隨后衛可孤集合士兵對竇樂軍進行沖擊,一舉擊潰竇樂軍,竇樂死于亂箭之中。

  “弟兄們,破城就在今日!”衛可孤帶著大家向城門沖去。

  此刻,賀拔度拔小分隊終于到達懷朔鎮,而衛可孤已經在城西撕開了一個口子,準備進城。

  “那個人就是衛可孤!”竇泰朝著賀拔度拔說。

  “已經危如累卵了,我只得勉強一試了。”賀拔岳說完便彎弓搭箭。

  竇泰吃驚地看著賀拔岳:“三爺,我沒聽錯吧?這里到城西至少是三百步吧?”

  賀拔岳沒搭理竇泰,凝神屏息,只聽嗖的一聲,三百步開外的衛可孤大叫一聲,從馬上摔下來。原來此箭正中衛可孤的手臂。

  “好!三弟好箭法!”賀拔勝拍著賀拔岳的肩膀說。賀拔度拔、賀拔允以及獨孤如愿也隨即鼓掌,只留下竇泰在一旁發呆。

  “就是現在,趕快進城!”賀拔度拔一聲令下,他帶領的幾百人迅速跟上,大張旗鼓地沖鋒。城頭的守軍看到此景,大聲說是援軍來了。此時的衛可孤以為是北魏官軍殺到,趕緊下令撤回,賀拔度拔一行人順利進城。

  “賀拔公,你來得太及時了,挽救了我們懷朔鎮。”楊鈞喜出望外,急忙向賀拔度拔行禮。

  “國事為重,老夫怎能推辭。”

  “怎么不見我父親?”竇泰問楊鈞。楊鈞臉色煞白,轉喜為憂,低聲不語。一旁的高歡搖了搖頭。竇泰馬上就懂了,當場暈過去。

  處理好竇樂喪事后,大家再次召開軍事會議。孤獨如愿對大家說:“衛可孤人多勢眾,而且差點入城,士氣旺盛,我看,我們還是得需要官兵的支援才行。”

  眾人一致同意。“嗯,派誰去呢?”楊鈞看向眾人。“我去,楊將軍剛剛任命我為軍主,也該我立功了。”賀拔勝拍案而起,胸中燃燒起熱血。

  “老二呀,你走一趟吧,趕緊出發,聽說臨淮王元彧帶著朝廷的大軍北上了。”賀拔度拔囑咐著賀拔勝。

  時間已是524年三月,面對破六韓拔陵的公然挑釁,北魏朝庭拖了整整一年,才做出回應:元叉任命臨淮王元彧為北討諸軍事,領大軍北上平叛;李叔仁為安北將軍,和元彧分兵兩路。元彧是宗室,大帥哥一個,從沒領兵打過仗,這一次北上更像是去旅游的,一路上是優哉游哉。李叔仁來自隴西李氏,是北涼政權后裔,征戰多年。

  為何北魏朝廷反應如此慢?就在去年十月,那個提出“停年格”的崔光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朝廷為他舉行了國喪。崔光德高望重,而且又在元叉、元懌、于忠、元雍、胡太后等大佬之間八面玲瓏,受到大家一致喜愛。

  元詡親自去看望病重的崔光,好友常景、盧昶等人齊聚一堂,崔光臨死前還給元詡推薦了賈思伯為老師,給他講《春秋》。崔光本身是歷史學家,他一直以來負責編修國史,死前推薦了侄子崔鴻以繼承自己的事業。

  這個崔鴻不是一般人,他在兩年前完成了史學巨著《十六國春秋》。崔鴻是第一個為少數民族政權寫史的人。他把十六國時期當作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把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提高到正史地位,并為此傾注了畢生心血,他的《十六國春秋》,不僅有寶貴的史料價值,而且在史學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開日后北魏史、遼金史、元史、清史之先河,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象征。

  不過,崔鴻因嘔心瀝血而病重,不久后,他也追隨崔光而去,這是后話。

  崔光雖死,但“停年格”被作為國策繼承并執行下來。如果說,懷荒鎮于景虐待軍民是六鎮起義的導火索,柔然阿那瑰的恩將仇報是六鎮起義的外因,那孝文帝漢化改革以及“停年格”就是六鎮起義的內部因素。

  再看賀拔勝這邊。

  “現在情況危急,需要立刻去請求朝廷援軍,有沒有不怕死的弟兄跟我賀拔勝走一趟!”賀拔勝對士兵們高聲喊道。

  “有!”士兵們看到是猛男賀拔勝打頭陣,心中的熱血都被他點燃了。賀拔勝精心挑選了十幾個青年,準備晚上突圍而出。

  夜幕降臨,城外衛可孤的營帳都點起了火,衛可孤安排了若干小分隊輪番巡邏,一旦發現敵情立刻上報。賀拔勝悄悄打開城門,趁著小分隊換崗的時候,帶著大家往外走去。

  雖然晚上大家精神都不好,可畢竟有那么幾個熬夜修仙的高手,幾個眼尖的士兵看見城門處人影閃過,趕緊報告給了上級。頭目一邊組織大家沖向城門,一邊派人向衛可孤報告。

  賀拔勝看行蹤暴露,要想退回城門是不可能了,便朝著身邊的小伙伴說:“你們怕不怕死?”

  “只要有賀拔破胡在,咱們就不怕死!”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賀拔勝,字破胡。

  “好!弟兄們,跟我沖!”賀拔勝此刻沒有什么奇思妙想,也沒有什么錦囊妙計,他有的就是膽大如斗。

  “賀拔破胡在此,不怕死的就來!”賀拔勝左右開弓,射死了幾個沖在最前面的敵軍,大家跟著他一起沖鋒吶喊,敵軍一看自己陣營倒下了幾個,都不敢前進。畢竟誰也不想白白送死,況且也看不清城里到底出來了多少人。

  在敵軍遲疑之際,賀拔勝等人突出了重圍。

  “報,賀拔勝求見。”

  此時的元彧已到云中(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西北),他正吃著火鍋唱著歌。

  “賀拔勝?”元彧口中的酒還沒吞下去,張開微醺的眼睛反問傳令兵:“哪個賀拔勝,武川賀拔家那個?”

