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奔襲訣
“本次遺愿評價:乙上。”
楊遇安回過神來,第一時間看向竇四的深層記憶。
不出所料,功法記憶終于解鎖了。
這是北魏中軍騎士皆修習的一套功法,名為《奔襲訣》。
據說早年北方游牧國度柔然屢屢南下侵略魏境,魏主拓跋燾為了應對來取如風的柔然騎兵,便創下這套《奔襲訣》,大力培養軍中騎士。
后來魏軍一度天下無雙的騎兵集團,便是由此而來。
《奔襲訣》共分為上下兩部。
上部是個人騎戰之法,中軍將士皆可修煉。
下部則是大規模騎戰的調度之法,已經牽涉兵法的范疇,需要立下重大軍功才能獲得。
竇四所學功法,便是《奔襲訣(上)》。
此功最高能打開五識,到達今世標準的下儀同巔峰。
當然,因為他任務評分只有乙上,功法記憶解鎖不全,只得到都督級的部分。
不過眼下用來救治師傅,足夠了。
……
接下來,楊遇安不眠不休,全力修煉《奔襲訣(上)》的都督級功法。
這種層次的修煉,就算與《衣冠渡江訣》有沖突,也在可以容忍的范疇。
修煉之余,他還花時間為那匹戰馬接上了前腿,喂養起來。
敵人已經死了,沒必要遷怒一匹馬。
師傅能不能活下來,還得靠人家放血呢不是。
……
三日后,楊遇安端坐馬上輕喝一聲,投出木矛。
十丈開外,一顆巨樹應聲斷裂。
“不愧是頂級馬戰功訣!“楊遇安見狀大喜,”同樣是上都督巔峰的程度,出手威力還要勝過步戰時三分。”
“這還是我顧惜馬的腿傷未愈,只在原地發力。”
“若是在發動沖鋒時出手,這威力怕是還要翻倍!”
“難怪以步對騎,總是處于劣勢。這幾乎抵得上半個小境界的差距了。”
他估摸著再遇到先前那個騎兵,自己若有坐騎,必然能笑到最后。
就算沒有,以他繼承竇四騎戰記憶中的精湛騎術,說不定還能設法跟對方搶馬。
“只可惜沒有早些遇到這部功法,不然就不必糾結什么南北差異了。”
當然眼下也不差。
他雖然因為功法沖突,不適合繼續修煉《奔襲訣(上)》的儀同部分,否則反而會拖慢渡江訣的突破速度。
但分身那邊卻完全沒有問題,并不會浪費。
“儀同部分晚些再說,當下練功有成,還是立即去救師傅。”
……
再次施展《牛馬續命術》,楊遇安明顯感受不同。
先前功法不匹配,大部分馬的精血都被浪費了,療效很一般。
這次改用《奔襲訣(上)》來施展,人馬合一,催動馬的精血就相當于催動自身精、血二氣一般方便,沒有半滴浪費。
僅僅半個時辰之后,第五觀主的氣息就肉眼可見地平穩下來。
如是運轉半日,到了第四日下午,第五觀主甚至能偶爾醒來,吃喝少許東西。
“可算是將師傅救活了。”
楊遇安終于放下心頭大石。
師傅于他如親人,這次更是算間接救了他一命。
自己無論如何,都必須救活他。
……
兩日后,第五觀主傷勢徹底穩定,已經能夠起身自理了。
期間再沒有新的追兵出現。
楊遇安推測因為此地屬于淮北泗州地界,已經超出了揚州大總管府的管轄范圍,蕭世略等人不敢再明火執仗地抓人。
這當然是好事。
對于那夜發生的事,楊遇安照舊統統推到后土娘娘身上。
再不行就讓“種花派“大俠二度出山好了。
第五觀主倒是沒有懷疑太多,只是想到師徒二人前途渺茫,一時有些難過。
楊遇安勸慰道:“師傅您就放心吧,短則兩年,長則五年,我們必然能從此地脫困。”
時間已經來到開皇十八年年中。
再過兩年,楊廣將成功入主東宮,并在接下來幾年將自己潛在的競爭對手一一收拾干凈,坐穩帝位。
到那時,破釜塘里發生的一切,就再無人問津了。
……
閑暇下來,楊遇安的心思再度回到竇四的遺愿任務上。
他還剩最后一次嘗試機會。
《奔襲訣(上)》雖然未到核心功法的程度,卻是更為罕見的儀同級馬戰功法。
其他什么馬上刀法、馬上槍術、騎射等等技藝,都是以此為根基,構建起來。
配有戰馬的情況下,人馬合一,面對同級步兵,具有超出對方半個小境界的優勢。
而且戰馬品質越高,對騎士自身的加成效果越好。
這正是他當下修煉體系中的一角短板。
有機會當然要盡力補上。
“只是前面兩次,我基本將投魏和投宋兩種路線的最優解都走了一遍,再來一次,還能如何選擇呢?”
“毫無疑問,想要提高任務評價度,必須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幽魂的心愿,甚至能超出對方預期。”
“竇四的遺愿,最基礎的一層,是與妻子一同活下來。”
“再往上,則是盡己所能,實現治病救人的理想,讓更多人從戰爭中活下來。”
“然而這場戰爭,本質是北魏與劉宋之間的國戰,豈是一個小小的竇四能夠干涉的?”
竇四只是一個沒有背景的底層軍吏。
就算上次副本有楊遇安給他開掛,也不過做到主管醫務的行軍司馬。
依然是一個沒有什么實權的中低層軍吏。
魏主拓跋燾只想用他來保持軍隊戰斗力,并不會聽從任何軍事上的建議。
想要主導這場戰爭走向,哪怕僅僅是一場圍城戰,也太難了。
……
苦思半日無果,楊遇安決定先進去副本,見步行步。
雖則暫時不見蕭世略追兵,但這不代表對方就放棄對他們追捕。
多半是由明轉暗而已。
自己師徒二人不宜在此地久留,還是要盡快轉移到別處。
一旦離開,基本就不會再回來了。
最后一次嘗試機會不用白不用。
……
“良人,你說咱們去到山陽郡……”
“去盱眙。”
楊遇安沒有廢話,直接拉著竇四妻子掉頭往西跑。
后者只得跟隨。
綜合兩次經歷得失,楊遇安決定暫時按照第二次的路線走。
先投宋軍,再利用送信的機會接觸到魏主拓跋燾。
只有跟這種級別的大佬說上話,自己才有希望一定程度上影響戰局發展。
雖然這未必就是見到拓跋燾的唯一方法,但勝在是已經驗證過的路線。
若用其他方法,萬一出現意外,就再沒有反悔機會了。
這時竇四妻子見他一路埋頭苦思冥想,忍不住問道:“良人你在擔心什么,能跟我說說嗎?”
“沒什么,你跟緊我就好,其他我會處理的。”楊遇安隨口敷衍道。
哪知向來乖巧聽話的妻子,突然停在原地,嗔聲道:“好你個竇四,我是你妻,不是你身上的一件衣服!你有心里話,就不能跟我說說了?”

姬浩真
求推薦,求月票,求收藏!