  在得到肯定答復后,元彧才打起精神來:“他來干嘛?不好好守著武川。讓他進來。”

  賀拔勝見到元彧后,直入主題:“大王,如今懷朔鎮就快淪陷,城中百姓都盼望您的救援,您卻徘徊不前,如果懷朔失守,武川必定危急,到時候就算有韓信那樣的名將也無濟于事了,大王三思呀!”

  元彧聽了賀拔勝的真誠求救,又看了看他臉上急切的表情,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叫他先回去通風報信,自己隨后就領大軍支援。

  賀拔勝領著那十幾個小弟又連夜趕回了懷朔鎮,到了城下,賀拔勝又是大聲喊道:“我賀拔破胡帶著官兵殺回來了!”巡邏的士兵信以為真,在被射死幾個的情況下,趕緊讓開了一條路。

  賀拔勝把救兵情況告訴了父親。賀拔度拔連連說好,但他臉上卻沒有一絲喜氣。

  “父親這是怎么了?”賀拔勝問道。

  賀拔岳接過話來:“二哥,你突圍后,衛可孤帶著一部分人殺向武川鎮了。現在還不知武川鎮情況如何。”

  楊鈞看賀拔勝全身而還,不禁暗自贊嘆。

  “我還想麻煩二公子再走一趟武川,去打聽打聽情況,好讓大伙放心。”楊鈞望著賀拔勝。

  賀拔勝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他疾馳在前往武川鎮路上的時候,武川已經陷落了。

  這段時間,衛可孤看懷朔鎮撈不到便宜,也不能一棵樹上吊死,他想給武川來一個驚喜,帶著兩萬人就向武川沖去。

  宇文肱自然早就做好了準備。狹路相逢勇者勝,正如曹劌所言:“夫戰,勇氣也。”宇文肱對此深信不疑,他吩咐士兵們主動迎擊衛可孤。

  宇文肱帶著兒子們沖鋒在前,與衛可孤在武川鎮外的南河交戰。宇文肱所向無前,戰意正酣的時候,為了躲避流矢,從馬上摔下來。

  “來呀,給我活捉宇文肱!”衛可孤看到這情況,立刻下令。

  千鈞一發之際,長子宇文顥帶著幾名騎兵就沖了過來:“休傷我父!”宇文顥一聲怒吼,聲貫長虹,手上長槊翻飛,身上的銀色盔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天神下凡,宇文顥小分隊在殺掉二三十人后,敵軍紛紛退卻。

  宇文肱得以重新上馬,突出重圍。衛可孤大呼:“給我殺掉那小子!退卻者斬!”說著話,衛可孤的大刀就砍掉了一個退下來的士兵。大家重新鼓起勇氣,向宇文顥圍了過去,在絕對的實力碾壓面前,天神下凡也不好使。

  宇文顥寡不敵眾,被亂刀砍死。不遠處的宇文肱失聲痛哭,想要集合兵力再戰。衛可孤的士兵一鼓作氣,沖垮了宇文肱的部隊,俘虜了宇文肱并進了武川鎮。

  賀拔勝一到城下才看到城上全是衛可孤的人,趕緊策馬往懷朔鎮趕。可讓他更絕望的是,懷朔鎮也被衛可孤的大軍攻下了,鎮將楊鈞戰死,賀拔度拔父子三人、孤獨如愿等全被俘虜,竇泰和高歡在亂軍之中不知所終。賀拔勝如喪家之犬不知去哪兒的時候,衛可孤的士兵一鼓作氣沖了上來,自己也成為了俘虜。衛可孤把他們統一囚禁在武川鎮。

  與此同時,朝廷大軍大敗的消息也傳到了武川群雄的耳朵里。

  3.李崇敗退

  五月中旬,元彧北上救援的路上,被破六韓拔陵伏擊,幾萬大軍在五原(內蒙古包頭市)全軍覆沒;破六韓拔陵一鼓作氣,在白道(呼和浩特西北)和李叔仁硬碰硬,將李叔仁擊敗。

  破六韓拔陵迎來了革命以來的巔峰時刻,他的眼里燃起了熊熊烈火,這把火似乎要把北魏帝國給燒個精光。

  二十三日,朝廷全軍覆沒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洛陽,小皇帝元詡急忙在顯陽殿召開御前會議,商討應敵之策。丞相、尚書令、尚書仆射、尚書郎、侍中、黃門等重要人物都參加了會議。

  “如今恒、朔之地賊寇蜂起,逼近祖先陵墓金陵,怎么辦?”元詡焦急地問。

  吏部尚書元修義第一個發言:“臣請求派遣朝廷重臣督領軍隊鎮守恒、朔,以抵御賊寇。”

  宗室廣陽王元淵進諫:“陛下,以前定都平城的時候,六鎮士兵的地位都很高,大家爭先恐后應征入伍;遷都洛陽后,他們喪失了榮譽感,而且上次柔然南下,我們的十幾萬大軍北伐一無所獲,六鎮士兵產生了輕視之心,因而叛亂。”

  元淵是北魏宗室少有的清醒人。元叉也不好懟他,畢竟他說的對,便把矛頭指向了李崇:“提到上次北伐柔然,我就來氣,你李崇不是建議改鎮為州么?就是因為這個建議,才助長了那幫士兵的囂張氣焰,讓他們產生了非分之想!”

  李崇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明明是一心幫助朝廷緩和與六鎮士兵的關系,反而自己成了引發六鎮之亂的禍首。

  李崇正要開口反駁,元叉不知哪兒來的無名火,對李崇旁邊的魏蘭根說:“都是你的餿主意!”

  魏蘭根低著頭苦笑,盡量沒讓元叉看見。元叉對小皇帝元詡耳語了幾句后便得意地站到了一旁。

  元詡打斷了幾人的爭吵:“過去的事情難以挽回,這里只是順便說一下罷了。然而李崇是皇親貴戚,名望甚重,氣量大,識見遠,英武機敏,朕想派他前去,你們看如何呢?”

  蕭寶寅說:“這樣決定,非常符合眾人之心。”元叉也附和,他覺得事情是李崇引起的,就應該讓李崇去解決。

  看大家都把鍋甩給自己,李崇再不說話就不行了:“我考慮到六鎮地處偏遠,賊寇密布,提出改鎮為州是為了安慰取悅當地人之心,豈敢引導他們作亂呢?我罪該萬死,陛下仁慈而赦免了我,如今更要派我北行,這對我正是一個報恩改過的機會。但我年已七十,加之疲病在身,不堪于軍旅之事了。希望能另外選擇優秀人材。”

  元詡很不高興。領導需要你背鍋的時候你不背,那怎么行?元詡搖頭,強硬地說:“李崇將軍,既然這事兒是你引起的,那么這次還勞煩你走一趟。朕命你為北討大都督,費穆、崔暹、元淵、李神軌、元天穆等受你節度,即刻出征。”

  李崇搖著頭無奈地接受了任務。李神軌,李崇之子,崔暹,出自清河崔氏,世家大族。元天穆,北魏宗室,年方三十六,性情豪爽,一表人才,精通騎射,是北魏軍的牌面人物,所以任務是慰勞北方各路勢力。

  元天穆一行來到肆州秀榮(山西忻州市)后,結交了一個大人物:爾朱榮。爾朱榮是契胡人,時年三十二歲,他的祖先爾朱羽健在北魏建國初年就是領民酋長,率契胡武士兩千人,追隨道武帝拓跋珪平晉陽(太原市),論功拜散騎常侍,受封秀容川方圓三百里之地,子孫可以世襲,其眾以牧獵為業,勁悍善戰。經過祖上的累積,他們家的牛羊要用山谷來計算。

  爾朱榮生下來就是咬著金鑰匙的,而且皮膚白皙、容貌俊美,遇事沉穩果斷,聰明機警。因為有錢,那自然會給執政送錢,所以他和元叉關系比較好。

  有錢,人帥,有出身,有關系,老練,這簡直是完美人設,這種人在亂世就是傳說中的梟雄。梟雄嘛,自然是對時局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爾朱榮得知六鎮起義后,把那些牛羊都賣了,暗中召集天下豪杰,買馬買裝備,訓練了一只實力強悍而且忠心不二的契胡軍隊。

  那是一個風清氣爽的下午。爾朱榮帶著慕容紹宗等人來迎接元天穆,慕容紹宗出身前燕皇族,二十四歲,是爾朱榮表弟,身材魁梧,沉默寡言,膽略非凡。同樣是英俊瀟灑、騎射一流、豪氣干云,同樣的秉性,同樣的帥氣,同樣的貴族出身。三人在深情對視后,結交為了異性兄弟,元天穆年長,成了大哥。

  李崇帶領大軍來到了五原,上次元彧兵敗的地方。崔暹年輕氣盛立功心切,他對李崇說:“老將軍,崔暹不才,愿意請戰破賊!”

  鑒于上次元彧北伐失敗,又考慮到破六韓拔陵士氣正旺,這次想打持久戰,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李崇打算拖死破六韓拔陵:“崔將軍稍安勿躁,老夫自有破敵之策。”

  老將費穆也贊同。

  本來也是一片忠心,卻被李崇從頭到腳一盆冷水潑下來,崔暹當場就下不來臺,他眼里閃過刀鋒一樣的光,仿佛在暗自決定著什么。

  崔暹打心里瞧不起李崇,認為他是老糊涂了。于是召集手下部眾,向白道發起突襲,打算給破六韓拔陵來一個措手不及。可惜崔暹中了破六韓拔陵的埋伏,全軍覆沒,自己單騎逃回洛陽。

  “報,破六韓拔陵親自帶領大軍朝我軍殺來了。”兒子李神軌神色慌張沖了進來。

  得知崔暹戰敗的消息,李崇上氣不接下氣。

  在軍事會議上,元淵發言道:“五原是守不住了,我們只能守住要沖,和敵人打持久戰。”

  李崇點頭道:“云中扼守白道口,又是拱衛平城(山西大同市),咱們還是前往云中迎敵吧。”

  于是,破六韓拔陵和李崇在云中對峙起來。

  元淵給元詡寫了一封長信,梳理了六鎮士兵的歷史地位,及孝文帝改革后對六鎮士兵的不良影響,再次強調要提高六鎮士兵的地位以根本解決問題,最后,他寫道:“這一段時間里的舉動,指望能鏟平叛亂,早獲安定;但是崔暹貪功冒進全軍覆沒,李崇與我徘徊難進,只好一起順原路回到云中,將士們的情緒一落千丈,無心再戰。現在的憂慮,不僅西北方面,恐怕各鎮很快也會如此,天下之事,恐怕一時半會難以安定了。”

  元詡讀著,他對元淵要提高六鎮士兵的地位很不以為然,讀到崔暹貪功冒進以致失敗,勃然大怒。

  崔暹撲通跪下,一邊向皇帝磕頭,一邊給元叉使眼色。原來,崔暹早就派人先回洛陽,說自己的戰斗是如何英勇,敵人如何狡猾,自己又如何受李崇氣壓,同時又給元叉送上了金銀財寶以及妹子和田宅。元叉看到了錢和妹子,自然就懂了。

  元叉咳嗽了兩聲:“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崔將軍確實有罪,但罪不至死,我看就暫時革職吧。”

  元詡只好同意。

  云中城里糧食充足且地勢險要,李崇軍硬生生把起義軍兇猛的攻勢按了下去。這時候,軍中長史祖瑩打起了軍糧的主意,暗中倒賣軍糧,時間一長,軍隊的戰斗力直線下降,李崇卻不知道怎么回事。

  祖瑩出身官宦世家,三字經中的“瑩八歲,能詠詩”就是說的祖瑩,才華橫溢,卻難逃一個“錢”字。元淵平時深得士兵喜歡,早就有士兵將祖瑩的事情報告給了他,想到雙方僵持不下以及崔暹的戰敗,一條妙計從他心頭涌起。元淵有雄心,他認為李崇不如自己,要想平定六鎮之亂,自己必須獨攬軍權才行。

  元淵寫密信到洛陽,報告了祖瑩的罪狀,并建議:“如今六鎮全都反叛了,高車各部的情況也與六鎮相同,以這樣的疲勞之兵攻打他們,必定沒有取勝的道理。所以,不如挑選演練精兵把守恒州(治所平城,即大同)的各個要沖之地,再作以后的打算。”

  事后,元淵又向李崇建議,退守平城。李崇不想晚節不保,他認為及時止損才是最好的選擇,便答應了元淵的請求。接下來就是討論留守云中的人選。

  “云中是白道的要沖,叛賊的咽喉要害,如果此地保不住,那么并州(山西太原)和肆州(山西忻州)就危險了。所以,應當留下一個人鎮守,誰來承當呢?”李崇發問。

  “我推薦費老將軍,”元淵慎重其事地說,“費將軍老成持重,之前又擊敗過蠕蠕婆羅門,他是最佳人選。”

  元淵的意見得到眾人支持,于是李崇便奏請任命費穆為朔州刺史,鎮守云中。

  元叉、元詡本來就是不得已任用李崇,沒想到李崇管教無方,被元淵檢舉,元詡將祖瑩、李崇二人召喚回朝,削職為民,并且任命元淵為北討大都督,總管軍政。

  朝廷軍再次慘敗,主帥李崇又被撤職,這讓秀榮兩個牧民乞伏莫于、萬于乞真看到了機會,他們鼓動牧民殺死了當地的太守,準備洗劫秀榮川。可秀榮川是爾朱榮的地盤呀,兩個牧民能跟大地主斗么?爾朱榮不會答應的。

  “表哥,乞伏莫于他們殺了太守!”慕容紹宗把消息告訴了爾朱榮。

  “好,太好了!兄弟,咱們終于等到機會了!”爾朱榮等這一刻很久了。

  簡單地一番部署下來,爾朱榮就剿滅了乞伏莫于二人的起義。爾朱榮牛刀小試,相繼滅了周邊其他反叛勢力,被封為博陵郡公、安北將軍,食邑一千五百戶。

  元天穆很高興,他下定了長期跟著爾朱榮混的決心。于是上書朝廷,說并州地理位置重要,希望能夠留下來為國守門。元叉樂得有人去前線主動當炮灰,很快就同意了請求,任命元天穆為并州刺史。如此一來,肆州秀榮爾朱榮、并州元天穆二人各據一方,經常一起討論天下大事,關系迅速升溫。

  朝中有元叉說好話,地方上又有好兄弟元天穆支持,爾朱榮開始以剿匪名義公然招兵,訓練軍隊。爾朱榮訓練軍隊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把打獵當成訓練,他經常對部下說:“遇到虎豹不得回避,否則就是死,你們是愿意被老虎咬死還是被我的大刀砍死,自己選。”

  元天穆得知后,替弟兄們勸諫:“榮弟,你對弟兄們也管得太嚴了吧,不就是打獵嘛。”

  爾朱榮義正言辭地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大哥,想要在亂世闖出一片天,咱們就得拿戰斗力說話,軍隊的戰斗力從何而來,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訓練。”

  元天穆聽后,不由得撫掌贊嘆:“好,不愧是賢弟,我心服口服。”

  經過一段時間韜光養晦,爾朱榮打造了一支鐵軍。

  爾朱榮的事業如火如荼,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叫高歡。高歡自從衛可孤攻陷懷朔鎮后,四處游走觀望。直到爾朱榮的公司上市后,他才心有所動。

  高歡召集團隊,對大家說:“爾朱榮在肆州一家獨大,為人豪邁,有英雄之志,我看各位可以前去投靠。”

  “歡哥,那你自己呢?”大家不解地問道。

  “我嘛,我打算帶其他兄弟另尋出路。”高歡云淡風輕地說。

  其實高歡心里是崇拜爾朱榮的,他也想成為爾朱榮那樣的人,正因為相當大哥,所以不愿意屈居人下。他的盤算是分頭下注,讓一部分兄弟去投靠爾朱榮,自己呢看看有沒有機會單獨創業。

  自己如果敗了,可以經過兄弟們介紹,再投靠爾朱榮不遲;如果成了,再把弟兄們拉回隊伍。總之,這是最佳選擇。很快,侯景、司馬子如、竇泰、段榮、賈顯度等人就去投靠了爾朱榮,高歡則帶著蔡俊、尉景、孫騰以及可朱渾元等人去別處創業。段榮,高歡的連襟,娶了婁昭君的姐姐,擅長陰陽天象之術。

  再來看武川豪杰。

  衛可孤拿下武川鎮后,根據破六韓拔陵的最高指示,他想著要感化并改造當地的貴族老爺,讓他們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中,所以他并沒有殺掉賀拔父子、宇文父子等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六鎮起義革命的不徹底性,和貴族老爺的頑固性,這就為革命的失敗留下了伏筆。

  衛可孤每天就是給這群人好吃好喝,并給他們宣講破六韓拔陵的革命理論。賀拔度拔和宇文肱等人自然對革命理論不感興趣,他們反而從衛可孤革命的不徹底性中找到了機會。

  宇文肱對賀拔度拔說:“衛可孤既然抓住了我們,卻遲遲不殺掉,還想妄想同化我們,可見其難成大事,我等豈可錯失良機?”

  “那老哥你的意思是?”宇文肱的話正好像正中靶心的箭一樣,射到了賀拔度拔的心里。賀拔度拔十分滿意,但他想聽聽宇文肱的計劃。

  “我們的計劃是聯合武川各路豪強,趁其不備,做掉衛可孤!”獨孤如愿加入了談話。

  賀拔度拔、宇文肱等人拍手叫好:“不愧是獨孤郎,不僅容貌俊美,謀略也是一流的,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獨孤如愿帶著大家的希望,私下里去聯絡念賢、若干惠、寇洛等豪強,大家異口同聲答道:“咱們的武川,決不能輕易讓給衛可孤這個叛賊。”

  誅殺衛可孤的過程十分簡單,衛可孤幾乎沒有防備,他以為自己已打動了這些貴族老爺,他不知道的是,貴族和平民之間總是有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就像一道墻,是無法逾越的。

  衛可孤就這么死了,破六韓拔陵如喪考妣,為他舉辦了隆重葬禮,同時安排敕勒人去復仇,因為他的大軍正南下迎戰元淵的朝廷中央軍。

  敕勒民眾早就加入了破六韓拔陵的革命隊伍,雖然賀拔一家也是敕勒人人,不過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和一般的敕勒人沒有什么來往,反而成了底層敕勒人心中刺。

  十月底,衛可孤的死亡并沒有讓武川集團高興幾天,因為兇猛的敕勒人已快速向武川逼近。賀拔度拔知道這些族人的厲害,一邊派救火隊長賀拔勝南下搬救兵,一邊組織部隊抵抗敕勒人。

  賀拔勝一如既往的勇猛,不過這次的武川保衛戰超出所有人的預料,賀拔勝在去找元淵的路上就得知消息,武川陷落了。賀拔勝路過云中的時候,被愛才的費穆留下帶兵。

  武川群雄在敕勒人的群毆之下沒有絲毫還手之力,混戰之中,賀拔度拔戰死,賀拔岳、賀拔允、侯莫陳崇、李虎等人出逃,寇洛、若干惠等人不知去向,宇文父子、獨孤信、趙貴、楊忠等人逃亡中山避禍,武川團隊走散,面對起義洪流,豪杰們倉皇四顧。

  爾朱榮軍閥化,武川鎮淪陷,北魏也管不過來,因為關隴一帶傳來壞消息:高車人胡琛、羌族莫折大提反了。

  4.關隴起義

  先說胡琛。

  四月初,在破六韓拔陵的使者勸說下,原州高平鎮(寧夏固原市)的高車酋長胡琛宣布自稱“高平王”,占領高平鎮響應破六韓拔陵,他認命赫連恩為大丞相、萬俟丑奴為大將軍,很快搭起班子。赫連恩、萬俟丑奴都是匈奴貴族,掌握實權,胡琛只不過是被推到前臺的代言人。

  胡琛的開局并不順利,因為遭到了原州土著李賢、李遠、李穆三兄弟的頑強抵抗。李賢三兄弟,自稱來自隴西李氏,實際上是鮮卑人,祖上世代定居并鎮守原州。三人都是人中龍鳳,最大的李賢也就才二十二歲。李賢少年老成,有格局;李遠剛毅果決,從小就愛行軍打仗的游戲;李穆才十二歲,是個機靈鬼。

  李賢積極聯絡其他土著抵抗義軍,而眾人猜疑懼怕,并不同心。看大家猶豫不決,李賢給老二一個眼神。

  李遠秒懂,突然按劍大喊:“這幾年國家多難,叛賊趁機為害作惡。由于國法不振,才遲遲沒有討滅賊眾。現在正是忠臣建立氣節的時候,也是義士建功之日。大丈夫豈可面臨危難而茍且免禍?應當在死中求生。你們大家都是世代忠誠堅貞,受國家的教化,今若不同心協力而各懷異心,摒棄正義為邪惡效力,即使是五尺兒童,都會指責你們,你們將有何面目見天下之士。有異議者,我就用劍斬殺他!“

  要么死在李遠刀下,要么被義軍殺死,這些地頭蛇只好服從安排,都聽從李賢的指揮。眾人相互盟誓,修建壁壘自守。穩住眾人后,李遠對李賢說:“大哥,我們人少,應該趁叛軍立足未穩,迅速聯絡朝廷軍里應外合,才有取勝的可能。”

  “嗯嗯,盧祖遷將軍的駐地就在不遠處,他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李賢遲疑了一下,接著說,“我們被賊兵圍困,怎么才能派人去聯絡盧祖遷呢?”盧祖遷,范陽盧氏,曾多次打敗南梁軍隊。

  “大哥二哥,交給我吧,我年紀小,不會引人注意。”李穆眨著眼睛,一臉認真。

  “不行,三弟,太危險了。”李賢不同意。

  “我看可以,老三個子小,他是最佳人選。”李遠笑道。

  “放心,二位哥哥,我去去就來。”還沒等李賢同意,李穆就跑了。

  確實,李穆這一行十分順利,胡琛的人根本沒注意到他。李穆見到盧祖遷后,簡單說明了情況,二人很快商定好了作戰方案。在李氏三雄和盧祖遷的共同進攻下,胡琛慘敗,革命隊伍只好暫時向北轉移。

  再說莫折大提。

  秦州刺史李彥施政嚴苛,刑罰殘酷,處理民族問題十分粗暴。羌族領袖莫折大提在秦州很有威望,破六韓拔陵、胡琛的相繼起義,讓他看到了機會。更何況革命領袖破六韓拔陵還專門派來了指導員。

  “咱們也反了吧!”軍官薛珍高喊著。

  “對,高平的胡琛也反了,咱們距離這么近,剛好能形成掎角之勢。”軍官劉慶、卜胡都說。

  “干吧,父親,”兒子莫折念生很急迫,“李彥不把咱當人看,魏國朝廷又何曾把他們的鮮卑士兵當人看?六鎮都反了,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咱們羌族人的機會!”

  莫折大提也是心潮澎湃,大家都干勁十足,他也就下定了決心:“建功立業,現在就是最佳時機!”

  隨后,幾人開始密謀。

  六月初九,薛珍、劉慶等人帶兵突然闖入州府門,抓住了李彥,殺了他,推舉同黨莫折大提為元帥,莫折大提自稱為秦王。

  就近的雍州刺史元志發兵去討伐,同時向洛陽請求救兵。

  莫折大提起義得到了羌族、漢族、氐族等各族支持,聲勢浩大,消息很快傳到南秦州(隴南市成縣)。城中大族張長命、韓祖香、孫掩等人攻打刺史崔游,殺了他,率全城百姓響應莫折大提。秦州、南秦州中的氐族是出了名的彪悍善戰,他們的老大楊紹先還在二十年前稱帝反抗中央,后來被平定后,被軟禁在洛陽,但他們一直不服中原政權。

  “父親,是時候主動出擊了!”莫折念生眉飛色舞。

  “出兵哪里呢?”

  “高平的胡琛被盧祖遷擊敗北逃,我們可以出其不意,襲擊高平,一定能攻克。如此一來,還能幫助和拉攏胡琛,團結更大的力量。”

  “好!”莫折大提已垂垂老矣,沒想到自己還能在死前干一番大事業。

  莫折大提派卜胡襲擊高平,殺了鎮將赫連略和行臺高元榮,大敗盧祖遷,拿下高平。可能是太興奮了,莫折大提老爺子一口氣沒上來,就去世了。

  在父親的葬禮上,弟弟莫折天生對他說:“如今天下大亂,破六韓拔陵、胡琛等人只是稱王,他們的旗幟并不鮮明,受苦的百姓看不到希望,依我之見,大哥你不如直接稱帝,封官許愿,早早拉攏民心。”

  莫折念生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于是葬禮變成了自己的加冕儀式。他設立年號為“天建”,立國號“大秦”,分封了跟著自己起事的各路豪杰,設置百官。

  莫折念生、胡琛二人名義上受破六韓拔陵節制,實際上是獨立政權,因此,歷史上稱為“關隴起義”,和破六韓拔陵的“六鎮起義”并列。

  莫折念生都稱帝了,這性質比破六韓拔陵和胡琛還要嚴重,北魏朝廷不得不重視。

  七月初六,北魏委任元修義兼尚書仆射,為西道行臺討伐莫折念生。

  元修義是個酒鬼,平時沒少干賣官鬻爵、貪污受賄的事情,他打起仗來,就是個門外漢了,一路上慢慢悠悠。莫折念生趁此機會,擴大地盤。

  七月二十九日,莫折念生派都督楊伯年攻打仇鳩、河池兩個寨堡,東益州(陜西漢中略陽縣)刺史魏子建派將軍伊祥等人擊敗了楊伯年,斬首一千多人。魏子建是魏蘭根的族兄,多次參與對南梁的戰爭,軍事能力突出。這里的東益州、南秦州也是一種僑置手段。

  東益州本來是氐王楊紹先的封國,因為州城中的氐族民眾勇悍不馴,南秦州和秦州的反叛者都是楊紹先的同族之人,伊祥請求要先沒收城里人手中的兵器械仗以穩住局面。魏子建搖了搖頭,他知道這天下是世家大族的天下,要想鎮壓革命,只能籠絡當地的土豪劣紳,他笑道:“城中民眾數次經歷打仗之事,安撫好他們便可為我所用,逼的太急了則會成為我們的心腹之患。”

  伊祥等人將信將疑,便奉命把城中民眾都召集起來。魏子建安撫曉諭他們,然后逐漸把他們父子兄弟分派到外地各郡去戍守,這樣內外相顧,到底也沒有出現反叛者。

  魏子建打破了莫折念生的不敗神話,散騎侍郎李苗趁機上書說:“糧少兵精,利于速戰速決;糧多兵眾,利于打持久之戰。當今隴地賊寇猖狂,但這些賊寇沒有多少糧資儲備,雖然占據了兩座城,但不行仁義,所以其勢在于急攻。如果使隴東失守,元志的軍隊敗潰,秦州和南秦州莫折念生及張長命等反賊的勢力便可強大,那么長安附近頓時就會變得危而又弱,作為國家的右臂于是便廢了。應該旨令主將堅壁而守,不要出戰,另外命令副帥偏將率領兵數千名出麥積崖從背后襲擊叛賊,如此則、隴之地,群妖自散。”

  李苗出身官僚世家,他曾是南梁的大臣,因父親被蕭衍殺害,選擇了投靠北魏,多次參與魏子建對南梁的軍事行動,有一定的作戰能力。確實,李苗分析很到位,莫折念生雖然氣貫長虹,但根據地不穩固,物資儲備也不充足,跟北魏是沒法比的,北魏要是能搶占先機,要拿下關隴是沒問題的。

  “臣愿前往。”淳于誕說。淳于誕也是從南梁投降過來的,從小就勇氣非凡,十二歲手刃仇人為父報仇成為佳話,他對漢中一帶比較熟悉,所以自愿前往。

  于是,元詡任命李苗為統軍,淳于誕為副將,二人募兵前往東益州支援魏子建。

  八月十六日,等不到元修義的援兵,元志只好獨自面對莫折天生,二者在隴口交戰,元志兵敗,丟下部眾跑到東邊的岐州(陜西寶雞鳳翔)自守,莫折天生圍困岐州。

  元志兵敗,岐州被圍,這事兒就大了,因為岐州離長安很近了。執政元叉臉上很沒面子,和元雍等人一番商量后,決定鼓動元詡,采納李崇、元淵的意見。

  十八日,元詡詔令:“各州鎮在冊的軍人中凡不是因犯罪而被流放服役的,全都免為平民。”并改鎮為州,以懷朔鎮為朔州,又改名朔州為云州(南北朝時期地名經常改來改去,不必深究);還表示要重用代郡遷入洛陽的官吏。

  折騰了一圈,元叉最終還是同意提高六鎮的地位,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六鎮的軍民都反了,他們已不需要朝廷的施舍,他們要用拳頭爭取地位!所以,朝廷的宣慰大使酈道元走到半路就折了回去。

  酈道元,時年五十九歲,范陽酈氏,為人剛正清廉,有政績,而且是一個地理學發燒友,他在地方上為官時,四處調研求證,給《水經》(作者不詳)作注。《水經注》之于《水經》,就類似于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之于《三國志》,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是我國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詳細地記述了河流流經區域的地理情況,包括山脈、土地、物產、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興衰、水利工程、歷史遺跡等古今情況,并且具有明確的地理方位和距離的觀念。像這樣寫作嚴謹、內容豐富的地理著作,在當時的中國,以至世界上都是無與倫比的。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其中,《三峽》一篇還入選現代中學課本,其文采可見一斑。

  全書不論是文學性、學術性,還是知識性都是一流的,可見酈道元為人治學的客觀嚴謹。

  酈道元雖然沒完成使命,六鎮起義也勢不可遏,但元叉卻撈到了好處。孝文帝遷都洛陽以來,代郡等北方邊郡的士人處處受到打壓,他們在洛陽是沒有地位的。現在六鎮亂了,元叉不得已開始任用這些人擔任傳詔工作,以便安慰、取悅他們。廷尉、代郡貴族山偉在奏記中稱頌元叉道德高尚,元叉一高興給山偉加官進爵。

  圍攻岐州不下,莫折念生決定再次啃一啃魏子建這個硬骨頭。

  二十日,莫折念生派遣都督竇雙攻打北魏盤頭郡,魏子建派遣將軍竇念祖擊敗了竇雙,莫折念生再次敗給了魏子建。魏子建繼續聯絡當地大族,繼續他的統戰工作,宣諭招降南秦州各氐族部落,氐人稍微有所歸附,便恢復了六郡十二戍。北魏任命魏子建兼尚書,擔任行臺,刺史職務不變,梁、巴、二益、二秦各州都接受他的指揮調遣。

  郁悶之際,莫折念生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北魏涼州(甘肅武威市)刺史宋穎被抓,涼州宣布加入莫折念生的革命隊伍。雖然涼州十萬八千里,但好歹也是一面旗幟呀!

  宋穎這兩年官運亨通,全靠巴結賄賂大宦官劉騰。羊毛出在羊身上,孝敬劉騰的錢只能從當地的土豪劣紳中出,至于誰是土豪劣紳,自然是宋穎說了算。于是涼州城中的大族趙天安便遭了殃。不過現在,劉騰死了,莫折念生也稱帝了,趙天安覺得翻身的機會來了,開始蠢蠢欲動。宋穎這幾年沒少得罪人,偏將于菩提就是其中之一。

  趙天安找上門來:“于將軍,如今的局勢,我看要換天了;這些年您沒少受宋刺史的氣吧?”

  于菩提自然也是聰明人,馬上就知道了趙天安的意圖:“趙老爺您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話但說無妨。”

  “莫折念生已稱天子,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這是眾望所歸,咱們不如早做打算,越早加入革命越早成為開國功臣!”大土豪趙天安把革命掛在嘴邊,于菩提差點笑出聲,但沒有笑出聲,他知道所謂的革命只是搶錢搶女人的幌子。

  二人很快就商定了計策。于菩提設宴邀請宋穎去商討平叛之事,宋穎毫無防備就去了。于菩提出其不意,輕松拿下宋穎并把他關押,同時派趙天安去向莫折念生上表稱臣。

  涼州失守,元修義大驚失色,這下酒也行了。該怎么辦?這要是被追責的,他脫不了干系。想來想去,這鍋無論如何不能背,就對外宣稱自己因酒后吹風,得了重感冒,臥床不起。

  元修義的申請得到了元叉的批準,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元詡只能另派他人前往西北戰場對抗莫折念生,正當元詡猶豫之際,一個高亢的聲音響起了。

  “微臣愿與陛下分憂!”

  元詡循著聲音望去,一張熟悉而滄桑的臉龐呈現在他眼前:蕭寶寅。

  蕭寶寅一直期待有一天能殺向建康,親手把蕭衍這個老和尚殺掉,以報國仇家恨,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象這一天的到來。然而六鎮之亂打碎了他的夢想,北魏不但沒有力氣去幫他實現復仇計劃,反而蕭衍居然出兵北伐趁火打劫(后面再說),想到這些,蕭寶寅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

  如今他已背井離鄉二十幾年,復國無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這亂世之中了。蕭寶寅親眼看到了北魏宗室的無能,他在此刻提出出征西北,是再合適不過的。

  “微臣愿一同前往!”說話的這位是崔延伯,出身博陵崔氏,世家大族,早年間在南齊為官,國亡后,他追隨者蕭寶寅一起投靠了北魏。蕭寶寅看了看身邊的崔延伯,朝他點了點頭。

  元詡眼中散發著純真和期許,他高興地說:“好,兩位為國分憂,實在是忠勇可嘉······”

  元詡側著頭看了看元叉,得到元叉許可后,接著說:“朕令蕭寶寅為西道行臺、大都督,全權負責關中一帶平叛事宜;崔延伯為征西將軍,跟隨蕭寶寅平叛;魏蘭根為岐州刺史,跟隨大軍前往赴任。”

  魏蘭根上次向李崇建議將六鎮改為州之后,受到元叉和元詡的厭惡,盡管后來他們不得不承認魏蘭根是有遠見的,可哪個領導會甘心承認自己不如部下?這次終于找到機會把他打發到地方上去。

  蕭寶寅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莫折念生進軍,躊躇滿志,視死如歸,他的那個戀愛腦夫人、南陽長公主也一同前往,還有他的幾個兒子也在,蕭寶寅已暗自下定決心:只要平定了關隴,這就是自己的根據地,就是復國大業的開始。

  蕭寶寅一出動,宋穎看到了機會,他知道,蕭寶寅可是有真本事的。這段時間里,宋穎在囚室里很不好受,自己堂堂一個州刺史,居然稀里糊涂地被偏將于菩提和大土豪趙天安給玩兒得團團轉。

  “真是亂了套了,這幫狗東西,平時對我殷勤萬分,沒想到國難當頭竟然投靠叛賊!”宋穎緊緊握著鐵欄桿,似乎要把欄桿捏斷似的。

  畢竟還是一州刺史,宋穎在當地為官多年,還是有影響力的。很快他就想出了辦法,他想到了西邊的吐谷渾,他暗中派了一個對自己死心塌地的獄卒去吐谷渾求救兵。

  吐谷渾和北魏都是鮮卑人,前者是鮮卑慕容氏,后者是鮮卑拓跋氏,雖然早就分了家,畢竟是流著一個民族的血。

  在任的吐谷渾首領是伏連籌,他一向心高氣傲,已關起門來稱天子了,名義上還是北魏的藩屬國,一直保持著和北魏的往來,畢竟還得靠和中原王朝做生意才能活下去。

  得知宋穎的求救后,伏連籌笑了,笑得很得意,他對部下說:“現在中原大亂,我們正好可以撈點好處,再也不用憋在這個地方自娛自樂了。出兵既可以顯示我們的實力,打通商貿通道,又可以給宋刺史賣個人情。”

  手下人也連連點頭稱是。伏連籌沒有太多猶豫,即刻發兵救援涼州。于菩提正在慶功呢,根本沒料到吐谷渾來攪渾水,很快就兵敗被殺了。宋穎被伏連籌從監獄里放了出來,來迎接他出獄的除了吐谷渾武士,還有滿臉堆笑的大土豪趙天安。

  “恭迎宋刺史出獄!”趙天安帶著春風一樣的微笑,輕聲對宋穎說道。

  趙天安是涼州一帶的地頭蛇,對風向判斷極準確,要不怎么在亂世中生存下去呢?看到宋穎請來了吐谷渾的國王,他立刻扔掉莫折念生的旗幟,馬上穿上了北魏的馬甲,表示堅決擁護中央政府。

  宋穎拿他沒有一點辦法,人家有實力有背景,如果當場鬧翻,那么自己不知道哪天會在城中“意外死亡”,宋穎恭敬的回禮:“謝謝趙公。”

  宋穎重新掌權后,一邊安排城防工作,一邊派人向蕭寶寅報喜。可宋穎并沒有開心多久,因為莫折念生很快就殺過來了。

  十一月初二,岐州的土豪和莫折天生里應外合,把元志和岐州刺史裴芬之都殺了。莫折念生又派卜胡等人入侵涇州,在平涼東邊打敗了光祿大夫薛巒。同時,莫折念生帶兵攻打涼州,面對莫折念生的咄咄逼人,趙天安再次把宋穎玩兒了一把,舉城投降了莫折念生,宋穎只是在監獄里搖頭嘆息:“哎,時代變了,這是土豪們的天下。”

  莫折念生一時風頭無兩,完全蓋過了胡琛。當時,高平城在卜胡手中,而卜胡又帶主力去打涇州了,萬俟丑奴抓住機會伏擊并殺死卜胡,然后重新奪取高平城,又將胡琛接回來。

  大本營高平城重回手中,胡琛很快就恢復元氣,他派遣宿勤明達侵擾豳、夏、北華等州,卷土重來。元詡任命北海王元顥為都督、楊昱為監軍去討伐胡琛,李叔仁等也一同前往。

  宿勤明達親自圍攻夏州統萬城(陜西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刺史源子雍窮于應付,城中糧食很快就吃完了。源子雍也是鮮卑貴族,源子恭的哥哥,為人禮賢下士、儒雅好學。

  因為待人寬厚,夏州軍民眾志成城,沒人要投降的意思。

  聽說元顥正在救援的路上,源子雍想親自出城求糧,留下兒子源延伯守統萬城。統軍宇文貴說:“如今四方反叛,糧食耗盡,外援阻絕,不如你們父子都去,守城的事情交給我。”宇文貴的意思是,希望他們借機會就走,不用管他們。宇文貴是夏州本地貴族,鮮卑宇文氏,英勇善戰,是源子雍得力干將。

  源子雍流著眼淚說道:“我家世世代代承受國恩,所以應拼死守住這座城。但是沒有糧食,無法守城,所以想到東州去,為各位籌措幾個月的食物,如果有幸能得到,就必定可以保住城。”

  “如果刺史一定要去,務必帶上我,我拼死也要護你周全。”宇文貴被感動了。

  源子雍答應了,便帶著宇文貴等人出城,源延伯與眾將哭著為他送行。源子雍行走幾日,遭到了宿勤明達部將曹阿各拔的阻擊,宇文貴死戰不敵,和源子雍一起被擒拿。

  全城軍民得知源子雍被擒,非常憂懼,源延伯安慰他們說:“我父親的生死吉兇還不可得知,我急得滾油澆心。但是我奉家父之命守城,責任重大,所以不敢因私損公而棄城不顧。請各位理解我的心情。”

  眾人都被源延伯的節義所感動,無不奮發,立志守城。源子雍雖然被擒,但他的名聲在胡人中非常好,大家一直把他當州長官來看待。源子雍抓住機會對胡人陳述了禍福利弊,勸曹阿各拔投降。恰巧曹阿各拔去世,他的弟弟曹桑生竟率領部眾隨源子雍投降了。

  源子雍見到了元顥,詳細講陳了各路反賊的情狀,元顥給了源子雍兵力和糧草,派李叔仁去支援。當時,東夏州全境俱反,叱干麒麟、薛崇禮等人各自擁兵自重,到處劫掠,源子雍、宇文貴、李叔仁轉戰而前,九十天之內,經歷了幾十場戰役,平定了東夏州(延安市東北)。隨后,帶著糧草送往統萬城,擊敗了宿勤明達,夏州、東夏州因此而得到保全。

  元顥一鼓作氣,派楊昱、李叔仁解救了豳、雍州之圍。胡琛確實比較倒霉,大本營的李氏兄弟還沒搞定,外面攻城略地又沒有進展。

  但關隴起義威脅北魏的雍州長安,在全國造成很大的影響。北魏營州(遼寧朝陽市)城的豪強就德興抓住了刺史李仲遵,占據州城而反,自稱燕王。

  這年頭,只要你是個地頭蛇,只要你有號召力有資源,就能稱雄一方。元叉急忙派老友盧同持符節去營州慰勞。盧同又是送酒送肉,就德興順坡下驢就投降了。等盧同一走,就德興又反叛了。

  “涼州的趙天安可以翻云覆雨,我就德興也可以!”就德興對自己的操作很滿意。

  這下元叉是真怒了,任命盧同為幽州刺史兼尚書行臺,讓他帶兵去討伐就德興。強龍不壓地頭蛇,盧同屢次被就德興打敗而撤回。北魏只好默認就德興的燕政權。

  另外,北魏汾州的各部胡人反叛,朝廷委任章武王元融為大都督,率兵去討伐。

  莫折念生的動靜太大了,蕭寶寅這邊還沒到,十二月十六日,元叉也想表現一把,他讓元詡任命自己老爹、京兆王元繼為太師、大將軍,統率西路諸軍討伐莫折念生。反正蕭寶寅才是主力,老爹王繼主要是去老便宜的,元叉很得意自己的安排。

  王繼剛出發,繼雪上加霜的消息從南邊傳來了。

  “報,陛下,南梁大軍壓境,壽陽告急!”小黃門氣喘吁吁。

  朝廷上一片嘩然。

  南梁趁著北方大亂來落井下石了······

  首發于2022.4.22 2025.1.4修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